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4篇
  免费   300篇
  国内免费   1245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109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56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43篇
  2004年   142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37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44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36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92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7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43篇
  1983年   39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28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8篇
  1976年   12篇
  1963年   8篇
  1959年   7篇
  1956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寡毛实蝇属三新种:(双翅目:实蝇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的3新种,即广西实蝇Dacus(Zeugodacus)guangxianus、近黑颜实蝇D.(Zeugodacus)parater和那大实蝇D.(Asiadacus)nadanus,是1982-1985年在南方各地果园中用诱蝇酮(cue-lure)诱获的,寄主不明。所有模式标本均存放于北京农业部植物检疫实验所。在此谨向提供标本的同志致谢。  相似文献   
142.
亚热带人工林松林^13C/^12C比率和水分利用效率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相似文献   
143.
144.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尿毒症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microRNA-144和microRNA-155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98例MHD尿毒症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98例同期本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microRNA-144和microRNA-155、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采用Pearson分析法分析血清microRNA-144、microRNA-155水平与MHD尿毒症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膜中层厚度(IMT)值、斑块面积及血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HD尿毒症动脉粥样硬化患者IMT增厚的影响因素。将研究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灌流组,各49例。血液透析滤过组给予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血液灌流组给予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比较两组血清microRNA-144和microRNA-155、血清炎症因子水平、IMT值和斑块面积。结果:研究组血清microRNA-144、microRNA-155、IL-6、MCP-1、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血清microRNA-144、microRNA-155均与MHD尿毒症动脉粥样硬化患者IMT值、斑块面积及IL-6、MCP-1、hs-CRP均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croRNA-144、microRNA-155、IL-6、MCP-1、hs-CRP水平均是导致MHD尿毒症动脉粥样硬化患者IMT增厚的危险因素(P<0.05)。治疗后,血液灌流组血清microRNA-144和microRNA-155水平均明显低于血液透析滤过组(P<0.05),IL-6、MCP-1、hs-CRP水平均明显低于血液透析滤过组(P<0.05),IMT值和斑块面积均明显低于血液透析滤过组(P<0.05)。结论:血清microRNA-144、microRNA-155水平与IMT值、斑块面积及IL-6、MCP-1、hs-CRP水平呈正相关,均是MHD尿毒症动脉粥样硬化患者IMT增厚的危险因素。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可能与下调患者血清microRNA-144、microRNA-155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5.
本文报道了附丝壳属Appendiculella von Hoehnel两个新种。它们是:蕈树附丝壳Appendiculella altingiae Y.X.Hu et B.Song、武夷附丝壳Appendiculella wuyiensis Y.X.Hu eL B.Song。新种附有拉丁文、中文描述和显微结构图。模式标本藏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IGD)。  相似文献   
146.
紫米基因与RFLP标记的连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庄杰云  杨长登 《遗传学报》1996,23(5):373-375
选用种皮呈紫黑色的水稻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体黑珍米和其种皮呈无色的原始亲本Basmati370配制组合,同时应用121个DNA探针检测了黑珍米与Basmati370之间的RFLP。应用F2和F3群体研究了紫色种皮的遗传控制。结果表明,有一个显性主效基因控制着黑珍米和Basmati370在种皮颜色上的差异。通过多态性DNA探针与种皮颜色的共分离分析,发现该基因与水稻第四染色体上的DNA标记RG329和RG214连锁,与RG329和RG214的遗传图距分别为18.9cM和26.3cM。  相似文献   
147.
根据抗体基因可变区两端保守序列FR1和FR4,设计并化学合成轻重链PCR扩增引物。从体外培养细胞UCHT1中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以Cdna为模板经PCR扩增轻,重链可变区基因片段。将扩增片段克隆至Puc19质粒,筛选阳性克隆并测序,序列分析结果为重链366pb,编码122个氨基酸,轻链327bp,编码109个氨基酸  相似文献   
148.
圈养林麝母幼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本文研究圈养林麝(Moschusmoshiferusberezovskii)的母幼关系。林麝的母幼关系属于典型的隐蔽者(hider)类型。母幼分开躺卧,相距20.37±11.06m。吮乳时间、母幼联系时间、母幼联系时间/幼麝活动总时间随周龄的增加均呈明显的下降。4周龄前,幼麝躺卧居多,母麝以叫声主动联系幼麝,5周龄开始幼麝独立程度逐渐提高。听觉和视觉通讯是母幼远距离通讯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49.
谌竟清  胡立江   《生物工程学报》1996,12(2):194-200
以颗粒活性炭(GAC)为吸附剂,采用多柱串联流化床进行味精中和液脱色,对柱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测定了平衡数据、传质动力学及流体流动参数,建立了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包括颗粒分级、粒度分布、内外扩散及两相返混的宽粒度液固流化床吸附过程模型。对所研究体系的模拟计算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0.
本文自1991年4月至1993年1月对深圳福田红树林中底栖大型动物的空间分带及灌污的可能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红树林湿地中主要出现的底栖动物为拟沼螺科,黑螺科,汇螺科,沙蟹科,方蟹科和弹涂鱼科种类。红树区内底栖动物从高潮位到低潮位可分为3个群落分布带:亮泽拟沼螺带;拟黑螺-褶痕相手蟹带;弧边招潮-印尼拟蟹守螺-刻纹拟沼螺带。群落的分带可能主要由潮位线,食物适应性及底质结构因素决定。林前泥滩底栖动物种类多样性最大,生物量最高。林内动物群落则表现出低种类多样性,高种群个体数的特点。群落总栖息密度的变化基本上由软体动物所主导。生活污水排灌对红树林中底栖大型动物的影响不明显,仅在排污口端引起少数污水动物种类的出现及群落总生物量轻微的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