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77篇
  52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非损伤性取样在朱?种群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李军林  舒青  秦鸿雁  冯蕾  蒙世杰 《遗传》2001,23(3):217-219
采用非损伤性取样方法提取DNA,利用20条10bp的随机引物对陕西朱?保护观察站的16只朱?个体间遗传距离进行分析研究。获得的DNA可进行RAPD研究分析,18条引物扩增结果稳定,遗传距离指数介于30.52%~10.18%之间;揭示16只朱?间亲缘关系较近。尝试在朱?种群遗传学研究中应用非损伤性方法抽提基因组DNA,以方便对朱?等小种群珍稀濒危生物进行相关研究。 Abstract:Genetic distance of sixteen crested ibises (Nipponia nippon) was analyzed at the DNA level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using random primers after DNA was sampled with non-invasive sampling. The amount of DNA was enough to apply t o genetic analysis by RAPD. Eighteen primers had stable effect. The genetic dist ances are between 30.52% and 10.18%,which showe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16 crested ibises was similar. This study tried to apply a non-invasive method to obtain DNA, which is helpful to research on the genetic background of creste d ibises and other tiny population based on DNA level.  相似文献   
512.
农业流域有机质流失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土地退化,不仅威胁水质和粮食安全,而且会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等潜在环境问题.本研究用13C、15N和C/N作为指纹标志物,分析了南岳小流域出口沉积有机质的来源及其在林地、稻田和菜地等典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贝叶斯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定量估算了各土地利用类型的贡献率.结果 ...  相似文献   
513.
1植物名称小白及(Bletilla formosana). 2材料类别 种子. 3培养条件基本培养基为MS.(1)种子萌发培养基:MS KT 1.0~3.0mg.L-1(单位下同) NAA 1.0~3.0;(2)原球茎增殖培养基:1/2MS 6-BA 2.0;(3)原球茎分化培养基:1/2MS 6-BA 2.0 NAA 0.5;(4)生根培养基:1/2MS NAA 0.5.上述培养基均附加30g·L-1蔗糖、8 g·L-1琼脂,pH 5.8左右,培养温度为25℃左右,光照12 h·d-1,光照度2 0001x.  相似文献   
514.
以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b)基因作为分子标记,对中国广西12个地区,以及越南和老挝大壁虎(Gekko gecko)进行序列测定,获得Cytb基因424bp的序列片段,共有7个单倍型。以白脊壁虎和沙虎为外群,用邻接法和最大简约法构建了大壁虎不同地理种群的系统发育关系,其结果显示中国广西4个不同单倍型黑大壁虎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0%—1.20%,越南红大壁虎与老挝红大壁虎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50%,广西宁明红大壁虎与越南红大壁虎和老挝红大壁虎之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1.70%和2.20%。广西黑大壁虎种群与红大壁虎种群之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8.60%—9.50%,达到了亚种或种分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515.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 RIPK3)是坏死复合体的关键成分之一,介导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的发生。前期研究发现流感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的初次应答部分依赖于RIPK3分子,为探讨其在记忆性CD8T细胞应答中的作用,对初次感染后的C57BL/6小鼠在免疫记忆阶段进行了再次感染,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流感病毒特异性的记忆性CD8T细胞的表型和功能。结果发现小鼠初次感染甲型 H1N1流感病毒株A/Puerto Rico/8/34后37 d, RIPK3敲除小鼠的CD8T细胞比例及分泌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能力均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在再次感染相同病毒时,RIPK3敲除小鼠流感病毒特异性CD8T细胞比例及分泌细胞因子IFN-γ的能力依旧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而CD8中枢型记忆性T细胞(TCM)比例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鼠,效应型记忆性T细胞(TEM)或效应性T细胞(TEff)比例却显著低于野生型小鼠。提示RIPK3分子参与调节流感病毒特异的记忆性CD8T细胞诱生数量和分泌细胞因子功能,并影响其TCM与TEM/TEff的比例,为深入探索病毒特异的记忆性CD8T细胞应答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线索。  相似文献   
516.
通过表达ACC脱氨酶基因控制番茄果实的成熟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乙烯在跃变型果实的成熟过程中起着触发呼吸跃变和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细菌来源的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能降解乙烯的直接前体ACC,从而抑制植物体内乙烯的合成。我们用PCR方法从假单孢杆菌中克隆到ACC脱氨酶基因并通过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将其转入番茄(Lycopersicun esculentum)中。再生植株经Southern blot检测证明,ACC脱氨酶基因已整合到番茄基因组中并稳定表达。转基因番茄果实成熟期的推迟时间与体内乙烯的抑制程度有相关性。转基因番茄植株乙烯的合成降低80%左右,果实在离体条件下可保鲜75d左右。研究ACC脱氢酶基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可阐明高等植物体内乙烯的作用机理并为培育耐贮藏果蔬品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17.
过去30年,毛乌素沙地采取飞播、禁牧等一系列生态恢复措施进行荒漠化治理,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植被恢复后,土壤多功能性的变化情况仍不明晰,尤其是土壤微生物对土壤多功能性的影响缺乏深入认识。本文以毛乌素沙地同期建植的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北沙柳(Salix psammophila)和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3种固沙灌木林地土壤为研究对象,使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采用平均值法量化了林地土壤多功能性并分析二者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 3种固沙灌木林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存在显著差异(黑沙蒿林地>北沙柳林地>柠条锦鸡儿林地),黑沙蒿和北沙柳林地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土壤多功能性无显著差异,但高于柠条锦鸡儿林地;(2)黑沙蒿林地土壤微生物Chao 1指数、物种数、Shannon指数显著高于柠条锦鸡儿林地,柠条锦鸡儿林地土壤净种间亲缘关系指数显著低于其他两类林地, 3种林地土壤微生物Shannon指数、系统发育多样性、网络拓扑性质(节点、边、边密度)及柠条锦...  相似文献   
518.
六株虫生真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油茶象甲的致病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筛选防治油茶象甲的虫生真菌菌株,本研究测定了不同绿僵菌(Ma09、Ma25、Ma05、Mac985)和白僵菌(Bb01、Bb02)菌株的生长速度、产孢量以及孢子萌发率,采用孢悬液浸渍法测定了上述菌株对油茶象甲成虫和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Ma09、Ma05、Bb01、Bb02菌株的菌落直径分别为63.13、62.55、61.99、61.90 mm(25℃、15 d),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其余菌株(P0.05);Ma25、Bb01、Ma09菌株的产孢量分别为3.04×10~8、2.88×10~8、2.85×10~8孢子/cm~2,显著高于其余菌株(P0.05);Bb01和Ma09菌株的孢子萌发率较高,分别达到97.80%和96.40%。不同菌株对油茶象甲成虫和幼虫致病力差异显著,其中Bb01和Ma09在1×10~7孢子/mL时,对油茶象甲成虫的LT_(50)分别为4.64 d和4.93 d,处理后15 d累计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00%,僵虫率分别为76.00%和78.67%;对幼虫的LT_(50)分别为2.15 d和3.48 d,10 d累计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00%,僵虫率分别为81.00%和86.31%。本研究筛选的Bb01和Ma09菌株具有生长快、产孢量大、孢子萌发率高、对油茶象甲致病力强等特性,在油茶象甲的生物防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19.
沙蒿(Artemisia ordosica)叶面积指数的测定及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宁夏盐池典型沙生灌木沙蒿(Artemisia ordosica)生长季内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的动态进行了直接法(异速生长方程法)与间接法(Li-2000冠层分析仪法)相结合的定期观测,探索了利用直接法对间接法测得的有效叶面积指数(effective leaf area index,LAI e)进行校准的方法;并揭示了沙蒿真实叶面积指数(actual leaf area index,LAI a)与积温、光合有效辐射反射率(ρp)与短波辐射反射率(ρs)比值(ρp/ρs)的关系。结果表明:双变量(株高、冠幅)异速生长方程对单株叶面积的拟合优度高于单变量(冠幅)方程,且7、8月拟合优度最高;LAI e与LAI a随时间均呈单峰型变化,7月初到9月中旬为冠层生长的稳定期,LAI e和LAI a稳定期均值分别为1.15和0.31 m2·m-2;整个生长季内,LAI eLAI a,以8月底为分隔点,LAI e与LAI a呈现不同的线性关系;LAI e与LAI a的季节动态不受当年土壤含水量和降水量变化的影响;LAI a处于上升期和稳定期时,随积温呈明显的先上升后稳定的变化;LAI a随ρp/ρs的增大呈指数下降变化。研究结果将增进对沙蒿群落LAI动态及其机制的了解,为快速、准确地获取LAI提供方法参考,为遥感反演和生态系统建模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20.
肠衣主要是灌制各种灌肠和香肠的外套,也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出口商品之一,在国际市场上素享盛名。但由于肠衣在保管和运输过程中,往往发生变红现象,即所谓的盐红,这就大大地降低了产品质量,影响了出口。为此,我们查阅了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