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9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本文对高原鼢鼠和高原鼠兔骨骼中的无机常量元素K、N a、Ca、M g、P 和A l 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高原鼢鼠骨骼中Ca、P、A l 的含量极显著地高于高原鼠兔(P <0.01) ,K 含量高原鼢鼠极显著地低于高原鼠兔(P < 0.001) , N a 和M g 的含量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 > 0.05) ; 骨骼各部位元素总量的分布顺序为: 高原鼢鼠下肢骨> 头骨> 脊柱; 高原鼠兔头骨> 下肢骨> 脊柱。15个元素对中, 大部分元素之间线性相关非常显著, 其中高原鼢鼠10对呈显著的线性相关, 高原鼠兔13对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2.
东北红豆杉细胞两液相培养中紫杉醇释放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东北红豆杉细胞悬浮培养中,分别研究了稀土化合物(硫酸铈铵)、有机溶剂(油酸和邻苯二甲酸二丁脂)和稀土化合物与有机溶剂的协同作用对紫杉醇释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在东北红豆杉细胞两液相培养中,紫杉醇释放率随不同的有机溶剂(烷烃、有机酸、醇和脂)、有机溶剂的体积分数、有机溶剂的加入时间和有机溶剂相毒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分别加入稀土化合物和有机溶剂都明显促进紫杉醇的释放,特别是有机溶剂更显著促进紫杉醇的释放。但在东北红豆杉细胞两液相培养中,稀土化合物加入不能进一步促进紫杉醇的释放。因此两液相培养中有机溶剂本身就是很好的产物释放剂。紫杉醇的释放率由对照组的40%提高到75%以上。  相似文献   
183.
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骨保护素(OPG)/吡啶啉(PYR)比值变化及其与骨密度、骨折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自2020年11月至2023年7月接诊的7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轻-中度骨质疏松44例、重度骨质疏松26例;另选70例老年非骨质疏松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BALP、OPG/PYR比值、腰椎、股骨颈和髋部的骨密度(BMD),分析BALP、OPG/PYR比值与不同骨骼部位BMD的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ALP、OPG/PYR比值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预测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BALP水平高于对照组,OPG/PYR比值小于对照组(P<0.05);重度骨质疏松组血清BALP水平高于轻-中度骨质疏松组,OPG/PYR比值小于轻-中度骨质疏松组(P<0.05);观察组腰椎、股骨颈及髋部的BMD均小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腰椎、股骨颈及髋部的BMD与血清BALP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OPG/PYR比值呈正相关(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BALP联合OPG/PYR比值预测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的AUC为0.890。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血清BALP水平升高、OPG/PYR比值减小,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骨密度有关,联合预测骨折的效能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84.
细胞周期,限制点,关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付晓颍  申宗候 《生命科学》1999,11(A01):31-33
  相似文献   
185.
目的 探讨FasL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SD大鼠树突状细胞的效率和FasI 蛋白的表达情况,为进一步研究转FasL基因在同种异体器官移植中诱导免疫耐受和保护移植物打下基础.方法 将培养一周的细胞重铺于六孔板中,每孔细胞数量为5×105,24 h后观察,细胞适合感染,按照MOI=10感染细胞,使用GFP阳性对照质粒作对照实验,感染24 h后,培养皿中添加1 ml新鲜培养基,每隔1 d加细胞因子继续培养,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强度和数量,添加病毒液后10 d收集细胞进行实时定量检测和WB检测.结果 FasL基困重组慢病毒载体感染DC 8 d后,细胞开始出现荧光,10 d感染效率为100%;实时定量PCR检测瞬时转染后目的 基因的表达显示以细胞的1.00%为参照,Cell+FasL质粒为167.03%;免疫印迹检测转染后FasL蛋白的表达显示以细胞的1.00%为参照,细胞+FasL质粒为34.15%.结论 FasL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成功感染DC,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证实感染的Dc表达FasL明显提高.为进一步研究转FasL摹因在同种异体器官移植中诱导免疫耐受和保护移植物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6.
RGD-葡激酶突变体(K130T,K135R)的制备与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葡激酶突变体质粒mSAK(K130T ,K135R)-pBV220为模板,PCR重叠引物延伸法引入突变位点,并将该片段克隆至载体pBV220 ,构建了RGD-mSAK-pBV220质粒,转化大肠杆菌后热激诱导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占菌体总蛋白的50%以上,且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所获蛋白依次用Q SepharoseHP柱、SephaycrylS200HR柱和SP柱进行纯化,纯化的蛋白的纯度可达98%以上,纤维蛋白溶圈法体外溶栓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所获RGD-mSAK蛋白溶栓活性与野生型葡激酶相当,豚鼠体内免疫试验证明突变体的免疫原性也有所降低,血小板聚集试验分析突变体蛋白的抗血小板聚集能力,RGD 葡激酶突变体具有一定的抗血小板聚集能力。  相似文献   
187.
为了解位于北京大兴区林场杨树人工林在不同的土壤水分环境条件下的水汽交换过程和能量的分配差异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运用涡度相关(Eddy covariance,EC)法开路系统、常规微气象观测系统及土壤热通量板等设施对生态系统生长季内典型水分胁迫和无水分胁迫条件下蒸散日变化、能量分配以及与各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测定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在水分严重胁迫日(以7月7日为例),蒸散日变化过程为单峰曲线,全天(24h)蒸散量为2.4mm;而在无水分胁迫典型日(以7月25日为例),蒸散日变化过程呈多峰曲线,全天蒸散量为4.5mm。能量平衡分析显示,无水分胁迫条件下潜热通量(LE)占净辐射通量(Rn)的比例远高于水分胁迫条件下潜热通量占净辐射通量的比例,说明水分充足时,能量的大部分用于蒸散。水分胁迫条件下蒸散速率与各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均低于无水分胁迫条件下蒸散速率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水分胁迫条件下,蒸散速率主要与净辐射和下垫面因子关系显著,而与其它因子的相关性较小;无水分胁迫条件下,蒸散速率与下垫面土体含水量和各气象因子均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大气温度对于两个典型日蒸散速率的影响均很小;土壤含水量与水分胁迫日的蒸散速率几乎没有相关性,反应出土壤水分含量低至对蒸散几乎没有贡献了。  相似文献   
188.
[目的]揭示从我国部分地区仔猪腹泻或水肿病病猪体内分离到的300个大肠杆菌分离株所属病原型(pathotype)、毒力基因及其与O血清型的关系.[方法]O血清型采用常规的凝集试验进行测定,毒力基因采用PCR方法检测.[结果]通过对这300个分离株的O血清型及其毒素、紧密素和黏附素基因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除50株未定型、17株自凝外,测定出233个分离株的血清型,这些分离株覆盖了45个血清型,其中以0149、0107、0139、093和091为主,共133株,占定型菌株的57.1%;拥有est Ⅰ、estⅡ、elt、stx2e和eae A基因的菌株分别为102(34.0%)、190(63.3%)、81(27.0%)、57(19.0%)和54(18.0%)株;分离株中有51株K88基因阳性(其中菌毛表达率为100%),75株F18基因阳性(其中菌毛表达率为50.7%),在K88菌株中,0149血清型与est Ⅰ或estⅡ elt密切相关,在F18菌株中,0107血清型与est Ⅰ或estⅡ、0139血清型与stx2e紧密相关.依其毒力特征可将这些分离株分为以下6种类型:ETEC、STEC、AEEC、ETEC/STEC、AEEC/ETEC和AEEC/ETEC/STEC,分别拥有190、24、36、32、17和1个菌株,占分离株的63.3%、8.0%、12.0%、10.7%、5.7%和0.3%.通过分析这些分离株的O血清型、毒素类型和黏附素型之间的相关性:猪源ETEC以0149、0107、093和098等血清型为主,0149:K88菌株主要与estⅡ或estⅡ elt肠毒素相关,0107:F18菌株主要与estⅡ相关,093和098血清型菌株主要与estⅡ肠毒素相关;STEC菌株以0139:F18血清型为主,拥有stx2e;AEEC菌株拥有紧密素,无明显优势血清型;ETEC/STEC菌株以0107:F18和0116:F18血清型为主,主要与est Ⅰ stx2e或estⅡ stx2e密切相关,ETEC/AEEC菌株以091和0107血清型为主,全部拥有肠毒素est Ⅰ和紧密素基因.[结论]我国至少存在6种病原型的猪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其中ETEC为我国部分地区猪大肠杆菌病的主要病原,同时其病原型日益复杂.  相似文献   
189.
提取大肠杆菌DH5α和阴沟肠杆菌 (E 2 6R)的基因组DNA ,进行ERIC PCR ,可以分别得到稳定而独特的DNA指纹图谱 ;模板量的变动范围从 1 0~ 1 0 0ng都不会影响其图谱的稳定性 ;在图谱中DH5α和E 2 6R各自均有一条含量最大的特征带 ,其不易受实验环境和实验条件的干扰而发生变化。把DH5α和E 2 6R按比例混合 ,提取混合菌基因组DNA ,进行ERIC PCR ,结果表明 :混合菌的DNA指纹图谱为各纯菌图谱的叠加 ,亦具有稳定性 ;通过对凝胶电泳图谱中特征带的分析 ,可  相似文献   
190.
ES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成熟肝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探讨了肝细胞在胚胎干细胞(ES cell)体外诱导分化系统中成熟分化的条件、机制及其鉴定方法.利用TGF, bFGF、HGF等细胞生长因子进行BALB/c小鼠ES细胞向肝细胞方向的定向诱导.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免疫细胞化学(ICC)和放射免疫法(RIA)动态检测肝细胞特异性基因和蛋白AFP,ALB,G6P,TAT,CK8, CK18等在培养体系中的表达,并测定肝细胞的尿素合成功能,最后测定肝细胞分化率.结果,肝细胞特异基因AFP, ALB,G6P和TAT最早分别于第3、9、11、13天表达,肝细胞特异蛋白AFP,CK8,CK18和ALB最早分别于第7、9、9和11天开始表达.第12天开始检测到尿素出现,浓度为8.3 μmol/L,并随培养时间延长而浓度逐渐增加.最后,测得生长因子诱导组肝细胞的分化率为32%,对照组肝细胞分化率为8%.说明肝细胞可以在ES细胞体外诱导分化系统中出现并成熟分化,bFGF、HGF、OSM等可以明显提高细胞分化率和成熟度,有望成为解决肝功能替代疗法中细胞来源问题的新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