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3种红枣的挥发性化学成分的乙醇提取及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鲜成熟的去核油枣、木枣及团枣用95%乙醇浸泡,低温蒸除乙醇、膏状物用乙醚萃取,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乙醚溶液。结果表明,3种新鲜成熟的红枣的挥发性成分主要为棕榈烯酸乙酯、棕榈酸乙酯、肉豆蔻乙酯、亚油酸乙酯、油酸乙脂、月桂酸乙酯、硬脂酸乙酯、苹果酸二乙酯、葵酸乙酸等16种酯类,以及乙酸和棕榈烯酸等2种酸和3-羟基-2-丁酮。不同品种的红枣中所含酯类的多少及含量的高低均有所差异。在同一种红枣的果肉中检测到16种酯类尚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2.
以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内人工栽培的川续断(Dipsacus asperoides)为研究对象, 就如何选择最优样方的面积和数目来估算川续断地上部分体积进行了研究。首先运用球缺模型计算栽培川续断的地上体积, 然后利用基于套状样方的样带调查法研究估算川续断体积时的最优样方面积, 最后利用方差法计算最优采样数目。结果表明: (1)在只考虑相对平均值和相对消耗时, 25 m × 25 m是最优样方面积;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到样方的边界效应和单位面积地上体积相对平均值的变化, 得出25 m × 50 m是最优样方面积。(2)如果预计置信度1-α是0.9, 绝对误差限度d是0.12, 总体方差S2按照常规取0.25, 则25 m × 50 m对应的最佳样方数目是25。(3)该研究实际采集了25个25 m × 50 m的样方, 计算后得到整个栽培园地(面积为72696.24 m 2)川续断的总体积90%的近似置信区间为[1909.798 m3, 2214.762 m3]。  相似文献   
73.
采用实验室自制秸秆蓝藻混合厌氧反应装置进行沼气发酵实验,利用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的方法,对不同产气阶段的细菌和古菌的优势菌群进行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产气阶段细菌优势种类存在差异,供试秸秆沼气反应器阶段细菌种类较为丰富,分属于6个门:产气初始阶段优势菌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为51.76%;产气高峰阶段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为47.13%;产气结束阶段优势菌群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相对丰度为28.89%;此外,还包括绿弯菌门、螺旋体门、绿菌门的细菌。(2)古菌种类明显少于细菌,均属于甲烷微菌纲(Methanomicrobia)、甲烷杆菌纲(Methanobacteria)和热原体纲(Thermoplasmata)。秸秆蓝藻沼气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阐明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为秸秆沼气工程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4.
干旱区农田不同利用强度下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基于2005—2007年典型干旱区塔里木盆地南缘的策勒绿洲的试验数据,根据当地农民的耕作习惯选择4种典型的农田利用强度(高投入农田、常规投入农田、新垦农田和绿洲内部农户农田),利用产量可持续性指数(SYI)、土壤改良指数(SI)和土壤综合质量指数(QI)分析了不同土地利用强度下农田土壤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各样地的土壤有机质(SOM)、碱解氮(AN)和速效磷(AP)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别;位于绿洲边缘的新垦农田在所有评价中均处于最低水平,而绿洲内部农田则处于相对较高水平.本研究结果不但有利于当地农田的合理开发利用,同时有利于农田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75.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了大肠杆菌分枝杆菌(E.coliMycobacterium)穿梭表达质粒pBCG-2100,研究了编码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抗原基因在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 Guerin,BCG)中的表达。以含人结核杆菌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70基因全长序列的质粒pMT-70为模板,扩增出hsp70启动子,测序选出无错配的启动子,将其定向克隆入E.coliMycobacterium穿梭质粒pBCG-2000中,构建成E.coliMycobacterium穿梭表达质粒pBCG-2100。再将编码GST的cDNA按正确的阅读框顺序,克隆到pBCG-2100中hsp70启动子的下游,得到分枝杆菌表达质粒pBCG-GST。将pBCG-GST电转化入BCG中,筛选出重组BCG疫苗,经热诱导后所表达的重组GST(rGST)抗原,为可溶性蛋白,经纯化后,在SDS-PAGE上分子量为26kD处可见明显的表达蛋白带,其表达量占BCG菌体总蛋白的13%。Western blot提示rGST能与抗GST的抗体反应。  相似文献   
76.
马家柚是江西优质水果品种,但自花授粉结实率低,需要异花传粉。昆虫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传粉媒介,通过调查马家柚访花昆虫种类和了解马家柚的花部特征,可为使用昆虫实现马家柚授粉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首先调查了马家柚的访花昆虫种类,其次对马家柚花不同形态参数进行测量,并采用蒸馏法提取马家柚鲜花的精油及利用GC-MS分析挥发油的组分。马家柚共有访花昆虫23种,隶属于5目 12科,其中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是最常见的访花昆虫。马家柚的花为双性花,具白色花瓣,黄色花药和绿色柱头。花朵盛开后,花瓣分离,呈辐射对称。雄蕊围绕雌蕊着生,花丝28~47枚。雌蕊具近球形柱头,直径为5.10±0.88 mm,表面具乳白色液体。从马家柚花挥发油中共获得78种化合物,鉴定出其中73种,相对含量占99.40%。挥发油中萜类化合物种类最多,共有39种,相对含量为70.19%;其次是脂肪酸衍生物,有30种,相对含量为28.53%;苯环类化合物4种,相对含量为0.60%。含量较高的组分是法尼醇,α-橙花叔醇和芳樟醇,其含量分别是28.48%、12.85%、10.12%。马家柚访花昆虫种类多样,这可能与其花部结构特征及丰富多样的挥发物作为视觉和嗅觉信号吸引不同类型昆虫有关。  相似文献   
77.
灵芝三萜类化合物是灵芝的重要药用成分,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灵芝中三萜含量的高低已成为衡量灵芝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灵芝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合酶基因(A hy-droxymethylglutary-l CoA synthase,GlHMGS)作为甲羟戊酸途径中的第一个催化酶,催化乙酰CoA与乙酰乙酰CoA生成羟甲基戊二酰CoA,对于灵芝三萜的合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分别以灵芝总基因组DNA和反转录的原基cDNA为模板,扩增得到GlHMGS基因的全长DNA和cD-NA序列,该基因DNA全长1 870 bp,其中ORF为1 413 bp,编码471个氨基酸,推测的分子量为51.14kD。通过比对获得的DNA和cDNA序列,发现GlHMGS由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构成。与NCBI数据库中HMGS的蛋白序列比对发现,GlHMGS与解脂耶罗威亚酵母的HMGS表现出最高的同源性(51%)。进化树分析也表明GlHMGS与真菌亲缘关系最近,这与灵芝的物种分类相吻合。通过酿酒酵母HMGS缺陷的菌株证实所得GlHMGS能够使HMGS缺陷的表型得到互补,证实GlHMGS的功能。利用SEFA-PCR技术扩增GlHMGS基因上游启动子序列,该序列长约1 561 bp,用Softberry等软件对启动子序列进行分析,发现GlHMGS基因启动子中包含有明显的TATA-box和CAAT-box,并发现了多个与甾醇、激素和环境压力等调节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进一步研究发现,茉莉酸甲酯、脱落酸和水杨酸能够提高GlHMGS基因的转录水平。在研究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碳源对GlHMGS基因的影响时,发现GlHMGS基因的表达水平分别在第16天和以麦芽糖为碳源时达到最大。通过过量表达GlHMGS基因能够显著提高灵芝三萜含量。  相似文献   
78.
通过两年田间裂区设计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耕作方式(常规耕作、深耕、深松)与秸秆还田(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对冬小麦一夏玉米一年两熟农田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耕)和秸秆还田不仅降低了土壤容重,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而且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作物产量,且二者对夏玉米季的影响大于冬小麦季.与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相比,深耕+秸秆还田、深松+秸秆还田处理的20~30 cm土壤容重分别降低8.5%和6.6%,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14.8%和12.4%,土壤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分别提高45.9%、33.9%和34.1%、25.2%,作物产量分别提高18.0%和19.3%,且两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说明土壤深松(耕)结合秸秆还田有利于作物产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9.
马铃薯块茎中由于含有大量的多糖和酚类物质,因此难以从中提取RNA。本实验采用CTAB法从马铃薯块茎中提取了总RNA,并进行了马铃薯病毒的检验。结果表明:得到的RNA完整性好,A260/A280在1.7~2.0范围内,纯度也比较高。用RT-PCR方法进行马铃薯Y病毒的检验,得到了一条与预计扩增长度相同的一条带,并检验出枣庄地区马铃薯Y病毒的感染率为75%。  相似文献   
80.
【目的】研究除草剂"使它隆"施用后对玉米根部不同微生环境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玉米根系内生菌、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细菌16S rRNA的V4–V5可变区序列进行测定,分析不同生长期喷施除草剂使它隆对玉米土壤细菌及根系内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本研究15个样品共得到544393条有效序列,333565条优质序列。多样本共有OTU分析表明,非根际和根际土壤的群落结构更为相似,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玉米根部相关细菌的定殖具有选择性并且是从根际到根系逐步专一化。丰度等级曲线和Alpha多样性结果显示非根际和根际土壤群落的丰富度和均匀度较高,而玉米根系内生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均匀度都比较低,且成熟期玉米根系内生菌群落的丰富度在施用除草剂使它隆后下降比较剧烈。群落组成分析发现,使它隆除草后,玉米根部相关细菌各时期在门及属水平上的分布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菌群代谢功能预测结果表明玉米生长从苗期到成熟期,微生物的生长压力逐渐加大,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用于新陈代谢和环境适应。【结论】施用除草剂使它隆后会降低玉米根部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使它隆对成熟期玉米根系内生菌群落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