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66篇 |
免费 | 113篇 |
国内免费 | 228篇 |
专业分类
5107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2篇 |
2018年 | 58篇 |
2017年 | 243篇 |
2016年 | 113篇 |
2015年 | 223篇 |
2014年 | 345篇 |
2013年 | 238篇 |
2012年 | 212篇 |
2011年 | 176篇 |
2010年 | 148篇 |
2008年 | 19篇 |
2003年 | 228篇 |
2002年 | 1047篇 |
2001年 | 1298篇 |
2000年 | 73篇 |
1999年 | 110篇 |
1998年 | 54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59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29篇 |
1993年 | 92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23篇 |
1990年 | 41篇 |
1989年 | 36篇 |
1988年 | 117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65年 | 2篇 |
1963年 | 7篇 |
1960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81.
杆状病毒SpltMNPVSl136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产物功能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计算机分析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ltMNPV)基因组序列,发现第136个读码框基因表达产物具有病毒囊膜蛋白的基本特征,计算机预测的SL136蛋白氨基酸序列N端具有信号肽,C端具有跨膜区,N端区还有一个许多病毒融合蛋白共有的卷曲螺旋结构。通过PCR扩增,我们克隆了Sl136基因并分别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BVSl136及重组病毒表达载体,SDS-PAGE结果表明Sl136基因在大肠杆菌和昆虫细胞中均获得了较高的表达,另外,我们还构建了一个瞬时表达载体pUCSl136。单独转染Sl-zsu-1细胞后,低pH值环境可诱导细胞发生膜融合并形成合胞体,这些实验结果表明,Sl136基因表达的产物是一个病毒膜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882.
近年来,酵母单杂交,双杂交及三杂交系统技术的出现及发展已成为分析鉴定蛋白-蛋白,DNA-蛋白相互作用及调控的强有力工具,本文简述了酵母杂交系统的发展及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83.
884.
CO2倍增条件下长白赤松幼苗土壤CO2廓线的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定在土壤中的气井系统 ,监测土壤剖面的CO2 动态及其与长白赤松 (Pinussylvestrisvar.sylvestriformis(Takenouchi)ChengetC .D .Chu)幼苗根系发展之间的关系。实验研究共设 4种CO2 处理 ,分别是环境CO2 浓度 ,无苗 ;CO2 为 70 0 μmol/mol,无苗 ;环境CO2 浓度 ,有苗 ;CO2 为 70 0 μmol/mol,有苗。通过对土壤剖面CO2 气体的同步采集与分析表明 :土壤CO2 廓线与幼苗根系的生物活性密切相关。在土壤表面及壤土和沙土的边界层中 ,根系分布密集 ,根系的呼吸作用对那两个土层CO2 贡献大 ;随着幼苗的季节生长 ,与环境CO2 浓度比较 ,CO2 倍增将导致土壤剖面上CO2 浓度最大区域由表面向壤土和沙土边界层的转移。本文采用的气井系统提供了一种对土壤无破坏、经济、简单并且能够用于监测幼苗地下过程的廓线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86.
目的 通过分析用药安全的影响因素和发生机制,从而提高用药安全性,预防用药差错的发生。方法 随机抽取三级、二级医院各6家,分析2010—2016年12家医院的423例用药差错事件发生的原因,同时结合个人访谈的研究方式,访谈用药差错事件发生的相关医护人员及用药安全管理部门领导共计126人,最终通过访谈及文献研究的方法确定了26个用药安全的影响因素。通过运用因子分析结合结构方程模型的方式,分析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对用药安全的影响程度。结果 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可知:药品因素、员工素质、患者因素、社会因素、医院管理都是高度影响用药安全的主要因素。结论 通过对关键指标的管理,提出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87.
姬松茸在两种培养基上生长期间九种胞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栽培在棉籽壳和麦草培养基上的姬松茸具有完整的胞外纤维素酶系;胞外CMC酶、FP酶、HC酶和蛋白酶活性呈周期性变化,其活性高峰对应于子实体的成熟期:胞外淀粉酶、漆酶和过氧化物酶在菌丝生长阶段活性较高,以后逐渐下降;胞外界胶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在整个栽培过程中变化不大;棉籽壳和麦草两种培养基中的九种胞外酶的活性变化趋势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888.
人脑胶质瘤CDK4、CyclinD1和P16基因蛋白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检测人脑胶质瘤中CDK4、CyclinD1和P16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G1→S期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在胶质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对39例近期手术的胶质瘤标本和8例瘤旁正常脑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CDK4蛋白在良性、交界性胶质瘤和瘤旁正常脑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没有显性意义(P>0.05),在恶性胶质瘤中的表达却有明显地增高,与前两比较差异均有显性意义(P<0.05)。P16蛋白在恶性胶质瘤中的表达显低于在瘤旁正常脑组织和良性、交界性胶质瘤中的表达(P<0.01),但在后两中的表达差异没有显性意义(P>0.05)。CyclinD1蛋白在三中的表达水平均较低且差异无显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CDK4蛋白的表达增高和P16蛋白的表达下调发生在胶质瘤的较晚期阶段,与胶质瘤的恶性变和恶性胶质瘤的发生有关,而CyclinD1蛋白的表达可能与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无关。 相似文献
889.
两种生物型芦苇胚性悬浮培养物对渗透胁迫的生理响应 Ⅱ.抗氧化酶类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渗透胁迫处理下,沙丘芦苇和沼泽芦苇培养细胞的H2O2含量变化不大,MDA含量随时间延长而降低。抗氧化酶中,沙丘芦苇的SOD、CAT、POD和APx的活力均显著高于沼津芦苇,显示出比沼泽芦苇更强的ROS清除能力。胁迫初期(0.5h-1d)沙丘芦苇细胞中主要表现出SOD、CAT活力的提高,胁迫2d后4种酶活力均明显被诱导。两种生态型芦苇的PEG适应性培养物APx及SOD酶活力显著提高,POD活性仅沼泽芦苇中升高。提示SOD、CAT主要参与沙丘芦苇在渗透胁迫下的短期响应,而APx与长期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90.
用高灵敏度的单光子计数系统探测人工老化 (40℃ ,相对湿度 90 % ) 0、7、14和 2 1d的水稻种子吸胀初期的超弱化学发光强度变化 ,首次观测到水稻 (OryzasativaL .)种子吸胀初期超弱化学发光强度与其老化程度有关。加水激活水稻种子的超弱化学发光 ,其强度依赖于种子的老化程度。实验结果表明水稻种子的人工老化时间越短 ,则吸胀初期 (2 0~ 30min)超弱化学发光的强度越强 ,萌发率越高。水稻种子萌发率与超弱化学发光强度呈显著正相关。观测水稻种子吸胀初期超弱化学发光强度的变化可望成为检测种子老化程度的一种快速、简便、无损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