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97篇
  60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本文对南海北部大洋发现计划IODP 1501站早—中中新世(21—12 Ma)深海沉积物进行了钙质超微化石群落分析,初步探讨了钙质超微化石演化与大洋碳储库的关系。结果显示:在~16 Ma,钙质超微化石组合反映海水由高生产力环境向低生产力环境过渡,而与之对应的是大洋海水碳同位素由变重转为变轻;而在~14.2 Ma,钙质超微化石组合揭示海水由低生产力环境向高生产力环境过渡,与之对应的是大洋海水碳同位素从变轻转为变重。这些现象说明钙质超微化石群落演化与大洋碳储库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推测主要是由于生物光合作用优先吸收12C,合成有机质埋藏到海底,导致海水碳同位素变重。另外在~13.8 Ma,由于东南极冰盖扩张引起中中新世气候转型,陆源输入和洋流重组等因素可能会导致大洋碳同位素变轻。  相似文献   
512.
啮齿动物在哺乳动物中是一大类群,与人关系密切,广布于世界各地,据查到目前为止我国南方的八个省区,有85种之多,约占全国种数的53%,它们在自然界以摄取植物性食物为生(一级消费者),然后把自身供给肉食或杂食性动物(二级消费者)为食,在自然生态平衡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其中有些种类对人工垦植的农、林业生产有害,还有少数种类是病原体的携带者,传播疾病,危害人畜健康,为此研究啮齿动物的区系组成,地理分布有其重要意义。现就我室自1957年以来在广西、广东、福建、湖  相似文献   
513.
新城疫病毒F和HN蛋白的原核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高水平表达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标准强毒F48E8株的F基因和HN基因。方法:利用PCR法扩增出新城疫病毒(Newcasfle Disease Virus,NDV)标准强毒F48E8株的去掉N端信号肽和C端跨膜区的F基因和HN基因并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pET30a上,得到重组质粒rpET30a-NDV/F和rpET30a-NDWHN,转化到受体菌Rosetta-gami^TM2感受态胞中,经IPTG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达的F蛋白大小约为40kD,HN蛋白大小约为51kD左,符合预期结果。Westem blot分析表明,能与抗His-tag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结论:重组蛋白在原核表达系统内得到高水平的表达。说明了去除F和HN基因N端信号肽和C端跨膜区的必要性。方将细右了  相似文献   
514.
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VP2基因融合,插入马立克氏病毒(MDV)CVI988/Rispens的非必需区US10片段中,成功构建表达VP2融合蛋白的MDVCVI988转移载体pUC18-US10-VP2。将转移载体质粒与CVI988/Rispens疫苗毒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筛选获得表达VP2融合蛋白的重组MDV(rMDV)。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证明,rMDV传至第31代仍能稳定表达VP2融合蛋白。用rMDV免疫SPF鸡,进行IBDV攻毒保护试验,1日龄SPF鸡分别用1000PFU、2000PFU、5000PFU的rMDV进行免疫,33日龄用100LD50的IBDVJS超强毒进行攻毒,鸡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0%、60%、80%。值得注意的是,5000PFU的rMDV一次免疫1日龄SPF鸡,其法氏囊组织病理损伤等级与IBD中等毒力活疫苗常规二次免疫相当(2·0/1·5),其保护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非重组病毒免疫组相比较,保护效果差异显著(P<0·01),这表明构建的表达IBDVVP2融合蛋白的rMDV可以有效地为SPF鸡提供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15.
通过用初筛培养基培养,从风信子叶子中分离出一种抗青霉素的内生菌,进行离体培养和抑菌活性检测。结果表明所筛选的菌株的发酵产物对细菌和真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其中发酵液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对苹果干腐病原菌和烟草赤星病原菌的抑菌率分别是94.8%和93.8%,而菌体内的活性物对蜡状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都有较高的活性,对苹果干腐病原菌、烟草赤星病原菌和苹果轮纹病原菌的抑菌率都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516.
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夏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后,添加一定的无机肥后制作成有机无机复混肥,使其肥料化资源利用.为了进一步研究有机无机复混肥的肥效,2001~2003年在夏玉米上进行了连续3年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以促进玉米生长,增加玉米生物产量1958.0~2770.5kg·hm-2,改善玉米产量结构,提高玉米籽粒产量866.0~1144.5kg·hm-2.并能降低玉米耗水系数,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2.680~3.399kg/ mm·hm2 .在旱地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以提高旱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17.
沙蒿(Artemisia ordosica)叶面积指数的测定及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宁夏盐池典型沙生灌木沙蒿(Artemisia ordosica)生长季内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的动态进行了直接法(异速生长方程法)与间接法(Li-2000冠层分析仪法)相结合的定期观测,探索了利用直接法对间接法测得的有效叶面积指数(effective leaf area index,LAI e)进行校准的方法;并揭示了沙蒿真实叶面积指数(actual leaf area index,LAI a)与积温、光合有效辐射反射率(ρp)与短波辐射反射率(ρs)比值(ρp/ρs)的关系。结果表明:双变量(株高、冠幅)异速生长方程对单株叶面积的拟合优度高于单变量(冠幅)方程,且7、8月拟合优度最高;LAI e与LAI a随时间均呈单峰型变化,7月初到9月中旬为冠层生长的稳定期,LAI e和LAI a稳定期均值分别为1.15和0.31 m2·m-2;整个生长季内,LAI eLAI a,以8月底为分隔点,LAI e与LAI a呈现不同的线性关系;LAI e与LAI a的季节动态不受当年土壤含水量和降水量变化的影响;LAI a处于上升期和稳定期时,随积温呈明显的先上升后稳定的变化;LAI a随ρp/ρs的增大呈指数下降变化。研究结果将增进对沙蒿群落LAI动态及其机制的了解,为快速、准确地获取LAI提供方法参考,为遥感反演和生态系统建模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18.
为明确脱甲河溶存CH_4关键产生途径,明晰水系碳同位素组成及其分布特征,为小流域CH_4排放估算和减排提供数据支撑.利用双层扩散模型法估算了CH_4浓度和传输通量,研究了周年内脱甲河4级河段(S_1~S_4)水体CH_4通量的时空分布及其主控环境因子;运用稳定同位素方法探究了溶存CH_4关键产生途径,分析了溶解CH_4、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有机质δ13C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水体pH均值为(7.27±0.03),各河段四季差异均显著;溶解氧(DO)在0.43~13.99 mg·L-1内变化,S_1河段DO浓度最高且夏、秋季差异显著,其他河段均为冬与春、夏、秋季差异显著;可溶性有机碳(DOC)变化范围是0.34~8.32 mg·L-1,由S_1至S_4河段总体呈递增趋势;水体电导率(EC)和氧化还原电位(ORP)变化范围分别是17~436μS·cm-1和-52.30~674.10 mV,各河段差异明显;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浓度分别在0.30~1.35(平均0.90±0.10)mg·L-1和0.82~2.45(平均1.62±0.16)mg·L-1内变化.溶存CH_4浓度和传输通量变化范围分别是0~5.28(平均0.46±0.06)μmol·L-1和-0.34~619.72(平均53.88±7.15)μg C·m-2·h-1;均存在时空变化且变异规律相似,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S_2>S_3>S_4>S_1.通量与水体铵态氮和DOC浓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各级河段均以乙酸发酵产甲烷途径为主导,但不同河段差异明显,乙酸发酵途径产CH_4贡献率以S_1河段最高(87%),其次为S_4(81%),S_2、S_3分别达到78%和76%.溶存CH_4、悬浮颗粒物和沉积物有机质的δ13C均值分别为-41.64‰±1.91‰、-14.07‰±1.06‰和-26.20‰±1.02‰,溶存甲烷δ13C与沉积物有机质的δ13C呈显著正相关,与其传输通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19.
重要的甾体激素药源——黄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眉吐薯蓣(Dioscoreazin-giberensis)又名火头根、黄姜,为薯蓣科薯蓣属多年生缠绕性草本植物,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四川、湖南、湖北、河南、陕西、甘肃等省,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经济植物。黄姜多为雌雄异株,少为雌雄同株,自然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坡灌丛中,喜温暖,不耐寒,为亚热带的植物类型,在群落中为伴生种类。黄姜的根茎含薯预皂吉元,其含量为世界上薯统属植物之最,超过了墨西哥王牌小穗花薯预,且质纯易加工,是合成自体激素、盾叶冠心宁和避孕药的主要原料,用途十分广泛。我国用薯预皂着元为原料,加工生产强的松、黄…  相似文献   
520.
白花泡桐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和RNA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白花泡桐(Paulowniafortunei(Seem.)Hemsl.)成年型和幼年型茎切段体外培养时不定根发生过程中内源IAA、CTK和ABA含量测定表明:幼年型材料中内源IAA和CTK的含量在诱导的第2天同时达到高峰,而成年型材料中IAA和CTK含量的高峰则在第4天出现.两种类型切段根原基出现的时间都与其内源IAA和CTK的高峰一致.幼年型材料的内源ABA含量在第4天达到高峰,随后迅速下降.成年型材料中内源ABA则逐步下降.成年型和幼年型材料中RNA的变化相同,在诱导的第2天稍有下降,随后显著增加.结果显示,不定根的发生与其内源激素和RNA的变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