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描述的钙藻化石系章炳高等于1979年在西藏定日县龙江地区测制始新世剖面时采集的。龙江始新世地层由灰岩和泥灰岩组成,含有丰富的有孔虫和钙藻化石。有孔虫主要有Nummulites,Assilina,Fasciolites和Orbitolites等属。钙藻则以红藻门的珊瑚藻  相似文献   
22.
以外来克隆植物大米草和本土种藨草为研究对象,通过温室控制实验,人工模拟3种水位(基质表面积水5 cm,基质表面微积水0 cm及基质表面下5 cm处微排水)交叉5种定植模式(试验容器内分别为大米草2株、藨草2株、大米草4株、藨草4株以及两物种各2株混种)的试验,研究水位对外来植物大米草和本土种藨草生长繁殖特性及种内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位仅对大米草和藨草的根生物量及叶片数具有显著影响,而定植模式对两者的生长繁殖指标均有显著影响;大米草种间相对邻里效应指数均显著大于种内相对邻里系数,而藨草的种内和种间相对邻里系数无显著差异;由此推测,水位改变了大米草和藨草的种内种间关系,可以通过适当调节水位以及本土物种的恢复来有效控制大米草在中国海岸带的分布。  相似文献   
23.
第五届国际化石藻类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4月7—12日在意大利那不勒斯海湾的卡普里岛召开。来自20多个国家的近8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穆西南应邀参加了会议并担任中生代藻类报告会主席。会议共收到69篇论文摘要,另外还安排了壁报展出。 会议于4月8日上午开幕,会议主席那不勒斯费德柯二世(FedericoⅡ)大学古生物系F.Barattolo教  相似文献   
24.
25.
在以幼穗为外植体的诱导培养及其以后的继代培养与悬浮培养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对3个籼稻品种的体细胞胚胎发生(E)与器官发生(O)的特点作了比较研究.在形态上,(E)型愈伤由胚状体组成,具有层次分明的结构.胚状体由胚芽、胚根及盾片组成.而(O)型的愈伤没有上述组织的分化.没有层次结构。植株再生能力方面.与器官发生途径相比较,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之分化频率高.保持再生能力持续的时间长.从每个愈伤上发生的再生植株数多.(O)型愈伤结构较疏松.建立结构良好的、细胞团较小的悬浮细胞系容易.但这种细胞系在液体条件下几乎丧失再生能力.而(E)型愈伤则相反.建立好的悬浮细胞系.需要时间较长.但在悬浮条件下仍然具有再生植株的能力。在诱导条件方面.2,4-D及激动素分别作用时可诱导器官发生,共同作用时则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再生植株途径方面,由于水稻同时具有器官发生及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特点.无论在诱导条件上还是在(E)与(O)本身的特点上均不似萝卜或烟草那样专一.并且有(E)与(O)相互转化和混合发生的复杂情况.  相似文献   
26.
目的:通过心肺运动试验(CPET)进行二尖瓣关闭不全的运动病理生理学特征的相关研究.方法:自2016年以来签署知情同意后,严格质控下完成规范化CPET极限运动的中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26例,取同期正常人11例为对照组.将CPET核心指标按照标准方法分析计算,并与正常人比较,进行组间统计学独立样本t检验.同时将患者是否...  相似文献   
27.
近年来,禽类病毒性疾病已经成为研究病毒感染和致病机制的重要模型之一,而且病毒与micro RNA的调控关系和机制研究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简要总结禽源疱疹病毒编码micro RNA的概况,以及禽源疱疹病毒的致瘤性与micro RNA的表达调控关系,同时探讨了利用micro RNA靶向调控机制在病毒疾病(如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禽白血病病毒、禽流感病毒等)防治中的可能应用。  相似文献   
28.
灵芝三萜类化合物是灵芝的主要药用成分之一,灵芝三萜含量的多少是衡量灵芝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经研究发现茉莉酸甲酯能显著提高灵芝三萜含量并上调灵芝三萜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法尼酯焦磷酸合成酶和羊毛甾醇合成酶等基因的表达。通过在灵芝中建立的cDNA-AFLP体系,采用64对引物组合对灵芝的转录组进行分析。64对引物组合共产生3 910个TDFs。茉莉酸甲酯不同诱导条件下约有919个TDFs的表达谱发生了变化,占表达谱的23.5%,其中上调表达的有703个,下调表达的有216个。选择458个TDFs进行回收、TA克隆、测序后,获得390个高质量的TDFs片段。通过蛋白数据库同源性检索,并对蛋白功能进行GO分类,结果表明:390个高质量的TDFs中,BlastX比对后没有显著匹配的序列占77.1%。在有匹配蛋白的序列中,与碳代谢及能量相关的基因为最大一组,占35.2%,转录调控类及信号传导类基因分别占14.3%和11.0%。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考察了茉莉酸甲酯对20个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与cDNA-AFLP分析的结果相一致。并通过灵芝基因过量表达技术和基因沉默技术对筛选到的相关基因进行沉默和过量表达,研究筛选到的基因在灵芝三萜生物合成与调控中的作用,获得大量参与灵芝三萜生物合成与调控的候选基因,进一步阐明了茉莉酸甲酯诱导下灵芝基因表达的变化图。  相似文献   
29.
灵芝是一种重要的药用真菌,然而由于近几年缺乏有效的反向遗传体系研究,灵芝的分子遗传相关研究进展相对缓慢。该研究建立了一种更加简便快捷的灵芝电穿孔转基因方法,利用灵芝内源乳清酸核苷-5′-单磷酸脱羧酶基因(ura3)作为反向筛选标记,构建4种沉默载体(颈环结构沉默载体,正向沉默载体,反向沉默载体以及正反双向启动子沉默载体),并基于此转基因方法实现了对灵芝内源基因的沉默。通过系统比对以上4种沉默方法,发现4种沉默方法都不同程度地下调了ura3基因的表达,其中双向启动子沉默不仅载体构建方便并且能够获得最高的沉默效率(达到81.9%)。利用这种双向启动子沉默载体以及ura3的反向筛选特性,建立了灵芝的共沉默体系,发现共沉默下基因转录的下调有一定的相关性,提高了基因沉默的筛选效率。该反向遗传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深入研究灵芝中单基因或多基因的功能,推动灵芝等大型担子菌的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0.
目的:总结23例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病理证实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诊治以及术后随访资料,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3例患者均接受了超声检查,其中21例接受了静脉肾盂造影检查,11例接受了逆行肾盂造影检查,16例接受了CT检查,8例接受了MRI检查;23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3例接受了输尿管粘连松解术治疗,6例接受了输尿管狭窄段切除+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治疗,12例接受了输尿管狭窄段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治疗,2例接受了输尿管内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病损电灼术治疗.23例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左侧14例,右侧9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病灶均位于输尿管下段.结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泌尿外科罕见的疾病,早期诊断难度较大,影像学检查在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轻度的输尿管梗阻患者,推荐行输尿管粘连松解术治疗;对于中、重度输尿管梗阻患者,推荐行输尿管狭窄段切除术治疗;对于病变程度严重的病例,推荐术后应用激素类药物治疗降低术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