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1篇
  7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51.
版纳鱼螈的饲养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对30条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a进行饲养观察,发现版纳鱼螈生长速度缓慢,在非冬眠期体长月增长5.84 mm± 3.0 mm,体重月增长1.31 g± 0.92 g;活动规律受温度影响大,食性单一,具有冬眠和蜕皮的现象.  相似文献   
52.
采用常规解剖学和组织学方法对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a的泌尿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版纳鱼螈泌尿系统包括中肾、输尿管、膀胱.版纳鱼螈的中肾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无皮质、髓质之分,肾小体主要分布在肾脏背外侧缘,肾小管由颈段、第1近曲小管、第2近曲小管、间段、第1远曲小管、第2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组成;输尿管位于两肾外侧缘,其上皮由前端的单层立方上皮过渡到后端的假复层上皮;膀胱为泄殖腔膀胱,内壁具有发达的绒毛,绒毛上皮为变移上皮.  相似文献   
53.
版纳鱼螈消化道解剖学和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我国特有珍稀濒危两栖动物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的消化道进行解剖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版纳鱼螈消化道呈直管状,无盘曲;胃、肠分化明显,肠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大肠和直肠;黏膜上皮食管为复层柱状纤毛上皮,胃后段为单层柱状上皮,直肠为复层扁平上皮,其余均为复层柱状上皮;口咽腔黏膜含大量巨型杯状细胞,有单泡状颌间腺;食道中下段有团泡状食道腺;胃体部含大量单管状胃腺;十二指肠和空肠有单泡状肠腺,绒毛发达;口咽腔的黏膜下层不明显,食道和直肠的黏膜下层为疏松结缔组织,其余均为细密的结缔组织;肌层除口咽腔为骨骼肌外,其余均为内环外纵两层平滑肌,其中,在十二指肠和空肠的两肌层间有细密的结缔组织连接.  相似文献   
54.
1958年夏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和苏联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组成的中苏海洋动物考察团在海南岛工作时,我们曾对寄生于海产鱼类的单殖吸虫动物区系作了研究。在发现的大量标本之中,有—种——奇异糕模吸虫按其形态学的特征比我们以前所报告的黄海的新科的代表——中华锚盘吸虫Anchorophorus sinensis更为特殊1957)。  相似文献   
55.
第二松花江中下游汞污染对鱼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十年代,日本发现了震惊世界的水俣病(原田正纯,1975),受到了有关国家政府和学术界的关注。这种病主要是食含甲基汞的鱼引起的(上田喜一,1974;武内忠男,1973)。我国第二松花江中下游自1958年以来,汞污染逐渐严量。仅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所属厂的四个车间,历年累计排汞量就高达一百余吨(除大量无机汞外,还含有甲基汞和其  相似文献   
56.
2004~2005年在广西岑王老山自然保护区对再引进黑颈长尾雉的育雏行为和育雏地选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雏鸟活动能力随时间明显增强,1~3日活动面积在300 m2以内.育雏初期为地栖,后期开始为树栖.育雏地有3种类型:人工西南桦幼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3种生境的乔木盖度分别是75%、90%、85%;草本盖度分别是80%、60%、65%.Mann-Whitney U分析表明草本层盖度,水源距离,林缘距离,林间小路距离是影响黑颈长尾雉育雏地选择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57.
我们砣矶岛,地处渤海湾,历来盛产海参、鲍鱼、扇贝,但目前尚不能满足国家和人民的需要。为给大规模人工养殖闯出一条道路,从1972年起,我们开始了人工孵化的科学试验。几年来,在毛主席的哲学思想指引下,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初步摸清了海参、鲍鱼、扇贝的生长规律,于1974年成功地培育了十八万头小海参,2,200个小扇贝,三百多个小鲍鱼,并且积累了一些资料,有力地促进了科学实验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58.
胃癌是世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人们对于胃癌的病因,尤其是对胃癌转移的分子机制并尚未完全阐明。表观遗传调控在肿瘤中的作用和机制已经引起研究者的高度关注。为了研究LincRNA是否在胃癌的侵袭迁移中发挥作用,本研究选择具有增强子样活性的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651作为研究对象,通过CCK、流式细胞技术、Wound healing assay、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等,分析了Linc00651对胃癌细胞增殖及其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Linc00651的转染,促进了胃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对胃癌细胞的增殖和细胞周期未见明显改变。本研究揭示了Linc00651参与了胃癌细胞侵袭迁移行为,为LncRNA应用于胃癌侵袭转移的临床评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59.
为了解版纳鱼螈(Ichthyophis bannanicus)胚胎和幼体鳃的退化特征,同窝卵中8枚在胚胎成熟阶段早期被随机取出剖产,随后余下的9枚卵在胚胎成熟阶段晚期时孵出或剖产,观察幼体或胚胎鳃的变化。成熟阶段早期的胚胎,初时其鳃色鲜红,鳃枝充盈,鳃丝与鳃轴近乎垂直;随后鳃色发白,鳃枝疲软,鳃丝卷曲,鳃丝与鳃轴夹角变小。成熟阶段晚期的胚胎和刚孵出的幼体,初时其鳃色纯白,鳃枝疲软,鳃丝卷曲,鳃丝与鳃轴夹角较小;随后鳃逐渐脱落。观察发现,版纳鱼螈胚胎或幼体鳃的退化模式不是重吸收,也不是重吸收加脱落,而仅为脱落。鳃退化过程经历外鳃供血减少-供血停止-鳃枝组织死亡和脱落3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显的外部形态特征。胚胎进入成熟阶段后,越早孵化,鳃枝留存越多,反之,鳃枝留存越少。发白后的鳃枝随机性脱落。  相似文献   
60.
[背景]八角炭疽病主要是由哈锐炭疽菌(Colletotrichum horii)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给八角产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目的]从八角根系土壤中分离筛选对哈锐炭疽菌具有拮抗作用的放线菌菌株,并对其进行种属鉴定及抗菌活性评价.[方法]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放线菌,并以哈锐炭疽菌作为指示菌,利用平板对峙法筛选具有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