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南海西沙群岛西科1井中新世石珊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西沙群岛西科1井374.95—1 257.5 m井段发现石珊瑚化石19属,分别为Acropora,Antillophyllia,Astreopora,Caryophyllia,Coenangia,Cricocyathus,Cyphastrea,Diploastrea,Enallopsammia,Favia,Favites,Fungia,Goniastrea,Leptastrea,Meandrina,Montipora,Phyllangia,Porites和Turbinaria等,主要分布于黄流组二段和一段顶部、梅山组二段上部和一段以及三亚组二段。其中Antillophyllia分布于渐新世到中新世,Cricocyathus的分布时代为始新世至中新世,说明含上述2属珊瑚的地层时代不晚于中新世。综合有孔虫、大型底栖钙藻和钙质超微化石等的时代划分结果,推断374.95—1 257.5 m井段的时代属于中新世。对Cricocyathus sp.,Antillophyllia sp.和Phyllangia sp.等单体珊瑚和群体珊瑚Goniastrea sp.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22.
本文选取南海北部琼东南盆地崖北凹陷Y-2-X井2 197.6~4 288.5 m井段60个样品进行了沟鞭藻化石分析,结果每个样品均发现了沟鞭藻化石,共鉴定34属60种.根据沟鞭藻分布特征,对研究井段的地层进行了划分.2 197.6~2 548.1 m井段,沟鞭藻化石稀少,未建立组合.2 709.7~4 288.5 m建...  相似文献   
23.
伊朗卡尚地区始新世沟鞭藻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简要报道了伊朗卡尚地区库姆组首次发现的沟鞭藻类。计6属6种。根据沟鞭藻化石组合面貌,并结合介形虫和钙质超微化石组合。探讨了含沟鞭藻化石的地层时代.推测其沉积环境为正常浅海大陆架环境。  相似文献   
24.
通过对藏南江孜所金北剖面混杂堆积中灰岩块体的分析,在2块样品中发现了丰富的浮游有孔虫化石。样品SJ-28含5属12种或未定种,包括Contusotruncana fornicata,C.patelliformis,C.plummerae,Globotruncana arca,G.falsostuarti,G.linneiana,G.ventricosa,Globotruncanita atlantica,Gl. sp.,Gl.stuartiformis,Pseudotextularia nuttalli和Muricohedbergella sp.等,指示的地层时代为晚白垩世中坎潘期至晚坎潘期。样品SJ-18发现5属9种或未定种,主要有Contusotruncana fornicata,C.patelliformis,C.plummerae,Globigerinelloides sp.,Globotruncana arca,G.falsostuarti,Globotruncanita sp.,Gl.stuartiformis和Muricohedbergella sp.等种,指示的时代为晚...  相似文献   
25.
苏北盆地阜宁组钙质超微化石由来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苏北盆地4个钻孔300余块心样品进行了分析,在阜宁组的8块样品中发现了钙质超微化石,计3属1种及3个比较种,化石属种单调,保存较 ,受到严重的溶蚀或增生,结合这些种类的分布时代和产出层位,很难排除苏北盆地阜宁组钙质超微化石再沉积的属性。  相似文献   
26.
本文列举了大量具过顶古口缝的沟鞭藻囊孢在海相和非海相沉积中的记录,指出具有一构造的沟鞭藻囊孢可以细分成两个亚类,分别代表晚白垩世从海相澡类家族中分化出的两个分支:一个以Palaceperidinium为代表,具有bipesioid型反映板式;另一支以Saeptodinium为代表,具有bipesioid或cinctioid型反映板式,前者在晚白垩世开始向淡水环境迁移,但仍有部分留在海水中,一直延续  相似文献   
27.
黑龙江省东北部绥滨地区海相东荣组最上部产丰富或较丰富的沟鞭藻类,经鉴定达20属30余种,其中有些在我国为首次发现,包括一新种Leberidocysta suibinensis sp.nov.。文中详细地讨论沟鞭藻Oligosphae-ridium pulcherrimum组合的特征及其地质时代,包括侏罗-白垩系界线等;认为该组合的时代为Berriasian—Valanginian期。这一组合是我国白垩纪最早期的海相沉积,也是白垩系底部的第一个化石组合;首次提出黑龙江省东北部绥滨地区侏罗-白垩系界线应置于Tithonian阶的沟鞭藻Amphorula delicata组合与Berriasian-Valanginian阶的Oligosphaeridium pulcherrimum组合之间,即岩石地层上的东荣组上部与最上部之间。这条沟鞭藻类生物地层界线与双壳类的下、中伏尔加阶的Buchiamosquensis-B.rugosa带与上伏尔加阶的B.fischeriana带之间的分界完全吻合,与目前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建议的侏罗-白垩系界线位于中伏尔加阶与上伏尔加阶之间亦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8.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葡萄藻形态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西峰地区三叠系延长组主要烃源岩层长7^3-长7^2段发现大量藻类化石,丰度高,但分异度很低,属种单凋.主要由极其丰富的光球型疑源类(Leiosphaeridia)和丰富的葡萄藻(Botryococcus)组成。其中,葡萄藻形态各异.多为团块状,也有串珠状、云朵状的群体。团块状化石又可区分为球形、心形、三瓣形、品字形、菊花形等多种形态。透光镜下化石多为桔黄、棕红色。反射荧光强烈.大多呈黄色、浅黄褐色。葡萄藻化石可明显区分为淡水和做成水两种生态类型.前者群体及单个细胞较小,群体边缘呈波状或锯齿状,细胞放射状排列明显。后者群体及单个细胞较大.群体轮廓线较光滑,细胞放射状不十分明显。对葡萄藻生态环境分析和古环境对比研究认为.西峰地区中、晚三叠世葡萄藻繁盛的延长组长7段沉积时期.恰好是湖盆水域扩大,并逐步达到最大湖泛面的湖进期,气候温暖适宜.雨量充沛。两种生态类型葡萄藻化石的出现表明,延长组长7段沉积时期,湖水的盐度有一定的波动。通过对该层位共生疑源类和其他反映盐度地球化学指标的研究,认为中、晚三叠世鄂尔多斯湖盆正处于逐渐淡化过程.盐度的变化范围比较有限,为典型的淡水湖泊。延长组长8-长7段发现的孢粉组合的生态类型与我国云贵高原抚仙湖中与葡萄藻伴生的孢粉组合较为相似.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晚三叠世古湖泊处于较低地理纬度的暖温带-亚热带气候区。  相似文献   
29.
本文首次描述山东东营凹陷晚更新世海侵层中的沟鞭藻类化石12种含1亚种1比较种和1新种(Dissiliodinium tuberculatum sp.nov.),归属于6属3科;简要介绍了沟鞭藻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30.
从微体化石群看我国沿海早第三纪含油盆地的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我国沿海3个含油盆地-珠江口、北部湾和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湖相生油岩中的微体化石群进行比较分析。3个盆地中以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湖相化石群最为丰富,数量多,分异度高,而且化石群以地方性属种比例高、咸水类型多,存在“海源陆生生物化石”为特征;北部湾盆地,在涠洲组和流沙港组发现较多的介形类化石及个别腹足类和轮藻化石;而珠江口下经三系湖相地层中,微体化石罕见,只在个别层位发现贝壳碎片。据化石群特征,推测渤海湾盆地早第三纪是封闭型的咸水湖泊,而且部分沉积时期,可能是以Cl^-和Na^ 为主的咸水湖泊;珠江口盆地早第三纪是湖水矿化度低、硬度、pH值也低的淡水湖泊;而北部湾盆地早第三纪可能仍属淡水湖泊,但有一定的矿化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