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通过对器官移植术后受者外周血中巨细胞病毒(CMV)早期抗原pp65和晚期抗原pp67-mRNA的监测,评价其对于诊断器官移植术后CMV感染、发病及预后的价值,为临床准确有效地分析理解检测结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8例器官移植受者EDTA抗凝外周血标本共120份,用免疫荧光技术(IFA)检测其中CMV早期抗原pp65;用核酸基础序列扩增法(NASBA)测定晚期CMVpp67-mRNA,绘制2组用于诊断CMV的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2组曲线下面积。结果1120份样本中,42份为CMVpp65阳性(≥1个阳性细胞/2×105白细胞),23份为CMVpp67-mRNA阳性。28例器官移植受者中,9例CMVpp65和pp67-mRNA均为阳性(其中3例pp65和pp67-mRNA在同一时间为阳性),8例pp65为阳性而pp67-mRNA为阴性,2例pp65为阴性而pp67-mRNA为阳性。临床诊断感染CMV的患者4例,在感染早期无临床症状病毒潜伏期间,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pp65为0.9542,pp67-mRNA为0.6611,即pp65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于pp67-mRNA;而在出现临床症状并治疗后期,pp65的AUC为0.8300,pp67-mRNA为0.9232,pp67-mRN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高于pp65。根据ROC曲线查得,以每2x105白细胞中有10个阳性细胞为诊断CMV活动性感染的最佳临界值。结论:AUC结果表明,pp65、pp67-mRNA均具有诊断意义。pp65检测更适于早期CMV活动性诊断,对于提示临床开始抗病毒治疗具有早期快速的意义;pp67-mRNA检测快速、结果准确,可作为结束抗病毒治疗的参考指标;两者联合检测用于监测CMV,对于辅助临床诊断有很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将培养箱内通入5%CO2-95%N2混合气体(氧分压为18.3 mmHg)并培养大鼠血管内皮细胞12、24h,使用MTT法、LDH活力测定及细胞骨架染色对低氧细胞模型鉴定,研究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低氧模型的建立条件及其形态学特点。在低氧12h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降低、LDH释放增加,但细胞骨架保持完整;在低氧24h条件下,血管内皮细胞存活率降低、LDH释放增加,细胞骨架破碎。结果表明在低氧(氧分压为18.3 mmHg)24h条件下,可以建立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低氧模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甘草次酸对甲状腺癌细胞SW579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甲状腺癌细胞SW579分成4组,每组设置5个复孔,对照组为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低浓度甘草次酸组为含浓度50 μmol/L+ 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浓度甘草次酸组为含浓度100 μmol/L+ 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高浓度甘草次酸组为含浓度200 μmol/L+ 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各组在5%的二氧化碳培养箱中孵育24 h和48 h后,通过Annexin V / 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甲状腺癌细胞SW579的凋亡比例,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检PI3K、AKT1、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孵育24 h及48 h后,50 μmol/L甘草次酸组凋亡细胞比例有所升高,AKT1、p-AKT、PI3K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变化不明显,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100 μmol/L和200 μmol/L甘草次酸组的凋亡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AKT1、p-AK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 (P<0.05)。结论:100 μmol/L和200 μmol/L的甘草次酸可通过抑制AKT蛋白的表达促进甲状腺癌细胞SW579 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欧前胡素对低氧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CO2-95%和N2-5%的细胞培养箱诱导H9c2大鼠心肌细胞建立心肌细胞低氧损伤模型,采用不同浓度的欧前胡素孵育细胞12、24 h,检测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的含量。采用MTT方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Annexin V/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例,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检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低氧处理H9c2心肌细胞12 h后,上清中LDH和MDA的含量分别为(523.28±90.29)U/L和(5.59±0.33)U/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SOD的含量[(12.23±1.38)U/mg]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低、高浓度欧前胡素孵育12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64.51±2.78)%和(73.22±3.56)%,低、高浓度欧前胡素孵育24 h后,细胞存活率分别为(80.21±4.67)%和(87.38±5.41)%,均较与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高浓度欧前胡素孵育12 h和24 h后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39.67±4.11)%和(49.61±3.39)%,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10μmol/L的PD98059阻断ERK1/2信号通路后细胞存活率均较高浓度欧前胡素组显著降低,凋亡细胞比例较高浓度欧前胡素明显升高(P0.05)。高浓度欧前胡素孵育12 h和24 h后,ERK1/2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92±0.09)和(2.42±0.21),与模型组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欧前胡素可能通过活化ERK1/2信号通路保护低氧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发生恶性肿瘤患者调节性免疫细胞的变化。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8年3月来我院进行肾移植手术的患者,肿瘤组共20例患者,病理诊断为肾脏及输尿管恶性肿瘤,对照组共20例患者,移植肾功能稳定;分离各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调节性B细胞(Breg细胞)和滤泡调节性T细胞(Tfr细胞)的比例。结果:流式细胞学检测的结果发现,淋巴细胞中CD4~+T细胞比例在对照组和肿瘤组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别(P0.05),肿瘤组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增加了1.29倍(P0.05);CD19+B细胞比例在对照组和肿瘤组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别(P0.05),肿瘤组中CD19+TGF-β+Breg细胞比例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增加了2.69倍(P0.05);肿瘤组中CD4+CXCR5+Foxp3+Tfr细胞比例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增加了2.74倍(P0.05)。结论:肾移植后发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Tfr细胞和Breg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我们的研究为肾移植后临床用药和免疫状态的检测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HLA-G阳性的胎盘间充质干细在体外诱导Treg的产生。方法:从新生儿胎盘中分离胎盘间充质干细胞的,采用脂质体转染的方式将PEGFP-N1-HLA-G质粒转染到胎盘间充质干细胞中,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PEGFP-N1组和PEGFP-N1-HLA-G组,每组设置5个复孔,并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HLA-G的表达,将鉴定后的细胞与健康人外周血中CD4+的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24 h和48 h,并检测CD4+CD25+Foxp3+Treg占T淋巴细胞的比例。结果:PEGFP-N1-HLA-G转染后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表达HLA-G蛋白,与空白对照组和PEGFP-N1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HLA-G阳性的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在与CD4+的T淋巴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培养24 h后,Treg细胞占全部T淋巴细胞的比例为(16.41±0.94)%,在培养48 h后,Treg细胞的占全部T淋巴细胞的比例为(16.46±0.59)%,与空白对照组和PEGFP-N1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HLA-G基因修饰后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有效的在体外诱导CD4+ CD25+ FoxP3+Treg产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丹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Th17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为临床上丹参治疗NAFLD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PF级别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对照组、葛根对照组、丹参组,每组8只。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以建立NAFLD模型;丹参治疗组及葛根对照组大鼠给予6.25g·kg-1·d-1的浓缩液每日1次灌胃;除了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给予高脂饲料喂饲4周。实验完全结束(第4周),各组大鼠禁食12~14 h,禁水2 h后,采血,收集肝脏组织,检测各组大鼠血脂(TC、TG、LDL-C、HDL-C)水平及肝功能(AST、ALT)、肝脏指数,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7、Treg细胞含量。通过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17、TNF-α水平;RT-PCR法检测肝脏组织RORγt基因表达。结果:连续4周喂养高脂饮食后,模型组大鼠肝脏发生脂肪变性,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相比,丹参治疗组、葛根对照组大鼠TC、TG、LDL-C、ALT、AST水平及肝脏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HDL-C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成功复制NAFLD大鼠模型。丹参治疗组大鼠外周血Th17细胞含量、IL-6、IL-17水平、大鼠RORγt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及葛根对照组(P<0.05);TNF-α水平低于模型组及葛根对照组;Treg细胞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及葛根对照组(P> 0.05);Treg/ Th17显著高于模型组及葛根对照组 (P<0.05)。结论:丹参通过降低血清中IL-6、IL-17、TNF-α水平,抑制RORγt基因表达,降低外周血Th17细胞含量,升高Treg细胞含量,调整Th17/Treg平衡,从而抑制NAFLD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甘草次酸对H_2O_2所致大鼠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H_2O_2处理建立H9c2大鼠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模型后,比较模型中ROS生成和细胞凋亡比例,使用不同浓度的甘草次酸孵育H9c2细胞24、48h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ROS的生成量,Annexin V-FITC/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检PI3K、AKT1、p-AKT蛋白的表达。结果:H9c2大鼠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中ROS生成和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9.33±3.23)%和(33.89±1.45)%,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100μmol/L和200μmol/L的甘草次酸作用24 h后,H9c2大鼠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中表达ROS细胞的比例(35.39±1.24)%和(30.46±0.95)%,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29.47±3.15)%和(23.17±1.46)%,当作用48 h后,H9c2大鼠心肌细胞氧化损伤模型中表达ROS细胞的比例(42.67±1.89)%和(35.49±1.63)%,凋亡细胞比例分别为(40.22±3.06)%和(35.26±2.78)%,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使用渥曼青霉素后,各甘草次酸组的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甘草次酸可能通过PI3K-AKT途径抑制H_2O_2所致大鼠心肌细胞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