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5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21.
化石植物中文名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石植物的中文名, 即化石植物学名的中文译名, 在古植物学、植物演化生物学专业领域和科学普及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 长期以来对化石植物中文名重视程度不够且拟订时缺乏统一的标准, 导致各种文本中化石植物的中文名比较混乱, 不利于古植物学知识的传播及科学普及。本文通过统计中文古植物学综合性文献和教材中的化石植物中文名, 梳理出化石植物中文名拟订方面出现的一些包括同物异中文名、中文名重名、音译拗口和存在生僻字的使用等常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 本文提出应尽快制定出一套规范统一的化石植物中文名拟定方案, 编写和出版化石植物拉汉词典及相应网络查询系统等, 从而统一和规范化石植物的中文名, 同时也可为化石动物中文名的拟订方案提供相关参考。  相似文献   
122.
大气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水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因不同栽培区域和不同稻作类型而异。目前,我国双季稻轮作系统干物质生产力对温度、CO2浓度升高和二者交互作用的响应特征尚不明确。本研究以早稻‘两优287’和晚稻‘湘丰优9号’为供试材料,在湖北省荆州市利用开顶式气室(OTC)进行连续3年的大田原位模拟试验,设置大田(UC)、对照(CK,OTC控制大气温度和CO2浓度)、增温2 ℃(ET)、CO2浓度增加60 μmol·mol-1(EC)、增温2 ℃+CO2浓度增加60 μmol·mol-1(ETEC)5个处理,研究温度和CO2浓度升高对早稻和晚稻地上部生物量、叶面积和净同化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CO2浓度和/或温度升高对早稻和晚稻移栽-拔节阶段净同化速率影响不显著,提高了拔节-齐穗阶段净同化速率,但降低了齐穗-成熟阶段净同化速率(除早稻对高CO2浓度表现为正响应外)。CO2浓度和/或温度升高促进了各生育期叶面积的增长,以ETEC处理叶面积指数最高(除成熟期外)。在齐穗期,温度和CO2浓度升高协同促进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ETEC处理早稻和晚稻地上部生物量比CK高10.3%~39.8%和23.6%~34.4%;在早稻成熟期,增温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增加CO2浓度对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促进作用,ETEC比EC地上部生物量降低3.2%~14.1%;而晚稻成熟期,增温和增加CO2浓度表现为正向的交互作用,可进一步提高地上部生物量。回归分析表明,温度和CO2浓度升高在双季稻营养生长阶段对植株净同化能力以正向作用为主,在生殖生长阶段增温表现为负向作用。由于生长特性、生育期跨度和温度资源配置的差异,CO2浓度和温度升高可能提高我国双季稻轮作系统干物质生产力。  相似文献   
123.
玉米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S)及其近等基因恢复系是研究核 质互作机制的重要遗传资源和理想模式体系.目前认为,CMS-S花粉败育是由其线粒体内细胞质不育基因orf355-orf77表达的毒性蛋白引起,而核育性恢复基因Rf3可通过引发orf355-orf77转录本的降解而解除其毒性作用,使花粉育性得以恢复.本研究采用Northern杂交和3′-RACE技术确定了orf355-orf77转录本的剪切位点,并发现在育性恢复的花粉中,orf355-orf77转录本被剪切成小片段之后聚合了poly(A)序列,推测这一过程加速了mRNA分子的降解,是育性恢复的关键环节.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orf355-orf77转录本6个剪切位点的侧翼序列,发现在剪切位点下游10个碱基的位置均含有5′-CCACA-3′序列,推测该序列受到特定功能蛋白的识别,然后募集核酸内切酶对其进行剪切.研究结果可为揭示玉米CMS S育性恢复机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4.
采用定量喷雾法测定了绿僵菌、白僵菌以及3种杀虫剂对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低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并测定了金龟子绿僵菌Ma09与3种杀虫剂混配后的协同作用。结果显示:4种昆虫病原菌菌株均对樟巢螟2~3龄幼虫具有较好的致死效果,用绿僵菌和白僵菌孢悬液处理后,死亡高峰期在3~4 d;白僵菌GDLY9的防治效果最好,处理浓度为1×109孢子/mL下LT50和LT90分别为3.01、3.95 d,金龟子绿僵菌Ma09、3297效果相当,黄绿绿僵菌Mf985的LT50相对低一些,但是LT90优于金龟子绿僵菌Ma09和3297。金龟子绿僵菌Ma09与苯氧威、除虫脲和短稳杆菌混配后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协同指数分别为20.43、27.53和33.13。  相似文献   
125.
炮制是中药区别于天然药物的最主要特征,也是中医临床用药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由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多数中药的炮制机理尚不明确,亟待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近年来,组分结构理论被提出并应用于指导中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本文系统探讨了在中药炮制机理研究中,借鉴组分结构理论的思路和方法,可以进行炮制过程的组分含量变化研究、组分体内过程研究、组分药效毒性研究、组分代谢组学研究等,并展望了组分结构理论在中药炮制机理研究中的应用前景.通过组分结构理论结合各种新方法和新技术,有望更好地研究揭示中药炮制机理,加快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6.
目的探究酶解对生姜出汁率及姜汁悬浮稳定性的影响,并测定经过酶解处理及未经酶解处理的生姜姜汁对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抑菌活性。方法新鲜的生姜清水洗净后切块,放人组织捣碎机中打浆,所得浆液利用果胶酶和淀粉酶进行酶解。采用共培养法测定了制得的姜汁对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抑菌活性。结果最适酶解条件为,加入3nag淀粉酶60℃酶解50min,灭酶后将pH调至4,再加入3mg果胶酶于45℃酶解50min。结果显示经酶解处理的姜汁对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抑菌率远大于未经酶解处理的姜汁,酶解处理的姜汁其抑菌率最高达到86%。结论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生姜的出汁率及姜汁对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27.
本文研究丹参中丹参酮和丹参酚酸同步提取分离纯化工艺条件。以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为综合评价指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考察乙醇浓度、渗漉液体积和渗漉速度对提取效果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大孔树脂型号、上样液p H值、乙醇浓度、洗脱剂用量等进行考察,最终确定了提取分离纯化工艺为:丹参粉碎过10目筛,用80%乙醇以4 m L/(min·kg)的速度渗漉,收集10倍量的渗漉液,回收乙醇,加水稀释至0.5 g/m L生药,用盐酸调节p H值3.0,过滤,即得丹参酮提取物。滤液上HPD100大孔吸附树脂柱,2 BV水洗,50%乙醇3 BV洗脱,收集洗脱液,即得丹参酚酸提取物。结果表明优化后提取分离效果好,提取物中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及提取率高,该工艺操作简便、易行、稳定性好,适合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8.
菠菜性别相关 EST-SSR 标记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明确菠菜EST序列中SSR的总体特点,开发菠菜EST-SSR引物;为利用EST-SSR引物进行菠菜性别相关特异序列的克隆奠定基础,本文从NCBI上获得1093条EST,利用在线软件SSRIT检测所含SSR序列,并进行分析。共检索出68条SSR序列,分布于64条EST中,检出率为6.22%,包括22种重复基元。其中二核苷酸重复基元的EST-SSR占主导地位,占总SSR数目的32.3%。利用在线引物设计软件Primer3.0设计了7对EST-SSR引物,在适合的PCR反应体系下,分别以雌、雄菠菜DNA基因组为模板,对设计的EST-SSR引物进行筛选,结果显示以EST序列HS097148设计的一对引物从菠菜雌雄基因组中扩增出一条雄性特异的条带,表明通过菠菜EST-SSR引物获得菠菜性别相关特异序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9.
目的:探讨在宫腹腔镜联合治疗不孕症术中、术后,使用羧甲基壳聚糖液通液及其宫腹腔留置对降低输卵管再次粘连及术后半年内宫内妊娠率的疗效.方法:将宫腔无异常,且双侧输卵管远端完全端梗阻的10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宫腹腔镜术中及术后3月用羧甲基壳聚糖液+地塞米松通液并宫、腹腔留置羧甲基壳聚糖液组为实验组,用糜蛋白酶+庆大霉素+生理盐水+地塞米松通液组为对照组.分别记录两组术中及术后3月后输卵管通畅率及半年内宫内妊娠率的结果.结果:术中及术后3月实验组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90.0%、88.9%;对照组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88.7%、74.5%.半年内宫内妊娠率实验组为49.1%;对照组为28.3%.两组术中输卵管通畅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月输卵管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内妊娠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羧甲基壳聚糖液通液及其宫腹腔留置可以降低术后输卵管再次粘连及提高宫内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0.
MDV VP22的N1-18是发挥蛋白转导功能必需的序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清Ⅰ型马立克氏病病毒(MDV-1)CVI988/Rispens弱毒株的VP22蛋白缺失201TKSERT206.为了进一步证实该缺失对MDV-1 VP22蛋白转导功能和效率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将不同缺失型的VP22与EGFP相融合,转染COS-1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VP22的蛋白转导现象.结果发现,EGFP-VP22具有微管结合、核膜结合、核酸结合、蛋白转导等特性;CVI988 VP22与GA株VP22的转导效率相当,且只有完整长度的VP22具有明显的转导功能,其中,N端1~18 aa对VP22的核定位及其蛋白转导功能的发挥意义很大.这一发现为利用MDV-1 VP22携带其他目的蛋白转导,增强目的蛋白免疫原性及其治疗性功能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