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四川广安谢家槽下三叠统碳酸盐微相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碳酸盐岩的颗粒组分及结构构造特点,四川广安谢家槽剖面下三叠统夜郎组和嘉陵江组的碳酸盐岩可以划分出5个主要的微相类型和15个次一级的微相类型。在微相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岩性及构造特点,划分出台地边缘、开放海台地、局限海台地和蒸发台地4种主要的沉积相带,由夜郎组、嘉陵江组向上到雷口坡组构成从局限海台地逐渐演变为蒸发台地相,反映了该地区从早三叠世到中三叠世海水逐渐变浅、碳酸盐台地逐渐向蒸发台地总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江孜甲不热剖面甲不拉组下部地层的研究,在两块样品中发现了大量的有孔虫.研究层段顶部的灰岩透镜体中(样品JBL-35)含有丰富的浮游有孔虫个体,可识别出浮游有孔虫2属4种,包括:Globigerinelloides ferreolensis,Hedbergella aptiana,H.gorbachikae和H.p...  相似文献   
13.
江苏下扬子区笔石反射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江苏下扬子地区笔石反射率的研究,发现随埋深增加笔石反射率增高,并建立了笔石反射率与牙形刺色变指标的对应关系,又以牙形刺色变指标与镜质体反射率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桥梁”,进一步建立了笔以射率与镜质体反率的对应关系,从而为下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评价提供一项新的可靠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山东胜利油田第四系微体浮游藻类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胜利油田第四系2个钻孔300余块样品进行了分析,发现沟鞭藻、颗石藻、绿藻和疑源类等微体浮游藻类化石。简要报道了藻类化石的分布情况和组合特征。结合介形虫和有孔虫资料,探讨了该区第四纪沉积环境的变迁,进一步证实该区自中更新世以来发生过4次较大规模的海进海退。  相似文献   
15.
南海北部大陆架琼东南盆地西南部新近纪沟鞭藻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报道的低纬度晚第三纪(新近纪)丰富多样的海相沟鞭藻类,产自南海北部大陆架琼东南盆地西南部的两钻孔(主要是Ya2112井,少量为Ya2111井),经鉴定达40余种。文中仅对其中的31种4亚种进行了照相和对15种2亚种和1新种(Impletosphaeridiumcapillaresp.nov.)在我国进行了首次描述;在新近系建立2个沟鞭藻组合:即Hystrichosphaeropsisobscura组合(下部)和ReticulatosphaeraactinocoronataPolysphaeridiumzoharyi组合(上部),并讨论了它们的组合特征及其地质时代,认为其下部的组合时代为中新世,上部的组合时代为上新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次从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昌吉河西岸安集海河组下段下部描述了4个沟鞭藻化石新种,分别为:Muiradinium granulatum sp. nov., M. humile sp. nov., M. incurvatum sp. nov.和M. laevigatum sp. nov.,并简述了沟鞭藻的组合特征。研究认为,当前的化石组合面貌指示一种淡水湖相沉积环境,其地层时代为始新世。  相似文献   
17.
文中研究台湾海峡中北部大陆架区表层沉积的近代沟鞭藻囊孢组合特征及其与海区环境的关系。沟鞭藻囊孢组合由膝沟藻类和多甲藻类的12属19种和裸沟藻类的一个未定囊孢属种组成,还包含丰富或较丰富的微体有孔虫壳体内膜。该组合代表一种适应温暖内浅海环境的沟鞭藻生物群落。文中还对首次在我国发表的沟鞭藻囊孢种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8.
南海西沙群岛西科1井上新世有孔虫及沉积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西沙群岛西科1井上新世有孔虫较发育,其中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spp.,Orbulina universa,Globorotalia menardii和Globorotalia sp.等较丰富;Dentoglobigerina altispira,Globigerinoides quadrilobatus和Gs.trilobus等丰度较低。底栖有孔虫以大型底栖类占绝对优势,其中Amphistegina lessonii,Amphistegina madagascariensis和A.radiata等含量较高;Calcarina hispida,Cycloclypeus pillaria,Operculina bartschi和Operculina sp.等较常见;Amphistegina sp.,Anomalinoides globulosus,Cycloclypeus carpenteri,Cycloclypeus sp.,Heterostegina(Vlerkina) sp.,Homotrema sp.,Marginopora vertebralis和Planorbulinella larvata等稀少出现。小底栖类型出现少量小粟虫类和串珠虫类。根据有孔虫丰度、分异度、浮游有孔虫与底栖有孔虫比例以及环境指示类型的丰度变化,结合珊瑚、钙藻和钙质超微等化石分布特征,对上新世沉积环境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可分为3个演化阶段:374.95~304.25 m为礁前斜坡,303.14~288.91 m为礁顶,287.47~231.86 m为礁前斜坡。通过对结壳状有孔虫形态的分析,探讨了此类有孔虫在生物礁建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南海西沙群岛西科1井中新世石珊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西沙群岛西科1井374.95—1 257.5 m井段发现石珊瑚化石19属,分别为Acropora,Antillophyllia,Astreopora,Caryophyllia,Coenangia,Cricocyathus,Cyphastrea,Diploastrea,Enallopsammia,Favia,Favites,Fungia,Goniastrea,Leptastrea,Meandrina,Montipora,Phyllangia,Porites和Turbinaria等,主要分布于黄流组二段和一段顶部、梅山组二段上部和一段以及三亚组二段。其中Antillophyllia分布于渐新世到中新世,Cricocyathus的分布时代为始新世至中新世,说明含上述2属珊瑚的地层时代不晚于中新世。综合有孔虫、大型底栖钙藻和钙质超微化石等的时代划分结果,推断374.95—1 257.5 m井段的时代属于中新世。对Cricocyathus sp.,Antillophyllia sp.和Phyllangia sp.等单体珊瑚和群体珊瑚Goniastrea sp.的主要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20.
伊朗卡尚地区始新世沟鞭藻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文章简要报道了伊朗卡尚地区库姆组首次发现的沟鞭藻类。计6属6种。根据沟鞭藻化石组合面貌,并结合介形虫和钙质超微化石组合。探讨了含沟鞭藻化石的地层时代.推测其沉积环境为正常浅海大陆架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