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22篇
  42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1.
对野菊[Dendranthema indicum (L. ) Des Moul. ]花的60%乙醇提取物中酚类成分的组成与含量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该提取物对· O2-、· OH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以及防牛奶霉变的能力.结果表明,野菊花60%乙醇提取物主要含有黄酮类成分和一定量的酚酸类成分;酚酸类成分中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分别为20.74 mg·g-1和1 420.57 μg·g-1;总黄酮含量为490.50 mg·g-1,其中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刺槐素和蒙花苷的含量分别为31.05、22.67、23.09、30.71和107.23 mg·g-1,分别占总黄酮含量的6.33%、4.62%、4.71%、6.26%和21.86%.该提取物对· O2-、· OH和DPPH自由基均有一定的清除能力,在实验设置的浓度范围内,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率与该提取物浓度基本呈正相关关系,回归方程分别为y=0.273x+38.540、y=1.208x+2.761和y=2.032x+45.330,IC50分别为41.98 μg·mL-1、39.11 mg·mL-1和2.30 mg·mL-1,其中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最强,且其IC50略高于VC.在牛奶中添加一定量的野菊花60%乙醇提取物(质量体积分数0.012 5%~0.2%),牛奶中的各级霉斑数量、病情指数以及霉菌孢子数均低于空白处理组,且该提取物的这种防霉变能力与其浓度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其中0.2%的野菊花60%乙醇提取物的防霉变能力高于质量体积分数0.01%山梨酸钾.实验结果显示,野菊花60%乙醇提取物具有较高的抗氧化能力和显著的防霉变能力,可作为食品防腐剂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12.
213.
目的:探讨完全切除甲状腺组织后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阴性时,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 Ab)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57例完全切除甲状腺组织,TG阴性且Tg Ab阳性的DTC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并将其分为复发/转移组(20例)和无复发/转移组(37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TG、Tg Ab水平,分析Tg Ab对DTC复发/转移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TC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复发/转移组的血清Tg Ab水平为72~3850 IU/m L,高于无复发/转移组的18~3638 IU/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g Ab对DTC复发/转移诊断的灵敏度为85.71%,特异度为83.33%,阳性预测值为75.00%,阴性预测值为90.9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Tg Ab水平为100≤Tg Ab204 IU/m L、204≤Tg Ab≤1000IU/m L、1000 IU/m L是DTC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67,2.853,6.791,P0.05)。结论:Tg Ab可作为评估完全切除甲状腺组织、TG阴性且Tg Ab阳性的DTC患者复发/转移的重要指标,其值越高,复发/转移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214.
利用RT-PCR技术,从‘云香’水仙中克隆了1个新的ACO(ACC氧化酶)基因(NtACOY2)。NtACOY2基因全长975bp,开放阅读框(ORF)936bp,编码311个氨基酸残基,蛋白分子量为35.83kD。蛋白结构预测发现,该蛋白含有典型的ACO家族保守的DIOX_N和20G-FeⅡ_Oxy结构域。进化分析表明,NtACOY2编码的氨基酸序列高度保守。实时荧光定量PCR表明,NtACOY2在花瓣和副冠中的表达均随着‘云香’水仙花的衰老而逐渐上升,并且各个时期花瓣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副冠,在花蕾期的花瓣中表达量达到最高,表明NtACOY2基因可能参与‘云香’水仙花的发育,并且与其花衰老密切相关。通过PCR和酶切反应鉴定,成功构建了NtACOY2基因的正反义植物表达载体,将正义载体经农杆菌介导转化烟草,PCR检测显示共有15株转化植株扩增出了与阳性对照大小相同的片段,进一步用RT-PCR鉴定阳性转化植株,最终获得了12株转基因烟草。随机选取2株转基因植株(Z1、Z2)与野生型(WT)完全相同条件下移栽温室培养,结果 Z1、Z2分别比WT提前8和7d开花,且转基因烟草花朵开放数量均多于野生型,表明NtACOY2在转录水平能够正常表达。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研究NtACOY2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15.
黑果绣球胚的离体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发育时期黑果绣球(Viburnum lantana)胚的离体培养,找到了胚培养发芽率最高的取材时期,在北京地区是8月下旬到9月上旬。使用的基本培养基是MS培养基。使茎段分化的培养基是MS BA0.5 2ip5.0 zt0.5(单位mg/l下同。),培养40天后能得到大量的苗。切取带4片叶以上的苗,转接在大量元素减半的1/2MS IBA0.2的生根培养基土,10天以后开始生根。15天后经锻炼的小植株可移栽到瓦制花盆或营养钵中,盆土基质为1:3(体积比)的沙与草炭上的混合土,置于全光苗床(自然光照下,自控间歇喷雾保持叶面湿度。),室温18—25℃,生长10天就可以移入冷室,按一般植物管理。成活率80%以上。  相似文献   
216.
浙江省水文地质队第三普查大队于1978—1979年期间在杭州湾和吴兴附近(图1)采集了岩芯标本,由笔者处理鉴定,共得介形类25属、30种以及2个未定种,大部分为第四纪滨海相属种,少数为淡水分子。杭州湾第四纪滨海相沉积以灰、灰黑色淤泥质亚粘土和粉砂为主,属全新统滨海组(浙江省区域地层表编写组,1979)。这一介形类化石组合绝大部分与江苏第四系东台群二组中的属种相似,其中一部分与  相似文献   
217.
丁香属植物的地理分布及其起源演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木犀科丁香属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以及欧洲东南部。中国是丁香属的自然分布中心,丁香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西北、华北、东北等地区。根据植物区系的演化规律,作者认为丁香属起源于中国西南,并以此为中心主要沿中国西南-西北-华北-东北-朝鲜半岛-日本和中国西南-中亚-欧洲的路径散布。近缘种之间存在着遥远的地理隔离,中国原产的华丁香与分布在我国西北及中亚的花叶丁香、欧洲特有种欧洲丁香均为近缘种,表明欧洲丁香的散布与中国西北的种类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分子生物学试验表明羽叶性状是演化中的过渡类型,在研究该属系统演化中具有重要作用。化石记录华北紫丁香在中新世时的华中地区已有存在,说明该属至少在中新世时完成了由西南向华中的演化、辐射。  相似文献   
218.
申海光  熊云新  周振座 《蛇志》2007,19(4):278-280
目的为了解本市野生蛇种类资源状况。方法进行市场调查、询问、采访蛇农、实地考查相结合。结果共收集蛇标本57条,经鉴定共分5科15属26种。结论本市蛇种资源并不丰富,但捕捉现象严重,应加强宣传,提高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219.
豆豉发酵中的微生物和功能性组分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豉是一种以大豆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而制成的传统发酵食品,它具有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的特点。本文比较了4种类型豆豉的制造工艺差别,以及形成的不同风味成分和功能成分,分析了不同豆豉中的主要发酵微生物及群系与其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豆豉的现代生产工艺提供了资讯。  相似文献   
220.
东北红豆杉细胞两液相培养中紫杉醇释放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东北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中,分别研究了稀土化合物(硫酸铈铵)、有机溶剂(油酸和邻苯二甲酸二丁脂)和稀土化合物与有机溶剂的协同作用对紫杉醇释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在东北红豆杉细胞两液相培养中,紫杉醇释放率随不同的有机溶剂(烷烃、有机酸、醇和脂)、有机溶剂的体积分数、有机溶剂的加入时间和有机溶剂相毒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分别加入稀土化合物和有机溶剂都明显促进紫杉醇的释放,特别是有机溶剂更显著促进紫杉醇的释放。但在东北红豆杉细胞两液相培养中,稀土化合物加入不能进一步促进紫杉醇的释放。因此两液相培养中有机溶剂本身就是很好的产物释放剂。紫杉醇的释放率由对照组的40%提高到7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