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研究了钝顶螺旋藻和极大螺旋藻在含CdCl2水体中的生长状况与摄Cd能力.结果表明:两种螺旋藻皆对CdCl2有较强的耐受能力,但是有不同的摄Cd行为.当CdCl2浓度为6~24mg.L-1,培养96h时,两种螺旋藻对Cd的摄取作用主要表现为藻细胞外的表面吸附;培养10d时,钝顶螺旋藻的胞内Cd含量依然甚微,而极大螺旋藻对Cd的细胞内吸附量却明显增加,24mg.L-1CdCl2处理的极大螺旋藻胞内的Cd吸附量为12mg.L-1CdCl2处理的11.6倍,且略超过细胞表面吸附量.表明在高浓度Cd的长时间胁迫下,两种螺旋藻的摄Cd行为和对Cd的耐受机制具有明显差异,其中钝顶螺旋藻为胞外机制,而极大螺旋藻却为胞内、胞外混合机制,且以胞内机制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复方太子参止咳益气散(TZY)改善支气管哮喘大鼠症状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对照组,哮喘模型(OVA诱导)组,TZY低、中、高剂量灌胃+哮喘模型组,普米克令舒雾化+哮喘模型组,普米克令舒雾化+TZY灌胃+哮喘模型组。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支气管黏膜下炎性细胞浸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Th1/Th2细胞比例;ELISA检测各组肺泡盥洗液(BALF)中IL-4、IL-5、IgE、IFN-γ水平;生化检测各组BALF中SOD、MDA、GSH和T-AOC的水平。结果 与哮喘组比较,TZY中高剂量组及联用普米克令舒组Th1/Th2细胞比例显著上升,IL-4、IL-5、IgE水平显著下降,同时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与哮喘组相比,TZY中高剂量组及联用组GSH、T-AOC、SOD水平显著升高,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单用普米克令舒雾化相比,TZY及普米克令舒联用组各项检测指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TZY可缓解大鼠支气管黏膜炎症状态,其机制可能与上调Th1/Th2细胞比例,调控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3.
半抗原与载体的最佳分子结合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国鲎血蓝蛋白、破伤风类毒素、白喉类毒素和牛血清白蛋白与对氧磷偶合为人工抗原时最佳分子结合比分别为300,21-35,19和11mol/mol(10,32-53,30和17mol/15~5daltons)。结合比达6—10mol/10~5daltons以上,都有一定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和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um)接种的第5天至第10天添加不同浓度的亚碲酸钠,研究Te(Ⅳ)胁迫对两种螺旋藻的生长、抗氧化活性系统和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添加碲的时间,可以有效地调节碲胁迫强度,随着加碲时间依次后移,碲胁迫强度逐渐减小,螺旋藻的最终生物量递增。碲对螺旋藻的生物效应与碲胁迫强度有关,也与添加碲时藻所处的生长期有关。实验组Ⅲ(分别在第7、8、第9天三天添加碲)的碲胁迫强度并不是最低的,两种螺旋藻的最终生物量也不是最大,但MDA的含量却是最低的,表明该实验组的生长状态是最佳的。各种抗氧化酶(SOD、GPX、CAT、APX和POD)的活性变化情况较复杂。其中,在碲胁迫下,GPX的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该试验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肠道离体灌流模型分别测定了鲫鱼、草鱼肠粘膜中结合在蛋白质与脂类中的酪氨酸、脯氨酸的量。结果表明:用于合成脂肪的酪氧酸和脯氯酸比例在鲫鱼和草鱼均极显著高于用于合成蛋白质的相应氨基酸比例(P〈0.01),但草鱼用于合成脂肪的酪氨酸和脯氨酸比例均显著高于鲫鱼(P〈0.05)。在酪氨酸各浓度组中鲫鱼肠道利用其合成蛋白质与脂肪的绝对量几乎都高于草鱼,但从相对量上看,鲫鱼利用酪氨酸合成蛋白质和脂肪的能力显著不如草鱼(P〈0.05)对于每一浓度组的脯氨酸,鲫鱼肠道利用其合成蛋白质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均显著高于草鱼(P〈0.05),说明鲫鱼利用脯氯酸合成蛋白质的能力显著高于草鱼;但从相对量来看,除了1.0mmol/L试验组外,鲫鱼利用脯氢酸合成脂肪的能力显著低于草鱼(P〈0.05)。  相似文献   
16.
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修饰遮蔽人ABO血型抗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输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但血型不符会造成输血死亡事故 .为了解决输血中存在的血型匹配困难等问题 ,使用甲氧基聚乙二醇 (mPEG)化学修饰法 ,对红细胞表面的血型抗原进行化学修饰 ,从而达到遮蔽红细胞血型抗原的目的 .通过对mPEG BTC、mPEG ALD和mPEG 2 NHS三种mPEG衍生物对红细胞A抗原和B抗原修饰效果的比较 ,结果表明mPEG BTC修饰效果最好 ,可以完全遮蔽红细胞的A抗原和B抗原 ,使修饰后的A型、B型和AB型红细胞呈现出与O型红细胞相同的血型血清学特征 ;进一步研究证明 ,mPEG BTC与红细胞结合牢固 ,对红细胞结构、功能、变形能力、常规指标和沉降率等基本没有影响 .初步实现了A→O ,B→O和AB→O的血型改造 ,从而为临床输血治疗遇到的偏型、稀有血型、配型困难等问题的解决 ,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与思路 .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将左旋聚乳酸微球(PLLAms)与纳米羟基磷灰石/聚乳酸-羟基乙醇酸(nHA/PLGA)多孔支架复合,构建可次第释放不同生长因子的骨组织工程支架.首先,制备载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左旋聚乳酸微球(BMP-2-PLLAms),然后将微球与nHA/PLGA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通过超临界流体发泡制备BMP-2-PLLAms/FGF-2-nHA/PLGA复合支架.制备的BMP-2-PLLA载药微球呈规则球形,粒径分布在6~10μm之间,BMP-2载药量为1.45×10-3%,包封率为61.9%,制备的BMP-2-PLLAms/FGF-2-nHA/PLGA复合支架孔径为100~200μm,孔隙率为75.8%,抗压强度为6.8 MPa,8周降解率为19.9%.7天时,FGF-2和BMP-2的累计释放率分别为77.1%和44.2%;14天时,FGF-2和BMP-2的累计释放率分别为84.9%和61.5%.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成骨诱导实验证明复合支架中释放的BMP-2和FGF-2能够持续有效地刺激BMSCs的增殖和分化,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BMP-2-PLLAms/FGF-2-nHA/PLGA复合支架有效实现了FGF-2和BMP-2的次第释放,且能够显著地促进BMSCs的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