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5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Wnt信号通路和Hedgehog(Hh)信号通路在胚胎和干细胞的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这两条信号途径在结肠癌复发和浸润的过程也至关重要.然而,Wnt信号通路、Hedgehog信号通路二者之间具体的交互作用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本文发现,这两条途径的关键分子Gli1和β-联蛋白之间存在蛋白质相互作用.Gli1与β-联蛋白之间的分子相互作用有助于二者的核输入.同时发现,在肠癌细胞系中,Gli1与β-联蛋白协同上调表达. LiCl激活细胞Wnt信号通路使Gli1表达水平增加, RNA干扰抑制Wnt信号通路,Gli1的表达水平下降.同时,Gli1的过表达也提高了细胞内β-联蛋白的表达水平,并且用Hedgehog信号通路抑制剂GANT61处理细胞,降低Gli1的表达后细胞内β 联蛋白的表达相应下降.本研究揭示了Gli1 和 β-联蛋白的相互作用及二者协助核输入在Wnt、Hedgehog信号通路交互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Wnt、Hedgehog信号通路交互作用为大肠癌发生发展研究提供了细胞水平交互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42.
木聚糖酶(Xylanase)是降解木质纤维素中半纤维素的特定酶,在酶法生产生物能源的过程中有重要应用. 木质纤维素在降解时需要用酸或碱预处理,而木聚糖酶反应的最适pH值为中性. 因此,获得在酸或碱性条件下酶活力仍然很高的木聚糖酶,是生物能源生产中的重要课题. 木聚糖酶活性中心的天冬酰胺突变为天冬氨酸(N44D)后,木聚糖酶的最适pH值从5.7下调到4.6,酶活提高20%. 本课题首次获得了分辨率为2.20A的木聚糖酶突变体N44D的晶体在291 K的中子衍射数据. 同时,本课题分别获得了分辨率为1.70A和1.07A的在291 K和100 K的X-光衍射晶体数据. 通过解析以上数据,本实验获得了木聚糖酶中几乎所有原子的空间位置. 以上结果将有助于在原子水平研究这种突变是如何影响酶反应最适pH值,并进一步为酶蛋白的改性提供了结构生物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3.
四个栽培棉种间的杂种F1细胞遗传学与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棉属四个栽培棉种进行种间杂交,产生(亚洲棉×草棉)和(陆地棉×海岛棉)2个二元杂种F1及其[(亚洲棉×草棉)×(陆地棉×海岛棉)]四元杂种F1,观察和测定4个栽培棉种及其2个二元杂种F1和四元杂种F1的花粉母细胞(PMC)减数分裂的染色体行为及其花粉生活力,以研究4个栽培棉种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结果表明,二元杂种(亚洲棉×草棉)F1的PMC减数分裂中期Ⅰ出现一个四体环,其余为二价体,染色体构型为2n=26=11Ⅱ 1Ⅳ;花粉生活力的测定表明,(亚洲棉×草棉)F1可育型花粉为50.71%,表现为典型的配子半不育特性,说明两个二倍体棉种间发生一次染色体易位。(陆地棉×海岛棉)F1以26个二价体细胞为主,但有少量的单价体、三价体以及四价体,染色体构型为2n=52=0.78Ⅰ 22.24Ⅱ 0.94Ⅲ 0.98Ⅳ。花粉生活力的测定表明,(陆地棉×海岛棉)F1可育型花粉为54.84%,可见2个四倍体棉种间亲缘关系较近,二者之间仅发生了染色体的易位或倒位。而由4个栽培种合成的四元杂种F1,其减数分裂异常,染色体丢失现象普遍,部分染色体不能联会配对,以单价体的形式存在,并出现三价体、四价体、五价体等多价体,染色体构型为2n=52=5.45Ⅰ 14.41Ⅱ 2.44Ⅲ 1.59Ⅳ 0.63Ⅴ 0.15Ⅵ,其可育花粉为6.87%。研究结果表明了4种栽培棉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可以通过遗传重组产生综合有4个栽培棉种性状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44.
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简称AIV)不仅引起禽类感染和流行,而且可以打破种属屏障(spec ies barrier)、引起人或其他哺乳动物感染和传播。近年来对人呼吸道抗禽流感病毒感染的非特异屏障机制、禽流感病毒对人感染的机制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45.
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寄主选择性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周福才  黄振  王勇  李传明  祝树德 《生态学报》2008,28(8):3825-3831
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实验室嗅觉测定、笼内和培养皿内自由扩散观察,对烟粉虱的寄主选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田间,烟粉虱对不同的寄主植物存在明显的寄主选择性,其中对茄子、花椰菜、黄瓜等植物具有较强的嗜性,而对蕹菜、芹菜、苋菜等植物的嗜性较差;烟粉虱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种也有明显的选择性.烟粉虱对寄主植物颜色有明显的选择性,选择结果与烟粉虱对这些寄主的嗜性趋势基本一致.烟粉虱对单株寄主植物的嗅觉反应不敏感,但对植物叶片的乙醇抽提物有明显的嗅觉反应,并表现出较强的寄主选择性.在养虫笼内,烟粉虱从虫源皿向寄主植物自由扩散的过程中,在不同寄主植物和同一植物的不同品种上着落的成虫数量不同,并且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着落在寄主叶片上的虫量还会不断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6.
斜纹夜蛾泛素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泛素介导的蛋白质降解途径对脑内蛋白的选择性降解起着重要作用。设计一对简并引物,从斜纹夜娥(Spodoptera litura)细胞中克隆了泛素基因的编码区,CenBank登录号AF436066。序列分析表明,该编码区的长度为228bp,编码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分子质量为8.56kD的蛋白,其等电点为6.56。同源性比较发现,斜纹夜峨泛素基因不仅与其它真核生物的泛素基因在氨基酸水平上具有96%以上的相似性,而且与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ltMNPV)泛素基因的同源性为84%。RT—PCR分析发现,泛素基因在所检测的斜纹夜蛾幼虫多种组织,尤其是脂肪体中均有表达。采用构建的原核表达载体pQEUB,在大肠杆菌M15中诱导并高效表达出了带有His—tag的重组融合蛋白,薄层扫描分析得知靶蛋白约占总蛋白的37%。利用Ni—NTA亲和层析胶纯化得到重组融合蛋白,经SDS—PAGE鉴定为单一区带,为进一步研究S.litura泛素在SpltMNPV感染中的作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7.
海金沙提取物体外抑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M/C和纸片法考查了海金沙提取物对藤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菌性能。结果表明:海金沙对4种受试菌株都有抑菌活性;37℃时,醇提物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最大抑菌圈为8.5mm;42℃时,对藤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杆菌的抑菌效果最好,最大抑菌圈分别为21、13.2和6.5mm。pH值为7.6时,海金沙醇提物在对藤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最大抑菌圈分别为9.1、8.2、9mm和11.3mm。海金沙水提物和醇提物对藤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质量分数分别为25%、12.5%、12.5%、25%和3.12%、1.56%、6.25%、3.12%.  相似文献   
48.
49.
图位克隆技术在农作物基因分离中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俊平  阮松林  祝水金  马华升 《遗传》2010,32(9):903-913
图位克隆(Map-based cloning)作为分离基因的有效方法, 已在小基因组作物的基因分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 而在具有大量重复DNA序列的大基因组作物中的应用仍存在挑战。基于图位克隆在基因分离中的重要性, 文章就图位克隆技术的基本内容及发展做简要概述, 着重对图位克隆技术在大基因组作物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和评价, 同时对它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以期为大基因组作物基因的分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0.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对10%聚乙二醇(PEG-6000)胁迫下野生大豆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以野生大豆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土培法,研究野生大豆幼苗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解物质及膜质过氧化变化规律.结果:1.5 mmol/L水杨酸明显提高了PEG胁迫下野生大豆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减轻了膜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