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29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和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变化,分析其对DN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60例糖尿病(DM)患者按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DN前期组58例(A组),DN早期组52例(B组)及DN临床组50例(C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61例为对照组(D组)。比较四组受试者血中NGAL、CysC、尿素氮(BUN)和血肌酐(CREA),及尿中微量清蛋白(UMA)水平的差异,分析血NGAL、CysC与UMA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A、B、C组受试者NGAL、CysC及UMA水平显著高于D组,且CB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BUN和CREA水平均明显高于A、B、D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组较D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血NGAL、CysC与尿UMA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59,0.64;P均0.05)。结论:DN早期患者血浆NGAL与血清CysC水平显著升高,且二者均与尿UMA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可作为评价肾脏损害程度及DN早期诊断的较敏感的生物学标志物,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泌乳素(PRL)及其受体(PRLR)在乳房肥大和正常体积乳房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乳腺组织中PRL、PRLR的表达与乳房肥大的相关性,为乳房肥大的治疗提供方向。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3年4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26例乳房肥大患者和16例因单纯乳房下垂行乳房悬吊术患者的乳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组织标本中PRL和PRLR的表达。结果:PRL在乳房肥大组和正常体积乳房组乳腺组织中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88.46℅和5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的PRL阳性的细胞面积、平均光密度值和累积光密度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乳房肥大组和正常体积乳房组乳腺组织中PRLR的阳性细胞率分别为76.92℅和75.00℅,两组比较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间的PRLR阳性的细胞面积、平均光密度值、累积光密度值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乳房肥大的发生可能与乳腺组织中泌乳素的表达升高有关,而与乳腺组织中泌乳素受体的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53.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仅次于阿尔兹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PD发病率逐年增高,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高达1%。PD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目前病因仍未明确,疾病发生与很多因素相关,其主要病理特征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障碍、钙超载、铁离子的堆积、免疫炎症等均与氧化应激有关,能造成氧化性损伤,促进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氧化应激在促进PD疾病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因而越来越备受关注,抗氧化治疗在某种程度上为PD的治疗指出新的方向。本文就氧化应激引起DA神经元变性缺失的机制及抗氧化药物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4.
报道茜草科植物丁茜(Trailliaedoxa gracilis)的染色体数目,2n=22,基数x=11。  相似文献   
55.
56.
2006年2月,在重庆市嘉陵江采集中华桃花水母(Craspedacusta sinensis),分别以不同密度(1~12只)饲养,观察其存活时间及死亡特征。结果表明在室内,中华桃花水母存活时间最短为34天,最长为51天;当其外形发生皱缩、生殖腺逐渐减淡甚至变为白色时,预示着中华桃花水母即将死亡。  相似文献   
57.
三子丸是由三种果实类中药,即五味子、蛇床子和菟丝子。组成的中药复方,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虚证,多用于男性患者的肾气虚证。本文综述了三子丸复方中三味中药的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为三子丸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58.
侵蚀退化红壤自然恢复下土壤生物学质量演变特征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为了探讨严重侵蚀退化红壤区自然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生物学质量演变特征,对南方严重侵蚀退化红壤自然植被恢复的4个演替阶段(裸地,地衣地,苔藓地和草地),以及该地区人工马尾松林地的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和线虫数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侵蚀红壤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生物学性质演变特征明显。在恢复初期,地衣和苔藓对土壤生物学性质的改善主要体现在土壤表层。在0~2cm土层地衣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蔗糖酶和脲酶活性高于裸地,但差异不显著;苔藓地表层微生物量氮、脲酶和酸性磷酸酶活与人工马尾松林地已无显著差异,表明苔藓地是严重侵蚀退化红壤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质量改善的重要阶段。裸地、地衣地和苔藓地土壤线虫恢复程度低于微生物量和酶活性。草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3种酶活性以及线虫数量则显著高于自然恢复初期各阶段。与人工恢复林相比较,自然恢复草地表层土壤生物学质量优于人工马尾松林地,但对深层土壤的改善效果不如林地。相关分析表明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的改善程度比较一致,而土壤线虫对自然植被恢复响应与微生物和酶活性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59.
湖泊生态恢复的基本原理与实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秦伯强 《生态学报》2007,27(11):4848-4858
当前我国湖泊污染及富营养化问题非常严重。湖泊治理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恢复水生植物,通过草型湖泊生态系统的培植来达到控制富营养化和净化水质的目的。但是,迄今为止,只有在局部水域或滨岸地区获得成功,恢复的水生植物主要是挺水植物或漂浮植物。鲜有全湖性的水生植物恢复和生态修复成功的例子。原因是对湖泊生态系统退化及其修复的机理了解甚少。实际上,环境条件不同决定了生态系统类型的不同,只有通过环境条件的改变才能实现生态系统的转变。利用草型湖泊生态系统来净化水质,其实质是利用生态系统对环境条件的反馈机制。但是,这种反馈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其环境条件,因此其作用是有限的,不宜过分夸大。以往许多湖泊生态修复的工作之所以鲜有成功的例子,原因就是过于注重水生植物种植本身,而忽视了水生植物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的分析和改善。实施以水生植物恢复为核心的生态修复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就富营养化湖泊生态恢复而言,这些环境条件包括氮磷浓度不能太高,富含有机质的沉积物应该去除,风浪不能太大以免对水生植物造成机械损伤,水深不能太深以免影响水生植物光合作用,鱼类种群结构应以食肉性鱼为主等等。因此,在湖泊污染很重或者氮磷负荷很高的情况下,寻求以沉水植物为核心的湖泊生态恢复来改善水质是不切实际的。为此,提出湖泊治理应该遵循先控源截污、后生态恢复,即先改善基础环境,后实施生态恢复的战略路线。  相似文献   
60.
外科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外科住院患者合并真菌感染状况。方法分离的真菌用API 20C AUX真菌鉴定条,用ATB FUNGUS-2进行药敏试验。结果真菌的种类分布中第1位是白色念珠菌占53%,第2位是热带念珠菌占20%,第3位是光滑念珠菌占14%,第4位是近平滑念珠菌占4%,第5位是其余念珠菌占2%;真菌在外科各区分布中,外科ICU占42%,移植外科占25%;真菌在各类标本分布中,痰占43%,尿液占13%,粪便占10%,引流液占9%,血液占7%;真菌对药物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的药物敏感性分别是93%、98.9%、90.8%、59.8%。结论外科真菌感染集中在重症病区(ICU),分离的致病真菌主要是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真菌对两性霉素B敏感性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