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5篇
  36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目的探讨纯化CD34^+细胞移植治疗肢体重度缺血的中期疗效。方法自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录入30例肢体重度缺血患者,男性29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43 ± 12岁(23 - 75岁),均不具备外科血管重建条件,共治疗31条下肢和4条上肢。G-CSF(5-10μg/kg)动员,第5天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选获得纯化CD34^+细胞,肢体肌肉局部注射。根据移植细胞数分为3组:低剂量组(105/kg)、中剂量组(5 × 105/kg)和高剂量组(106/kg)。结果随访16 - 48个月,1个月和2个月时Wong-Baker FACES疼痛评分由术前7 ± 2降到3 ± 3(P〈 0.001)和1 ± 2(P〈 0.001)。术后3个月和6个月:最长无痛步行时间由术前的(5 ± 3)min分别延长至(12 ± 6)min(P〈 0.001)和(19 ± 5)min(P〈 0.001);踝肱指数由术前的0.44 ± 0.20提高至0.62 ± 0.18(P= 0.04)和0.66 ± 0.14(P〈 0.001);经皮氧分压由术前(26 ± 11)mmHg分别上升至(42 ± 11)mmHg(P 〈 0.001)和(56 ± 12)mmHg(P〈 0.001)。16例溃疡患者愈合11例。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法计算16个月保肢率为84﹪(95﹪可信区间为0.63 - 0.94)。3个不同剂量组之间的比较,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了1个月时WFPRSC检测结果显示:高剂量组明显优于低、中剂量组。结论纯化自体外周血CD34^+细胞移植治疗肢体重度缺血性疾病安全、可行,能够较为持久地缓解缺血,挽救肢体,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脓毒症小鼠心肌损伤与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复制脓毒症动物模型,分对照组、假手术组、造模组,并设不同的时间点(2h、4h、8h、12h)。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I),并测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结果: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各时间点血清cTnI、心肌组织MPO活性均无显著性差异。造模组心肌组织MPO活性较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均有明显升高(P<0.05),且随着时间进展而增加;造模组血清cTnI浓度随着时间进展而增加,2小时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4小时后显著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血清cTnI浓度与心肌组织MPO活性呈显著正相关(r=0.700,P=0.000)。结论:脓毒症心肌损伤时,心肌组织存在中性粒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与心肌损伤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3.
种群竞争是影响生态系统演化的莺要生态过程之一。本文是在徐彩琳和Tilman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将竞争系数引入集合种群动力模式,建立了集合种群之间竞争的数学模型,并对5-集合种群的竞争动态进行了计算机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种群竞争排除与共存受迁移扩散能力和竞争能力影响很大,排除原理在理论上是存在的,在广域集合种群和实际中物种是竞争共存的.共存的条件是其竞争能力与扩散能力呈非线性负相关关系,竞争的结果使物种的强弱序列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14.
本文分析了目前应用植物代谢工程在提高活性天然产物产量方面的研究成果,讨论了植物代谢工程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5.
兽医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兽医微生物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为学习畜禽传染病、兽医卫生检验、兽医病理、兽医药理、家畜寄生虫病等课程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细菌、病毒等微小的生物对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尤其是细菌和病毒的各论部分,各种病原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检验等甚至是枯燥而乏味的,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效果不好,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适当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1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1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横向联系教学过程中,适当联系兽医临床,引…  相似文献   
116.
采用Granier树干液流监测系统, 于2014年6-9月份监测河南信阳鸡公山自然保护区内的枫香(散孔材)和栓皮栎(环孔材)水分利用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显示: 在7月份干旱天气和虫灾情况下, 导致环孔材树种叶面积大量减少, 7-9月份期间枫香和栓皮栎的日间平均树干液流密度值分别为33.1 g·m–2·s–1和24.8 g·m–2·s–1; 而6月份的数值分别为31.6 g·m–2·s–1和44.2 g·m–2·s–1。枫香和栓皮栎的树干液流密度与大气水汽压亏缺(VPD)呈对数函数关系, 决定系数R2分别为0.38和0.91。液流速率与lnVPD的斜率/ VPD =1下的液流速率, 枫香和栓皮栎分别为0.62和2.87; 此比值受栓皮栎的叶面积和水力导度的影响。枫香的实际蒸腾速率普遍比通过方程计算的预测值低。由于栓皮栎水分利用对环境的较高敏感性, 水分胁迫会导致水分利用下降从而影响生长速率, 进而减缓木材产出的时间。因此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干旱事件频繁发生), 需要根据不同的林业管理目标合理配置两种木材结构树种。  相似文献   
117.
水生植物在污水处理和水质改善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贺锋  吴振斌 《植物学报》2003,20(6):641-647
介绍了水生植物在污水治理中的应用。通过与其他方法的比较,说明了水生植物净化法有其独特的优点。分别阐述了低等植物藻类及高等水生植物净化污水的应用类型、方式,应用范围及净化机理,还对高等水生植物的选取标准作了描述。指出了该方法使用的可行性,并对其应用前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8.
双蝴蝶属和蔓龙胆属(龙胆科)种子表面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了龙胆科双蝴蝶属8个种和蔓龙胆属6个种的种子表面纹饰,观察结果表明,2属的种子表面特征均为网状纹饰类型。其中Tripterospermun cordatum,T.volubile,T.chinense,T.discoideum,T.japonicum,T.filicaule,Crawfurdia delavayi和C.pri-cei的种子表面为细网状;T.hirticalyx,T.pingbianense,C.puberula,C.tibetica,C.campanu-lacea和C.crawfordioides的种子表面为粗网状,在龙胆属Gentiana的不同组中均存在网状纹饰,因此,从种子表面特征可看出,龙胆属,双蝴蝶属和蔓龙胆属3属间具较近的亲缘关系。同时,在双蝴蝶属中,种之间在种子表面特征上有分化。在表面纹饰的具体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别,而在蔓龙胆属中种间差别很小,仅在一些种子表面有无附属物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9.
刺猥消化道嗜银细胞形态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楚德昌  邓振旭 《四川动物》2002,21(4):252-254
通过用龙桂开浸银法对刺猥消化道各段进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嗜银细胞分布于胃贲门以及所有消化管,其中胃,十二指肠与小肠末段嗜银细胞分布密度较高,小肠中段及直肠末段密度较低,嗜银细胞分布于消化管壁粘膜层腺体与绒毛,其中在腺体密度较高,在绒毛较低,并且胃、小肠壁固有膜腺体的中、底部密度最高,另外在胃幽门有狭小的高密度分布区。嗜银细胞有锥体形,瓜子形,椭圆形,长梭形,圆形等,锥体形,瓜子形,长梭形多有明显的长突起。嗜银颗粒或充满整个细胞,或集中于起端或基底部,细胞外常见到刚释放的嗜银颗粒,特别是锥体形,瓜子形细胞的尖端处常可见到向腺管或肠腔释放的嗜银颗粒。  相似文献   
120.
外源BoCAL基因对花椰菜花球形态发生的调节及其遗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椰菜和结球甘蓝是芸薹属甘蓝种的两个变种,前者的BoCAL基因发生提前终止突变而失去了原有的功能,而后者的BoCAL基因具有完整的编码区。在农杆菌的介导下,我们获得了BoCAL转基因花椰菜。T2代的遗传研究表明,外源BoCAL基因转入后花椰菜转基因植株都没有形成花球,而是只形成松散的由花蕾组成的绿色花序。这一结果说明,花椰菜BobCAL被甘蓝BoCAL互补了,转基因花椰菜因此失去了形成花球的能力。这些转基因植株自交到T3代时花序的形态特征与T2代一致,为松散的绿色花序,但是花序出现的时间与T1代相比提早了15天。将转基因花椰菜与野生型花椰菜杂交,结果发现杂交后代的植株形成夹杂有花蕾的花球,且花序出现的时间大大推迟,在播种后135天后才形成花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