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1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胆固醇逆向转运(reverse cholesterol transport,RCT)是促进外周胆固醇从细胞内流出,然后转运到肝脏进行代谢的过程,是机体抗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疾病的重要机制。研究表明,感染、炎症及创伤等诱导的急性期应答(acute phase response,APR)影响高密度脂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抑制细胞内胆固醇流出、血浆胆固醇转运及肝脏胆固醇代谢和排泌等环节,因此抑制体内RCT。APR短期抑制RCT有利于机体抗感染和组织损伤,然而,APR对RCT的进一步抑制将促进外周组织胆固醇蓄积及代谢紊乱,可能是多种感染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与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的关键因素。本文就APR调节机体RCT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2.
湘南红壤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肥力特征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张璐  文石林  蔡泽江  黄平娜 《生态学报》2014,34(14):3996-4005
以自然植被恢复长期定位试验为基础,通过分析自然恢复31a后形成的6个植被类型区(樟树、枫树、梓树、白檵木、唐竹、白茅草)、2个同期种植的人工植被区(湿地松、板栗)以及相邻裸地区0—100 cm土层pH值、有机质及主要养分含量的变化,明确了湘南红壤丘陵区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白茅草和唐竹区的土壤pH值显著高于裸地区,但枫树和白檵木区的土壤酸化明显。(2)土壤有机质、活性有机质、全P、速效P等指标表现为乔木草本灌木,碱解N、全K、速效K表现为灌木乔木草本,全N表现为乔木灌木草本。(3)土壤综合肥力优劣为:枫树区梓树区白檵木区樟树区唐竹区白茅草区湿地松区板栗区裸地区,自然恢复植被比人工植被更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3.
以湖南省祁阳县红壤坡地大型标准径流场为例,研究了湘南红壤丘陵区8种不同生态种植模式下土壤磷素的地表流失特征.结果表明: 总磷流失量以撂荒处理(T1)最严重,顺坡种植模式处理(T2、T3)其次,5种梯田模式处理(T4~T8)均能有效减少土壤磷的流失,磷流失量分别是T1处理的9.9%、37%、0.7%、2.3%和1.9%.生态种植模式直接影响红壤坡地土壤磷素的地表流失形态,研究区流失的磷素以颗粒磷为主.暴雨(日降雨量>50 mm)情况下,降雨量对不同生态种植模式下磷流失量影响差异不大,但磷流失量随降雨强度增大而增加.红壤坡地土壤磷素地表流失主要集中在6-9月,降雨量和降雨强度是影响湘南红壤丘陵区土壤磷素地表流失时间分布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24.
孢粉药材及花类药材的孢粉形态研究周日宝方石林1常劲罗友义(湖南中医学院中药系,长沙410007)STUDYONTHESPORO┐POLLENMORPHOLOGYOFTHEMEDICINALSPORES,POLLENSANDFLOWERSZhouRi...  相似文献   
25.
哈蟆油为我国珍稀名贵中药材,存在混伪品多、基原有争议、系统分类历史复杂、鉴定困难等难题.本研究首先通过本草考证和现代研究资料整理,结合基于线粒体全基因组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分析,以及哈蟆油传统产区与原动物地理分布叠加比较,证实中国林蛙、东北林蛙和黑龙江林蛙均为有效种,中国林蛙仅限于华北和华东分布,拉丁名应为"R. chensinensis David, 1875",《中国药典》采用"Rana temporariachensinensis David"为中国林蛙拉丁名不妥,哈蟆油的基原应为东北林蛙R. dybowskii Günther, 1876.然后设计新的PCR引物以解决蛤蟆油COI序列的非特异性扩增难题,建立包含哈蟆油及其混伪品的DNA条形码物种鉴定数据库.最后,基于市售药材验证所建立的哈蟆油DNA条形码物种鉴定方法,发现市场中存在青蛙油、牛蛙油等混伪品, DNA条形码技术可将哈蟆油及其混伪品准确鉴定到物种水平.本研究将为保障哈蟆油的临床用药安全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6.
甬江干流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动态与水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2011年3月-2012年2月间甬江干流13个断面的水样, 按照国家标准测试了9项理化指标, 并应用浮游动物定性和定量方法, 研究了浮游物群落结构特点和季节变化. 研究共记录浮游动物95种, 其中轮虫24属72种、枝角类5属10种、桡足类11属13种和4种其他门类无脊椎动物幼虫; 优势种主要来自于轮虫动物的臂尾轮虫属(Brachionus)和龟甲轮虫属(Keratella), 前者占了浮游动物总丰度的22.1%, 后者占总丰度的20.2%. 浮游动物的丰度值在各断面均呈明显的季节变化, 从断面1至断面6, 最大峰值出现在春季, 从断面7至断面13, 最大峰值多出现在夏季; 全干流最大峰值出现在断面5 (3160 ind./L). 浮游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呈上游段低, 中、下游河段高的现象; 应用中度干扰假说(Intermediate disturbance hypothesis)对此结果给予了解释. Two-way ANOSIM相似性分析和Bray-Curtis相似性等级聚类分析显示: 不同断面上不同季节的浮游动物群落间均存在显著差异, 分别为R=0.264、P=0.1%和R=0.234、P=0.1%, 且季节性差异大于断面间差异. 在季节性差异中以春季和夏季间的差异性最大. 主成分分析(PCA)表明: 对不同断面浮游动物群落起作用的理化因子依次为CODCr、TN、DO和BOD5; 对不同季节浮游动物群落起作用的理化因子依次为pH、TN/TP、盐度和水温.    相似文献   
27.
瘤背石磺的生殖系统和性腺发育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2003年5~8月对瘤背石磺(Onchidium struma)的生殖系统结构和性腺发育进行了组织学研究。瘤背石磺生殖器包括两性腺、卵黄腺、蛋白腺。两性腺具有外管和内管,两管相连后通入蛋白腺,内管分支为收集管与腺泡相通。蛋白腺包括腺体部和分泌物两部分,中央为生殖输送管,蛋白腺具食指突和拇指突。性腺腺泡包括精子期腺泡、卵子期腺泡、精卵同泡和排空期腺泡4种类型。本文还对卵黄腺、受精囊、雄性交接器等结构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分析了精子和卵子的发育过程、运输路径。  相似文献   
28.
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对稻田杂草生长动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农业科学院红壤实验站红壤稻田长期定位试验,于2011年研究了在以无机肥(化肥NPK)与有机肥(M)氮磷钾养分等量条件下,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水稻生育期间杂草种类和生物量变化。结果表明:30a后,早稻和晚稻施肥处理中:PK+M处理下杂草种类最多,NPK+M处理下杂草种类和优势杂草种类较少,且种类数量稳定,早稻和晚稻杂草种类数量前者比后者分别高出19.7%和9.8%;施肥处理中:两季杂草总生物量NPK+M处理最高,NP+M处理最低,且NPK+M、NK+M、PK+M和CK处理比NP+M处理分别高出31.3%、26.5%、8.3%和5.6%,早稻NPK+M处理杂草总生物量和浮生杂草总生物量最多,NK+M处理湿生杂草总生物量最多,晚稻NK+M处理杂草总生物量和湿生杂草总生物量最多,NPK+M处理浮生杂草总生物量最多;土壤碱解氮和有效磷与杂草总生物量、湿生杂草总生物量、浮生杂草总生物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分别为0.508*和0.578**、0.552*和0.453*、0.410*和0.802**),p H值与三者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依次分别为-0.516*、-0.531*和-0.698*)。土壤p H受土壤有效磷和碱解氮及其他因子的共同作用对杂草总生物量产生影响。通过施肥措施调节土壤适宜p H及碱解氮和有效磷含量,能有效调控农田中湿生和浮生杂草生长,使杂草种类和生物量在农业生产中达到有益平衡。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病种导向单元组前出模式(DGPM)在院前急救(F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常规模式为对照组,观察研究组实施DGPM后FA反应速度、救治规范性、临床效果指标的变化,2组各随机抽取100例病例,调查满意度变化,并采用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探讨满意度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组到达—处置时间、发病—离院天数明显缩短(P<0.05),现场处置率、处置规范性和病情缓解程度显著提高(P<0.05);满意度显著改善(P<0.05),满意度影响因素为到达—处置时间、处置规范性和病情缓解程度。结论 DGPM适应FA需求,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0.
医院门诊一卡通预交金模式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典型调研,了解目前医院门诊一卡通预交金开展的现状,分析各种模式优点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