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研究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联合地屈孕酮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雌二醇(Estradiol,E2)和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 (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7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每次月经后第2 d服用地屈孕酮,每次1片,每天两次;观察组联合皮下注射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每次3.6 mg,每月给药1次,共给药4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VEGF、E2、CA125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4.59%,明显高于对照组(71.43%,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VEGF、E2和CA125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VEGF、E2和CA125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MMP-9和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于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醋酸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联合地屈孕酮可以有效缓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病情,可能与其改善血清VEGF、E2、CA125、MMP-9和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2.
在真核生物体内,除了能够识别入侵机体的病毒RNA的TOLL样受体外,近年来发现了另一种能够识别病毒RNA的细胞质内受体--RIG-I.RIG-I能够识别病毒的RNA组分,并通过自身的CARD与下游信号分子MAVS的CARD相互作用来传递信号,激活细胞转录因子IRF-3和NF-κB,使其进入细胞核内,诱导β干扰素的表达,从而启动固有免疫应答和调节随后的获得性免疫应答,增强机体抵抗病毒的能力.另外,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了两个与RIG-I任序列、功能上都有很大相似性的病毒RNA识别蛋白质:MDA5和LGP2.  相似文献   
93.
为了解濒危植物小黄花茶(Camellia luteoflora)的生长特征和生存状况,通过对贵州赤水市国家级桫椤自然保护区内小黄花茶进行全域资源清查,采用样方法调查小黄花茶每株植物高度和地径,统计分析了种群数量及结构特征,并采用径级对应龄级,以0.5 cm地径间隔划特定年龄分组,共分Ⅰ~XV径级,绘制静态生命表分析种群生存潜力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调查共发现小黄花茶545株,不同小生境中小黄花茶数量差异大,最少24株,最多120株;种群地径小于0.5 cm且高度低于0.5 m个体存活数量极少,平均地径0.5~2 cm维持最大种群数量;Ⅰ~Ⅱ龄级(0~1.0 cm)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急剧上升而生命期望值急剧降低,Ⅱ~XV龄级(≥0.5 cm)种群死亡率和生命期望值趋于平缓,消失率呈现较大波动但总体趋于平缓;种群数量结构和存活曲线表明该种群趋近于Deevey-Ⅰ型,属衰退型种群。小黄花茶种群幼苗数量严重不足,种群自我更新困难,现存种群干扰压力大,种群衰退趋势明显,急需加强种群保育。  相似文献   
94.
本研究使用6种不同培养基对深圳大鹏湾6种珊瑚上的共附生真菌进行平板涂布法分离培养,结合ITS-rDNA基因序列特征和形态学特征进行鉴定来研究深圳大鹏湾海域珊瑚共附生真菌的多样性。共分离培养出457株真菌菌株,分属于7个属,分别为红酵母属Rhodotorula(180株)、曲霉属Aspergillus(170株)、木霉属Trichoderma(50株)、青霉属Penicillium(34株)、枝孢属Cladosporium(21株)、透孢黑团壳属Massarina(1株)和弯颈霉属Tolypocladium(1株),其中优势属为红酵母属Rhodotorula和曲霉属Aspergillus,占菌株分离总数的76.59%。单独鹿角珊瑚上分离到的共附生真菌数量和种类最多,为160株9种;在该种珊瑚上还分离出弯颈霉属Tolypocladium sp.,该属真菌此前从未在珊瑚共附生真菌的研究中分离出来。本研究还发现SDA培养基分离出的共附生真菌数量最多,CDA培养基的真菌数量最少,表明不同培养基分离的共附生真菌多样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5.
于晓娜  赵杰  祁瑜  黄永梅  龚吉蕊 《生态学报》2014,34(21):6067-6075
采用人工控制实验,对12%(T1)、16%(T2)和20%(T3)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羊草和紫花苜蓿的净光合速率Pn、实际光化学量子效率ФPSⅡ、光化学淬灭q P、非光化学淬灭q N、水分利用效率WUE、株高、分枝分蘖数、生物量等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1)ФPSⅡ和q P共同影响净光合速率,羊草和紫花苜蓿净光合速率对土壤水分的响应不同,紫花苜蓿的土壤水分生态幅要比羊草窄,羊草生长的最适土壤含水量为20%,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净光合速率呈单调递减趋势;紫花苜蓿的最适土壤含水量为16%,其净光合速率与土壤含水量之间呈非线性关系,存在明显阈值。(2)适宜土壤含水量有助于羊草和紫花苜蓿株高和分枝分蘖的生长。(3)在土壤水分低于适宜土壤含水量范围时,羊草和紫花苜蓿有相似的响应机制,都通过增加根系生物量来适应环境胁迫。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在急性肾出血介入微创栓塞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38例急性肾出血患者采用明胶海绵、微弹簧圈、聚乙烯醇(PVA)等栓塞剂栓塞出血动脉,规范性做好介入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除2例肉眼血尿持续10天,其他36例病人全部在术后3天内尿液由介入前全血尿转为淡红色,并在7天肉眼血尿彻底消失。结论:规范化护理是确保介入微创栓塞治疗急性肾出血顺利完成及成功的重要环节,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能明显减少介入微创栓塞治疗后再出血的发生,提高介入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7.
为应用猕猴和树鼩动物模型研究毒品成瘾对神经/免疫系统的影响提供基础数据,对大麻素及阿片受体在正常猕猴和树鼩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表达进行初步确定.采集正常猕猴和树鼩新鲜组织(皮质、小脑、脑干、海马、脊髓、脾脏),应用半定量逆转录PCR和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大麻素与阿片受体mRNA在猕猴和树鼩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猕猴脑部各区包括脾脏均表达大麻索受体1(CNR1),而大麻素受体2(CNR2)只表达于脾脏内.三类阿片受体中,mu(μ)受体表达最为广泛,在以上各组织中均有表达;delta(δ)受体表达的组织最少,只在海马表达;kappa(κ)受体表达介于两者之间,分别在皮质、小脑、脑干、脊髓中表达.在树鼩组织中,CNR1和CNR2表达于整个大脑重要脑区中,且CNR1表达量高于同一区域内CNR2表达的鼍:脾脏中CNR2的表达较高,而CNR1不表达.三类阿片受体只有检测到μ受体在脑部与脾脏表达,且在各个脑区的表达量明显高于脾脏的表达量;δ体和κ受体在被检各个组织中均无表达.总体而言,两种大麻素受体在猕猴和树鼩体内表达情况与人类和鼠的情况类似,而三类阿片受体在猕猴体内表达情况与人类吏为接近.猕猴和树鼩可能可用于人类毒品成瘾的研究;猕猴在某些神经受体的表达更接近人类,其在研究毒品成瘾的机理和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方面仍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98.
模拟冬季低温和夜间退潮对无瓣海桑幼苗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人工控制手段,模拟冬季低温和夜间低潮对无瓣海桑幼苗的影响,分析气温-水温协同作用下无瓣海桑幼苗的低温适应机制.结果表明:低温显著抑制了无瓣海桑幼苗株高和基径的增长,而提高水温5℃对其的缓解作用分别达41.2%和44.6%;低气温(15℃)显著降低了叶片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值,进而影响叶片的光合能力,而提高水温未能显著缓解其损伤;低气温时,提高水温能促进幼苗叶片脯氨酸的积累,增加可溶性糖含量,缓解低温对叶片的伤害.极端低温发生时,夜间高潮对幼苗起到较好的保温作用,缓解了低温对幼苗生长和叶片的生理伤害,提高了无瓣海桑幼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99.
分离自青海湖可培养耐盐真菌的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属于典型的高原盐湖沉积环境。作者以常规的分离培养方法对青海湖中的耐盐真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黑马河、耳海和尕海共分离得到617株耐盐真菌,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将菌株鉴定到18个属和45个种。子囊菌的菌株数比接合菌和担子菌多,枝孢菌和青霉菌为优势耐盐真菌。在这45种耐盐真菌中,轻度、中度和极端嗜盐真菌分别有19、25和1种。分离自黑马河地区的耐盐真菌,其物种丰富度指数Ma(3.12)、多样性指数H′(1.11)和均匀度指数J(0.267)均比耳海和尕海的高。从1.5%浓度下  相似文献   
100.
斯钙素(Stanniocalcin, STC)是一类首先在鱼类特有的内分泌腺--斯坦尼氏小体(Corpuscles of Stannius, CS)、随后又在人和哺乳动物中发现的同型二聚体糖蛋白激素,具有广泛的组织表达模式和多种生物学效应.为阐明两栖类动物是否存在STC1基因的表达及其表达模式,本研究基于部分已知鱼类和哺乳动物的STC1基因序列,从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卵巢获得了STC1基因的部分序列(GenBank注册号为EF586886).同源性分析显示,所获得的中华大蟾蜍STC1基因部分序列与鱼类STC1基因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在40%-48%,而与小鼠和人STC1基因相应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41.89%和37.95%.RT-PCR分析显示STC1基因可在肾脏、性腺等多种组织中表达;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 ISH)技术表明中华大蟾蜍肾脏的近端小管、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内表达STC1 mRNA.这些结果首次证实两栖类动物中华大蟾蜍组织中存在STC1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