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β淀粉样蛋白(Aβ)致大鼠突触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方法:3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Aβ25-35、BDNF、不同剂量BDNF(0.02μg,0.1μg,0.5μg)+Aβ25-35等六组(n=6)。实验采用电生理学手段,利用自制的海马给药装置和刺激/记录绑定电极引导和记录大鼠在体海马CA1区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fEPSPs)和高频刺激(HFS)诱导的长时程增强(LTP)。结果:①海马CA1区注射Aβ25-35(2 nmol)不影响基础性fEPSPs,但能显著抑制LTP的诱导与维持,HFS后fEPSPs平均幅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②海马CA1区注射BDNF(0.1μg)不影响基础性fEPSPs,也不影响LTP的诱导与维持,HFS后fEPSPs平均幅度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P>0.05);③与单独给予Aβ25-35相比,不同浓度的BDNF(0.1μg,0.5μg)与Aβ25-35合用组在HFS后0 min、30 min和60 min时的fEPSPs平均幅度均明显增加(P<0.01),并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表明BDNF预处理可有效拮抗Aβ25-35引起的LTP抑制。结论:脑内注射BDNF能够预防和拮抗由Aβ25-35引起的海马LTP损伤,提示BDNF水平的上调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突触可塑性并可能改善AD患者的学习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22.
对长距离平板垂直聚丙烯酰胺电泳的装置作了改进以后有如下一些特点: (1)装置结构简单可靠,其基本材料只需二块有机玻璃板和一根乳胶管; (2)制胶长度可达40厘米或更长,但只需一次灌胶; (3)不需要在装置边缘涂抹任何脂类物质,底部也不需要填塞任何蜡泥塑料,而无渗漏现象; (4)制胶厚度可达0.5~2.5毫米。由于以上特点,而使本装置优于其他垂直平板电泳装置。用本装置对五龄蓖麻蚕和家蚕后部丝腺体小分子RNA进行分离,分离效果和重复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3.
大肠杆菌D31诱导柞蚕蛹产生抗菌多肽。同时,溶菌酶和凝集素活性都比诱导前有明显增高.其活力高峰、抗菌多肽在第7天左右、溶菌酶在第5天,而凝集素在第3天即达最高水平。不同品种的柞蚕蛹,经诱导产生的三种活性物质其活力差异不明显,但741、河四和小混品种中的抗菌多肽P9A及P9B组成比例较高。上述三种活性物质的诱导变化与性别有关,雄性高于雌性。比较了柞蚕蛹和家蚕经细菌诱导后上述三种活性物质的变化,家蚕凝集素活力很低,诱导后活力增高不明显。抗菌活力及溶菌酶活力的提高程度柞蚕也高于家蚕。聚肌胞核苷酸(Poly I:C)也能诱导两种蚕产生抗菌多肽及溶菌酶,但活力提高的显著程度都不及大肠杆菌诱导,凝集素活力变化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4.
黄麻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黄麻(Corchorus L.)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采用SRAP分子标记方法,对来自13个国家的两个黄麻栽培种及野生种共96份黄麻种质资源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供试黄麻种质资源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0169至0.9667之间,变幅较大,其中近缘野生种与其他种质的遗传距离最大,基本在0.8以上;圆果栽培黄麻与其他种质的遗传距离最小,平均<0.5。(2)当在聚类图上遗传距离为0.53处划切割线L1时,96份黄麻种质资源被分为两个大类群(Ⅰ、Ⅱ)、一个小类群(Ⅲ)和5个独立个类。(3)当在遗传距离为0.33处作切割线L2时,各大类群被分为不同的亚类群,并表现出按地域聚类的趋势。(4)供试黄麻种质资源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聚类与形态学上的表现并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25.
CpG岛和TATA框在基因表达调控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从EBI核酸数据库中下载经试验证实的果蝇启动子序列共计1 917条,对其中的CpG岛、GC碱基分布和TATA框进行了分析。预测果蝇启动子序列中CpG岛的最佳参数组合为:GC最低含量为0.44,CpG最低出现率为0.6,CpG岛最小长度为200 bp,在此条件下,发现有84.82%的果蝇启动子中含有1~2个独立的CpG岛。果蝇启动子序列的平均GC含量为39.83%,GC碱基在启动子中的分布表现出规律性变化。果蝇启动子中TATA框的分布比较广泛,有32.86%的启动子中含有1个TATA框;有18.73%的启动子中含有2个TATA框;另有13.88%的启动子中含有2个以上的TATA框;此外,有34.53%的启动子没有TATA框。表明果蝇启动子中有比较丰富的CpG岛和TATA框。  相似文献   
126.
赤腹松鼠Callosciueus erythraeus在四川省洪雅县已经成为第一大森林害鼠.为了揭示赤腹松鼠巢址选择特征并为控制该物种的危害服务,2008年3~8月采取样线法对洪雅县赤腹松鼠的巢址选择状况进行了调查.共发现81棵巢树,对其巢位参数的统计显示,赤腹松鼠可在11种阔叶树和3种针叶树上营巢,对柏木Cpuressus funebris和楠木Phoebe zhennan有明显选择性,分别为营巢树数量的34.6%和33.3%.营巢树平均高度为18.6 m±0.6 m,巢距地面平均高度为16.2 m±0.5 m,巢位置一般靠近树的顶端,多朝东、南和东南方向,76.5%的巢位于树干与树枝的交界处.对无重复取样的巢址样方(n=65)和对照样方(n=65)中15个生境因子的对比分析表明,赤腹松鼠倾向在乔木平均高度较高、林下灌木盖度相对较高、坡度较大的生境中营巢.  相似文献   
127.
王丽丽  毕润成  闫明  祁建春 《生态学报》2012,32(17):5494-5501
种间分离的研究对于揭示种间相互作用、群落组成与动态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五鹿山自然保护区白皮松林内物种间的关系及其共存机制,运用ArcGIS软件、N×N最近邻体列联表及其2×2列联表截表的方法、Pielou的分离指数,Hegyi单木竞争指数对山西五鹿山白皮松群落55个样方内的15种乔木和灌木的种间分离规律及9种乔木的种内种间竞争关系进行研究,并根据种间分离情况以及物种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将样地中15个物种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结果表明:(1)该群落中随机毗邻种对占绝大多数(80%),正分离种对较少(16.19%),负分离种对极少(3.81%),群落趋于稳定。(2)种间分离在不同种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正分离常发生在群落中的建群种或优势种之间;而负分离常发生在群落中的优势种和一些伴生种之间。(3)物种的种间分离状况与其种内种间竞争及物种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密切的关系,正分离常常发生在种内竞争大于种间竞争呈聚集分布的优势种或建群种之间;而负分离常常发生在种间竞争大于种内竞争的优势种和伴生种之间,且同一生态种组内的物种种间竞争较不同生态种组间激烈。(4)种间分离与群落的生境异质性和物种的生态需求也具有密切的关系,即两个具有不同生境要求的物种之间常常发生正分离;而具有相同或相似生境要求的物种之间常常发生负分离。(5)白皮松群落内物种的总体分离规律为全面不分离。(6)由生境异质性和物种间不同的生态适应性引起的种内种间关系是维持五鹿山自然保护区白皮松群落稳定共存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8.
将Landsat-8 OLI影像与Sentinel-2号影像结合,利用光合有效辐射比率(FPAR),构建适用于MODIS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影像空间分辨率提高的逐层逐像元修正因子,实现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赵贵圪旦组盐碱地农田改良前后的植被长势监测,同时结合不同深度土壤的含盐量数据,采用转移矩阵方法与热点分析方法分别分析了全局土壤含盐量变化与植被长势变化的局部差异。结果表明:(1)12-20号地块内土壤含盐量改良效果最明显,且研究区改良效果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土壤深度0-20cm,盐土向中度盐土转入面积最大;土壤深度20-40cm,强度盐土向中度盐土转入面积最大;土壤深度40-60cm,强度盐土与盐土的转入面积大于转出面积,其他土壤的转入面积小于转出面积。(2)研究区内,GPP提升区域比降低区域面积约多60.36hm2,占研究区面积的42.88%;同时,对改良前植被GPP低值区域提高效果更明显。(3) GPP提升区域中热点区域集中分布在12-17、25-27、34号地块内,该区域改良效果显著;GPP降低区域中冷点区域集中分布在6、12-14、22-23、27-28、30-31号地块内,该区域改良效果差。  相似文献   
129.
人工设计的Ribozymes体外切割HPV16 E6和E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