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东北红豆杉可再生部位紫杉醇含量时空动态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ODS-C18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体系研究了东北红豆杉(Taxus cuspidata)叶、茎、果肉及种子中紫杉醇含量的时空动态变化。结果表明, 东北红豆杉的4个部位均有紫杉醇存在, 但存在的时间和部位具有较大差异。紫杉醇的含量最大值为0.043 mg.g-1 (FW)出现在10月份种子中, 最小值0.001 mg.g-1 (FW)出现在11月份果肉中。叶与茎中紫杉醇的含量变化较为一致, 叶和茎中紫杉醇含量在7月份达到最高, 分别为0.032 mg.g-1 (FW)和0.029 mg.g-1 (FW), 在8月份降至最低, 分别为0.011 mg.g-1 (FW)和0.010 mg.g-1 (FW)。在新叶萌发期, 老茎叶比新茎叶中紫杉醇的含量高约2.5倍。  相似文献   
42.
目的:对71例Ⅲ-N2期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的病例进行生存分析。方法:我院2007年3月至2014年3月诊断为Ⅲ-N2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7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诱导或辅助化疗及术后放疗。采用Kaplan-Meier法对以上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进行分析。结果:71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2个月,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4.5%、49.6%和35.5%;1年、3年和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0.4%、41.8%和27.4%;9例患者(12.6%)出现局部复发;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43个月,而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鳞癌患者1年、3年、5年的OS和DFS分别为85%、60%、42.5%和80.0%、55.0%、34.2%;腺癌患者1年、3年、5年的OS和DFS分别为77.1%、42.0%、36.0%和60.0%、28.6%、28.6%,两组OS和DFS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细胞类型非小细胞肺癌综合治疗生存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3.
用化学诱变剂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进行随机诱变,获得了穿梭启动子探测质粒pPGV5的温度抗性突变型pPGV5(tr65),序列分析发现质粒上卡那霉素核苷转移酶基因kan的+238位碱基发生了G→T的单点突变。以来自嗜热脂肪芽孢杆菌FDTP3菌株的耐热邻苯二酚2,3双加氧酶基因pheB作为报道基因,构建了转录融合质粒pPGVPB452,用高压电穿孔法将其转化嗜热脂肪芽孢杆菌,通过报道蛋白活性的分析,证明了嗜热脂肪芽孢杆菌T521菌株的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同工酶基因pgiB上游含启动子样序列的425bp片段在嗜热脂肪芽孢杆菌中不具有启动子功能。  相似文献   
44.
目的:合成真核细胞CLK1(Cdc2-like kinase 1)编码基因,构建CLK1/pEGFP-N2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HEK293A中过表达,为CLK1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从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中提取总RNA,采用RT-PCR技术用已知引物合成cDNA,将CLK1基因扩增后插入真核细胞表达载体pEGFP-N2,将重组质粒热转化至大肠杆菌感受态Trans 10细胞中获得重组菌株,提取质粒进行酶切鉴定及插入基因测序;将构建的重组质粒转染HEK293A细胞,用Western印迹及免疫荧光检测CLK1的表达水平,同时对其下游的磷酸化SF2/ASF蛋白进行检测。结果:构建了CLK1/pEGFP-N2真核表达载体,将其转染HEK293A细胞后24 h,CLK1蛋白表达水平最高;同时,CLK1过表达后使得下游的SF2/ASF蛋白磷酸化水平升高。结论:构建了人CLK1基因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CLK1/pEGFP-N2,并在HEK293A细胞中过表达,其生物活性也得到了验证。本研究为外源性CLK1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过表达提供了一种途径,为CLK1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也可为真核细胞其他蛋白表达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5.
安西自然保护区放归的普氏野马是一个孤立封闭的小种群,种群数量增长极其缓慢,同时,面临着严峻的捕食压力和近交衰退。因此,对这个物种制定长期的自然保护计划是当务之急。本研究通过对重引入普氏野马种群繁殖力和种群生存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安西保护区野马种群数量增长缓慢是由生育率(44.3%)低和幼驹死亡率(43.4%)高造成的,天敌捕食(35.3%)和疾病(26.5%)成为影响野马繁殖存活率的主要因素;普氏野马的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80.9%的幼驹出生在5月和6月;(2)种群生存力分析(PVA)预测本放归野马种群未来100年的灭绝概率是60%,野马种群数量达200匹以上才能保证100年后90%的存活率;(3)参数敏感度分析显示,外部因素--狼袭对保护区野马种群的灭绝和种群数量最具影响力,其次是决定生殖成功的内部因素--生育率、最大繁殖年龄;(4)保护区野马小种群效应明显,疾病和幼驹羸弱而死亡的比例高(分别为26.5%和8.8%),合理的补充新个体是降低种群灭绝风险长期的管理对策。同时,减小狼对野马的捕食压力,加强幼驹的保护,是目前改善本区内普氏野马小种群生存状态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6.
黄土高原贫困地区主要分布于吕梁山以西至兰州以东的丘陵山区。贫困县有102个,人口2300万,农耕地4.67×10~8ha多,分别占黄土高原总县数的35.7%,总人口的35%,耕地面积的37.5%。其中连片的有山西吕梁山区、陕西榆林地区、宁夏西海固地区及甘肃定西地区。该贫困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占80%以上,侵蚀模数为5000-1.0×10~4 t·km~(-2),年降水量300—55mm,干旱缺水,主要土壤为侵蚀黑  相似文献   
47.
青藏茶藨子种子中的脂肪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藨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对青藏高原藏药特有植物青藏茶藨子种子中脂肪酸进行了萃取,其萃取率为12.0%。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进行分离和分析,结果表明不饱和脂肪酸在90%以上。其中α-亚麻酸26.23%、γ-亚麻酸2.60%、亚油酸43.21%。  相似文献   
48.
国内外生物信息学WWW服务器及数据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佳鸣  郭勇  唐权  祖云霞   《微生物学通报》2002,29(1):99-100,103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近年来各类生物信息学数据库不断出现,其规模呈爆炸趋势增长,同时数据结构日趋复杂。目前生物信息学数据库服务已实现了高度的计算机和网络化。介绍国内外主要的生物信息学WWW服务器及其所含数据库的种类、作用。  相似文献   
49.
采用高压电穿孔法将穿梭质粒导入了嗜热脂肪芽胞杆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K1041和T521菌株。以对数生长后期的菌体制备K1041转化细胞,以LB平板上于50℃培养的过夜菌制备T521转化细胞,细胞密度为5~7×10细胞/mL。电击条件如下:电容25μF,电场强度10.0KV/cm,脉冲控制器设定200。 K1041和 T521最高转化效率分别达2.01×104和1.19 ×102转化子/  相似文献   
50.
黄土高原旱塬区土壤贮水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择黄土高原旱塬区最具代表性的董志塬所在地西峰站冬小麦2 m土层20 a土壤贮水量与产量资料,从大气降水-土壤水-作物循环系统的理论观点出发,研究土壤贮水量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贮水量减少是旱塬区现代气候暖干化的重要特征,冬小麦生长年度2 m土层土壤贮水量历年平均值为351 mm,总体变化呈下降趋势,每10 a约减少21.4 mm,生长关键阶段的拔节期和孕穗-开花期变化最大,每10 a约减少32.1 mm和54.2 mm;而秋季底墒和返青期变化较平缓,每10 a约减少12.2 mm和7.6 mm,愈往生殖生长阶段干旱出现频率愈大。土壤贮水量突变年与气候产量突变年均发生在1994-1995年。不孕小穗率和千粒重与产量的相关性非常密切,是影响产量的主要要素。不孕小穗率对土壤贮水量的反应尤为敏感,其次是千粒重,最小是穗粒数。不同生育期2 m土壤贮水量与千粒重均呈正相关,其中拔节期与千粒重呈极显著直线相关,每增加10 mm千粒重提高0.8 g,当土壤贮水量在320-500 mm时,千粒重≥30 g,出现频率为80%。土壤贮水量是影响产量最重要的因素,拔节期2 m土壤贮水量与气候产量关系最密切。苗期主要利用浅层土壤水,营养生长中后期至生殖生长阶段主要利用中层和深层土壤水,而且愈往生长后期所利用的土层愈有加深的趋势。在产量形成过程中,不同深度土壤贮水量均起到重要作用,但浅中层(50 cm至1 m)具有突出作用;生殖生长阶段深层(2 m)土壤水向浅中层输送,对产量形成起重要的"补偿作用"。秋季底墒和返青至拔节期土壤贮水量是冬小麦需水和供水矛盾最突出的时期,对产量影响最显著。土壤贮水量对冬小麦产量贡献非常显著,产量年际波动主要受土壤贮水量的影响,气候变干前后的土壤贮水对产量的贡献不同,变干前平均气候产量为 604.4 kg/ hm2,变干后平均气候产量为 -154.2 kg/hm2,下降了758.6 kg/hm2,125.5%。气候变干后,干旱年份出现的频率增大,丰产年型减少20%,而歉收年型增加12%。建立冬小麦前期气候产量预测模式, 应选用浅中层底墒作预测因子; 中期模式应选用浅中层拔节期土壤贮水量作预测因子;綜合最佳模式应选用浅中层底墒和拔节期深层土壤贮水量的复合预测因子。因此,创建旱塬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建立一整套旱作农业生产机制来应对气候暖干化,确保冬小麦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