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24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9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91.
2015年7月—2017年5月,对饰纹姬蛙Microhyla fissipes的人工驯养体系(饲养环境和饵料选择等)和繁殖(繁殖行为和人工催产等)开展了相关研究。观察发现,饰纹姬蛙繁殖期为3—10月,其中,5—8月为繁殖高峰期;同一对亲本每年可繁殖5次,2次繁殖间隔时间最短为16 d;卵团含卵量为15~1 100枚(310枚±203枚,n=98),与雌性亲本的体质量显著正相关(R~2=0.44,P0.001,n=76)。在人工驯养过程中初步建立了良好的饲养管理体系,其中饵料体系是"熟蛋黄-螺旋藻粉(饲喂蝌蚪)-跳虫(饲喂刚变态的幼蛙)-残翅果蝇(饲喂亚成体和成体蛙)",同时获得了饰纹姬蛙人工催产的最佳实验条件。该成果不仅可为饰纹姬蛙的研究工作提供适宜的实验材料,促进该物种的模式化进程,也可为无尾两栖动物的实验室驯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2.
温度对饰纹姬蛙蝌蚪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温度对饰纹姬蛙(Microhyla fissipes)蝌蚪生长的影响,将同一家系发育至28期的45只蝌蚪随机均分为3组,每组15只,分别置于水温25、28、30℃条件下饲养,测定其全长、体宽、眼距、吻长及头体长5项形态指标,分析不同温度下各项形态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5项形态特征有基本一致的变化趋势,其中全长最易表征蝌蚪的生长状况。从全长看,25℃组蝌蚪生长发育缓慢,但在12 d后有加快的趋势;30℃组在饲养第3~12 d,生长最迅速(增长率β=50.05%),但在12 d后生长明显变缓(β=9.42%),而到28 d时,已有较多蝌蚪死亡(5/15);28℃组的蝌蚪生长发育态势最好,且在饲养第28 d均超过30℃组,其在3 d后加快的生长趋势也强于25℃组。其他4项指标与全长有类似的结果。综合结果分析表明,30℃下蝌蚪在后期(21 d后)的成活率明显降低,而25℃下其生长缓慢,提示28℃是饰纹姬蛙蝌蚪比较适合的饲养温度。  相似文献   
193.
2012年和2013年在湖南省桑植县天平山采集到6号臭蛙类标本,经形态比较和分子系统学分析,鉴定为宜章臭蛙(Odorrana yizhangensis),表明天平山为该物种的新分布点。这些标本与宜章臭蛙的主要鉴别特征相符:体型较小;体背面棕色斑大而密,形状不规则;腹面褐色,其上斑纹稀少;股后部色浅,深色斑明显。雄性头体长(52.45 ± 2.54)mm(48.96 ~ 54.92 mm,n = 3),雌性头体长(73.11 ± 1.43)mm(71.26 ~ 74.74 mm,n = 3),均比模式标本群体的头体长略大。基于线粒体16S rRNA基因片段(502 bp)的系统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分析的天平山臭蛙标本与宜章臭蛙已知种群聚为一支系,天平山种群与宜章臭蛙已知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为0.002 0 ~ 0.008 1,远小于宜章臭蛙与其近缘种龙胜臭蛙(O. lungshengensis)之间的遗传距离(0.035 2 ~ 0.043 9);这表明采自天平山的臭蛙样本属于宜章臭蛙。本文为宜章臭蛙物种的地理分布与系统学提供了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4.
对干旱区艾比湖湿地旱情进行多源遥感监测,分析干旱对艾比湖湿地的生态安全与农业生产的影响,为水资源合理配置与干旱预警提供依据。选用2013年5月到2016年5月的MODIS温度和植被指数产品数据反演TVDI指数,并构建二维特征空间,分析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TVDI可以有效地反演土壤水分,且精度较高;通过分析,艾比湖湿地土壤水分格局呈现由"极湿润-湿润-正常"面积减少,"干旱-极干旱"面积增加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艾比湖干旱变化的影响因素,近年来随着温度升高,风速与蒸发量增加,降水量减少,使艾比湖湿地旱情急剧恶化。利用多源遥感能很好的实现大面积、长时间、高精度的旱情监测,在四年间艾比湖湿地的旱情有所加剧,湖水面积与冰川萎缩变化较为严重,可见艾比湖湿地旱情情况较为不乐观,需加强水资源管理,开展艾比湖旱情监测对于干旱区湖泊生态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5.
目的研究新型嗜酸乳杆菌NCFM-乳双歧杆菌Bi-07-鼠李糖乳杆菌NH001三联益生菌制剂对便秘小鼠小肠蠕动的促进作用,以及其对小鼠肠道菌群构成比例的调节作用。方法小肠推进率实验:将50只KM小鼠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蒸馏水,低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给予0.165、0.330、0.990g/(kg·bw)益生菌制剂,灌胃14d后使用复方地芬诺酯建立小鼠便秘模型观察小肠墨汁推进率;肠道菌群调节作用实验:将42只BALB/c小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自身对比空白组,适应性饲养后将所有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空白对照组给予蒸馏水,各剂量组以相同剂量给予益生菌制剂灌胃。自身对比空白组于灌胃前无菌采集小鼠直肠粪便,所有小鼠灌胃30d后无菌采集直肠粪便,使用16SrDNA基因测序对粪便中菌群DNA进行多样性及各水平菌群物种测定。结果高剂量组便秘小鼠小肠推进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各剂量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数量较灌胃前显著增加(P0.05),大肠埃希菌属、梭菌属、肠球菌属较灌胃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三联益生菌能够有效促进便秘小鼠肠道蠕动能力,改善便秘症状;同时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6.
半乳糖凝集素的结构和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乳糖凝集素的结构和功能关键词半乳糖凝集素凝集素是能与特定糖结构结合的蛋白质,能够识别广泛分布于动物组织中的糖复合物。动物凝集素可分为4类:C类凝集素(包括选择蛋白,Selectin)、P类凝集素、正五聚蛋白(Pentraxins)和半乳糖凝集素(暂...  相似文献   
197.
荷兰莱登植物园(Botanic Garden Leiden)位于荷兰西海岸的小城莱登市,闻名于世。这里种植着欧洲及其他大洲许多国家的上万种植物,具有一个几十万份植物标本的标本馆及一个大型图书馆,是植物爱好者的乐园。常年向游人开放。 1587年3月17日,莱登大学的一些领导们上书市政当局,请求给予他们一块空地,用于进行药用植物的研究工作。1590年正式建立了植物园。当时使用面积约为1400平方米,在随后的一些年里,植物园得到了大规模扩建。  相似文献   
198.
登革病毒对人血管内皮细胞感染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登革病毒Ⅱ型(DV2)感染体外培养和传代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研究发现,HUVEC是登革病毒的允许性细胞。病毒感染后12h即可在培养上清中用微量蚀斑法测出病毒,病毒滴度48h达高峰,以后迅速下降。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病毒产量随病毒感染复数(MOI)的增加而增高。间接免疫荧光法证明感染的HUVEC胞浆及胞膜上携带DV2抗原。电镜和光镜下,感染细胞未见明显的形态和结构改变。  相似文献   
199.
对自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分离的携带定居因子抗原的菌株(命名为CF138)的特性,侧重从两个方面进行了鉴定。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其菌体表面具有CS1及CS3纤毛结构,聚乙烯珠粘附试验结果证实具有粘附作用,甘露糖抗性血凝试验呈抗性凝集,与CFA/Ⅱ抗血清作用显示强凝集阳性,属06:H16血清型,采用家兔肠攀试验,乳鼠ST活性测定及用LT、ST放射性DNA探针检测等现行测定LT及ST肠毒素的方法,证实该株不产生肠毒素,结果表明该株属具有定居因子抗原的非毒素原性大肠杆菌自然诱变株。灌注该株菌体的免疫豚鼠产生了抵抗肠毒原性大肠杆菌攻击的保护力,表明该株系一潜在的抗ETEC感染的侯选菌苗株。  相似文献   
200.
观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生长曲线、c-fos原癌基因表达和c-fos基因酶切图谱的情况,与对照组京都维斯特大鼠(WKY)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小牛血清作用下SHR的VSMCs生长速率和c-fos原癌基因表达明显大于WKY;c-fos原癌基因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表明,经BamHⅠ或EcoRⅠ酶切后的SHR和WKY的酶切图谱一致,同时也未发现SHR的fos基因扩增现象.提示,VSMCs的异常增殖和c-fos原癌基因的表达异常与高血压的形成有关,而c-fos原癌基因的过度表达可能是由于某些与基因转录调控有关的因素异常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