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18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1.
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DT)将医疗资源合理、有效地进行组合,有利于提高诊疗效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本文以广东省人民医院为例,以SWOT方式论述门诊和住院病区实施MDT模式的实践效果,为其他医院开展此项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12.
新型隐球菌病是最常见的深部真菌病之一。此病病情轻重不一,除与机体免疫因素等有关外,还与新型隐球菌的毒力强弱有关。以往常用小鼠腹腔注射法判断新型隐球菌的毒力,此法过程复杂,需时长,且需动物等缺点。本文采用一种黑米培养基,观察新型隐球菌菌落颜色判断其毒力,可弥补上述方法的缺点。用此方法判断新型隐球菌的毒力未见国内外文献报道。材料与方法一、菌种本室保存菌种21,W73,F105,33,W97,74。二、黑米培养基的制备磨碎的紫稻7  相似文献   
613.
机体对结核的免疫反应通常被认为是“双刃剑”,因为它既保护宿主抵抗疾病,同时造成的组织损伤又有助于病菌的有效播散。双刃剑的概念在作为理性设计改良疫苗和免疫诊断试剂这个概念平台上,令人满意的程度远比其在文学上的浪漫要逊色得多。因此需要我们对结核的毒力和免疫保护力的关系做更准确的理解。Pym等开始在这方面填补空白。  相似文献   
614.
615.
报道中国蛩螽亚科巨叉畸螽Teratura(Macroteratura)megafurcula(Tinkham,1944)和贺氏栖螽Xizicus(Eoxizicus) howardi(Tinkham,1956)的染色体核型,染色体数目2n(♂)=31,均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性别决定机制为XO/XX型.研究显示,巨叉畸螽的性染色体,常染色体中的大型染色体和中型染色体相对较大,而小型染色体比贺氏栖螽的染色体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16.
尾水补充河涌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废水带来的污染问题,也能缓解城市缺水、水动力不足的情况,具有显著的社会效应、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各污水处理厂尾水中含氯消毒剂投加量显著增加,含有过量余氯的尾水排入河涌可能对水生生物存在潜在的影响。海珠湿地属于三角洲城市湖泊与河流湿地,与40条河涌交织联通,是广州市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选择海珠湿地典型河涌进行了长时间的跟踪观测,在尾水暂停排放期(2021年8月5日至10日),尾水排放1个月(2021年9月10日至13日)及3个月(2021年11月15日至18日)后分别测定了尾水主要流经河涌的水体理化指标、鱼类和底栖动物物种数量和密度,同时选择与尾水不直接连通的水体作为参考点。通过相对重要性指数、物种数量和密度以及冗余分析等研究尾水排放前后鱼类和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使用鱼类和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综合评价尾水排放前后受纳水体水生态健康状况。研究表明:1、尾水排放后,排放口附近水体余氯、总氮以及盐度显著上升;2、随着尾水的持续排放,适应性强的耐污鱼类成为优势种,鱼类群落结构朝着耐污类群方向发展,而底栖动物中耐污优势类群寡毛纲颤蚓科和多毛纲疣吻沙蚕物种数量有所降低,其密度则呈大幅下降趋势,尤其是在尾水排放口附近水体;3、通过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受纳水体水环境健康质量,尾水排放前后评价结果无显著差别,主要为亚健康和一般,而通过底栖动物生物完整性指数评价则发现在排放口附近评价结果由排水前的亚健康为主变为持续排水后的亚健康和一般为主,其它点位在尾水排放前后则无明显差别,主要以健康为主;4、随着尾水的持续排放,底栖动物受到余氯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鱼类则没有受到明显影响。总体而言,高余氯尾水持续排放明显改变了水质并影响了水生动物的生存,后续还需进一步探讨尾水排放对其它水生生物的影响及具体的影响机制。对尾水排放前后鱼类和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生物完整性做了详细探讨,为水环境健康评价以及尾水的合理利用提供理论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617.
618.
为揭示科尔沁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土壤真菌间相互作用,以不同林龄(中龄、近熟和成熟)、不同土层(0—10和10—20 cm)樟子松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以未造林地为对照样地,采用分子生态网络分析法,基于随机矩阵理比较分析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真菌网络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中龄林到近熟林阶段,科尔沁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真菌网络平均连通度增大,平均路径长减小,网络愈加复杂,而近熟林到成熟林阶段则相反,网络愈加简单;不同土层间,10—20 cm土层土壤真菌平均路径长度小于0—10 cm土层,平均连通度和聚类系数大于0—10 cm土层,10—20 cm较0—10 cm土壤真菌间相互联系更为密切;与樟子松人工林相比,未造林地土壤真菌网络中的平均连通度略低于近熟林,平均路径长低于樟子松人工林,未造林地土壤真菌群落更不稳定。(2)中龄、近熟和成熟樟子松人工林土壤真菌关键菌种分别为Guehomyces sp.、Oidiodendron sp.和Pseudeurotium sp.,未造林地关键菌种为Alphamyces sp.。在0—1...  相似文献   
619.
植物名称:人参Panax ginseng 材料类别:种胚。取低温沙藏后熟的裂口种子,剥去外亮,先用5%安替福民溶液消毒二十分钟,而后用0.1%升汞溶液灭菌二十分钟,无菌水冲洗3—4次,在超净台上从胚乳中剥出胚,接种在琼脂培养基上培养。培养条件:MS或B_5基本培养基,蔗糖3%,琼脂0.7%,蛋白陈500mg/1。附加激素有BA、NAA和GA。其中赤霉素直接加入培养基,灭菌三十分钟。一般室内培养,温度20—28℃左右,每天光照16小时。生长和分化情况:开始将种胚接种在每升附加2mg BA和 0.5mg NAA的培养基上,一周左右,  相似文献   
6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