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武正军  戴冬亮  宁加佳  黄乘明  于海 《生态学报》2012,32(15):4691-4699
2006年3-10月,在广东省罗坑鳄蜥自然保护区利用直接观察法对鳄蜥春、夏、秋3季的生境选择进行研究。春、夏、秋3季各测定了31、71、31个有鳄蜥样方以及50、90、51个对照样方的14种生态因子。利用生态因子对比分析和逐步判别分析确定各季节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春季影响鳄蜥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溪沟底质中沙的含量和植被盖度,正确判别率为97.5%;夏季影响鳄蜥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溪沟底质中沙的含量、植被盖度、溪流宽度和枯枝百分比,正确判别率为94.4%;秋季影响鳄蜥生境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溪沟底质中沙的含量、植被盖度和可利用食物量,正确判别率为97.6%。在区分春、夏、秋3季鳄蜥生境选择方面有一系列生态因子发挥作用,依照贡献值的大小依次为可利用食物量、干扰距离、枯枝百分比、溪水流速、溪沟坡度和溪宽等6个因子,由这6个变量构成的方程对春、夏、秋3季鳄蜥生境的正确区分率达到76.7%。判别函数的分析表明,春、夏、秋3季鳄蜥的生境选择具有较高的差异性,以判别函数建立的判别分类图表明,春、夏季以及夏、秋季鳄蜥的生境选择重叠较多,而秋季与春季的重叠较少。  相似文献   
42.
洗胃法在鳄蜥食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洗胃法是否适用于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的食性研究,2006年8~9月我们在广东罗坑省级自然保护区,通过投喂食物,然后再冲洗的方法来检验洗胃法的冲洗效果。结果显示洗胃法对成体和亚成体鳄蜥的总洗出率均高于99.30%,食物个体数的洗出率均高于90.83%,投喂的12种食物都能被洗出。观察发现洗胃之后,对鳄蜥的正常生活没有影响。鳄蜥吃进的实验食物中,未洗出的食物大小与鳄蜥的体长、头宽、体重不相关;食物的洗出效率与鳄蜥的体长、头宽、体重不相关。成体、亚成体洗出和未洗出的食物大小均存在显著差异。未被洗出的食物个体在12种食物中不是随机分布的,体积大的食物比体积小的食物容易被洗出。研究表明,洗胃法适用于鳄蜥的食性研究,并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3.
PU.1是ETS转录因子家族(E26 transformation-specific family)的成员,在机体多种组织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PU.1不仅在造血谱系的确定和分化中起作用,而且还在机体免疫、脂肪形成、组织纤维化、神经发育中发挥功能.在造血及免疫等系统中,PU.1与多个靶基因形成复杂的调节...  相似文献   
44.
缺氧缺糖对培养海马神经细胞中一氧化氮和钙离子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缺血性脑损伤中 ,NO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了原代培养的海马神经细胞中 ,缺氧缺糖对NO合成的影响。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指示剂 ,对胞内钙离子和NO的变化进行实时检测 ,并用HPLC检测了缺氧缺糖导致的谷氨酸释放。结果表明 ,缺氧缺糖引起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和NO合成增加。经过 2 0min缺氧缺糖处理后 ,胞外谷氨酸的浓度比对照组高出约10 0 %。N 甲基 D 天冬氨酸 (N methyl D aspartate,NMDA)的拮抗剂MK 80 1对缺氧缺糖引起的细胞内钙离子和NO的升高有明显抑制作用。去除细胞外液的钙离子和加入钙调蛋白抑制剂三氟拉嗪都可以抑制缺氧缺糖引起的NO升高。以上结果提示 ,缺氧缺糖引起神经细胞NO合成增加 ,这种合成受谷氨酸释放 ,胞内钙离子浓度和钙调蛋白的调控。  相似文献   
45.
本研究采用SDS—PAGE分析了冀麦七号、冀麦18和冀早15三个品种激光后代籽粒贮藏蛋白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和醇溶蛋白亚基变异较小,其控制位点为Glu—1和Gl—3或Gli—1;而低分子量部分变异较大,其控制位点多在Glu—3、Gli—2和Gli—3。这些变异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有关激光诱变对小麦面粉品质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6.
辐射剂量率的改变对于遗传效应是否有作用是长期以来人们所重视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将为辐射遗传的防护研究提供一些理论基础。根据经典的辐射遗传学理论,点突变以及一次击中的染色体畸变与辐射剂量成直线相关而不受剂量率的影响。Russell(1958)从大量小家鼠的实验中得出结论认为突变率和剂量率是有关系的。在低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转移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 beta-l,TGF-β1)位点rs200482214基因多态性与黑龙江省汉族人群慢性牙周炎的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科就诊的135例轻、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汉族患者(牙周炎组)和108例汉族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基因组DNA来自口腔颊粘膜拭子,采用多重单碱基延伸SNP分型技术(Multiplex SNaPshot technique)对所有受试者TGF-β1基因rs200482214位点进行检测,比较两组间此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差异。结果:(1)TGF-β1基因rs200482214位点各基因型(GG、GA、AA)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2)TGF-β1基因rs200482214位点GG、GA、AA在牙周炎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1.5%、30.4%、8.1%和63.0%、28.7%、8.3%,两组人群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等位基因G、A在牙周炎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布频率分别为76.7%、23.3%和77.3%、22.7%,两组人群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位点rs200482214基因多态性与黑龙江省汉族人群慢性牙周炎的易感性不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8.
芽孢杆菌植酸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源于芽孢杆菌的中性植酸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适合作为消化道呈中性鲤科鱼类的饲料添加剂。该植酸酶晶体具有独特的螺旋桨样空间结构,钙离子在其稳定性和催化活性的结构功能关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并表现出特有的催化机理。该基因与已知植酸酶基因的结构有所不同,是一种新的植酸酶。目前主要采用多种原核表达系统对其进行表达。比较表明,芽孢杆菌表达系统和酵母表达系统是实现芽孢杆菌植酸酶规模化生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9.
广东地区宽鳍(鱼巤)种群遗传变异和亲缘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88尾采自广东境内9条水系的宽鳍(鱼巤)(Zaccop,platypus)线粒体DNA(mtDNA)细胞色素b(Cyt b)基因全序列,初步研究其种群遗传变异和地理格局,所测定的Cyt b基因全序列长1140 bp,其中变异位点98个,简约信息位点75个.共检测到33个单倍型,除鉴江种群只有1个单倍型外,其余8条水系均有多个单倍型.北江、流溪河、鉴江、北流河和罗定江等5个种群有共亭单倍型Hap11,罗定江和北流河之间共享了单倍型Hap4,东江与流溪河共享Hap6,而韩江和榕江共享单倍型Hap29.种群单倍型多样性的平均值(h)为0.908,核苷酸多样性的平均值(π)为0.01961,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系统发育分析(NJ树)显示,宽鳍(鱼巤)种群33个单倍型可分为2个分支,其中来自珠江水系(北江、东江、流溪河、罗定江和北流河)和广东西部独立人海水系(鉴江和漠阳江)的宽鳍(鱼巤)种群聚为一支(分支A),广东东部独立入海水系(韩江和榕江)种群聚为另外一支(分支B).2分支间的遗传距离和碱基差异率均较高(0.0517-0.0549,5.35%-_6.49%),明显大于分支A内(O.0012-0.0099,0.26%-2.11%)和分支B内的值(0.0027,1.58%),但远小于宽鳍(鱼巤)与外类群间的遗传距离和碱基差异率(0.0945-0.1912,8.77%-17.11%).这表明分支A与B之间已有明显的遗传分化,但分化程度来达到物种级水平,韩江和榕汀的种群相对独立,推测可能与莲花山脉的阻隔有关.根据单倍型网络图推测,流溪河可能是广东中西部地区宽鳍(鱼巤)的扩散中心,分别向珠江水系的西江、北江和东江扩散,再向鉴江和漠阳江扩散:另外由扩散中心经东江到榕汀再向韩江扩散.分子变异分析(AMOVA)表明,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38.50%,种群内的遗传变异占66.24%.中性检验和歧点分布分析皆表明广东境内9条水系的宽鳍(鱼巤)在整个种群上保持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明显的种群扩张.  相似文献   
50.
DNA甲基化与脂肪组织生长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甲基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方式,在维持正常细胞功能、遗传印记、胚胎发育以及人类肿瘤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DNA甲基化最重要的作用是调控基因表达,它是细胞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表观遗传机制之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DNA甲基化在脂肪组织生长发育以及肥胖症发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DNA甲基化通过调控脂肪细胞分化转录因子、转录辅助因子以及其他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调控脂肪组织的生长发育。该文综述了脂肪组织生长发育过程中DNA甲基化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脂肪组织DNA甲基化的研究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