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7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在人类的历史中,除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以外,再也找不到有像他们这样能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发生如此巨大影响的更加卓越的活动家了。列宁是马克思事业的天才继承者,卓越的革命战略家,最革命的党、新型的党——苏联共产党——的创立者。列宁把他整个一生贡献给革命事业;在这个规模巨大的革命事业中,他成为科学与实践的最伟大的天才。作为一个最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的  相似文献   
62.
太原市南郊区雀科鸟类冬季群落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鸟类群落生态学的研究,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鸟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为鸟类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雀科(Fringillidae)鸟类与农、林业有较密切的关系,苏造文(1959)、刘焕金等(1984)曾有过报道,但通过定量分析反映群落特征的工作,仅有杨兴家(1983)在长自山北坡对鹀类夏季群落结构所进行的研究,而冬季群落方面的资料较为匮缺。鉴于此,我们于1982—1984年3个冬季,在太原市南郊区对雀科鸟类的群落生态作了初步研究。工作区的自然概况已有说明(刘焕金等,1982),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63.
我们在研究農作物的植物性蛋白质方面,应用了各种刺激物,目的是要查明这些刺激物对植物中蛋白质的累積和转化,以及对可能提高植物的籽实和绿色體产量的影响。所用刺激物为:1/7000M的天门冬酸和琥珀酸的水溶液,以及按下列方法调制的稀释後的种苗浸出液。把每种作物的种子置於黑暗中湿润的滤纸上,在室温下经5天即已发芽。将发芽的种苗放在带有浸於水中的排水管並蓋有软木塞的玻璃瓶中,将此瓶放入冰箱,在+2°的温度下放上12—15天。此後  相似文献   
64.
功能分区是统一协调国家公园不同保护管理目标的主要措施, 对于国家公园的有效管理有重要意义。钱江源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之一, 被分为核心保护区、生态保育区、游憩展示区和传统利用区4个部分, 对应不同的保护管理措施。本研究分析了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现有功能分区与其首要保护对象黑麂(Muntiacus crinifrons)的适宜栖息地之间的空间关系。在红外相机调查获取的94个黑麂分布点的基础上, 结合海拔、地形、植被特征、人为活动干扰等15个环境特征变量, 采用MaxEnt模型预测国家公园内黑麂适宜栖息地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 黑麂倾向于出现在森林较为原始和道路密度较低的区域, 其适宜栖息地面积42.5 km 2, 占国家公园总面积的16.9%。其中, 69.3%的黑麂适宜栖息地位于核心保护区, 30.4%位于生态保育区, 表明国家公园现有功能分区能很好地满足黑麂栖息地保护的需求。此结果也证明黑麂可以作为其分布范围内保存较好的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指示性物种。通过生境恢复、廊道建设和跨省共建促进黑麂栖息地的完整性保护, 是加强该区域黑麂栖息地保护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5.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吸入布地奈德和N-乙酰半胱氨酸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肺功能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6例确诊为IPF的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吸氧,戒烟,吸入布地奈德及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小剂量阿奇霉素片。动态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6个月的疗效及肺功能的改善情况;完成2个疗程(6个月)治疗后,检测和比较两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O2)、肺活量(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pred)、单位肺泡容积的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VA%pred)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的有效率(20/26,76.9%)明显高于对照组(14/30,46.7%),且PO2、VC、FEV1%pred、MVV%pred及DLCO/VA%pred等肺功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NF-α、IL-8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IL-4、IL-10、IFN-γ浓度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而治疗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NF-α、IL-8、IL-4、IL-10浓度均较治疗前降低,IFN-γ浓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吸入布地奈德和N-乙酰半胱氨酸可能通过改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FN-γ等炎症因子浓度有效改善IPF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66.
micro RNAs(mi RNAs)是一类单链非编码的内源性小RNA分子,参与细胞、组织甚至个体的生长发育。以往人们主要研究的是肝脏组织中mi RNAs在肝脏相关疾病检测中的应用,随着2008年血液中mi RNAs的发现,循环mi RNAs在疾病检测中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micro RNAs普遍存在于血液中,与肝癌、肝硬化等多种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介绍了循环mi RNAs的来源及其特异性、稳定性等特性,简述了循环mi RNAs传统和最新的检测方法及特点,总结了循环mi RNAs在肝癌、肝炎、肝硬化、药物性肝损伤等肝脏疾病检测中的研究进展。近年研究表明循环mi RNAs检测具有采样方便、稳定性好、灵敏度高、可连续监测等优势,在肝脏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预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临床意义及应用前景已引起高度关注。本文重点综述在前人的研究结果中有望成为肝脏相关疾病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循环mi RNAs分子标志物发现目前的很多研究只是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尚缺乏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和统一的诊断标准,未来研究的热点应集中在如何进一步提高有潜力的mi RNAs分子标志物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标准化,使其真正应用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丙种球蛋白联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重症HFMD患儿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丙种球蛋白联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疗效,发热、疱疹、神经系统受累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7.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85,P0.05)。研究组患儿发热消退时间、疱疹消退时间、神经系统受累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重症HFMD患儿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8.
肝癌是世界范围内恶性程度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门静脉癌栓的出现加速了肝功衰竭以及门静脉高压的发生概率,严重影响了肝癌患者的预后,临床上对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诊疗尤为棘手。传统的治疗手段对于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欠佳,且创伤大、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多。介入治疗因其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势逐渐被人们认可。以往单独应用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肝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随着介入治疗的发展,TACE联合其他介入手段治疗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本文回顾了近几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TACE联合其他介入手段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方式及疗效做一综述,以期对肝癌的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69.
超弱发光技术在植物逆境生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介绍超弱发光的检测原理和方法,以及这项技术在植物遭受干旱、温度、盐及金属离子胁迫和衰老过程中自发的超弱发光及其生理机制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并指出了这一技术在植物逆境生理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0.
复方木鸡冲剂诱导人白血病细胞HL-60凋亡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木鸡冲剂诱导人白血病细胞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和机制,为相关中药开发提供实验资料.方法:用MTT法检测复方木鸡冲剂对HL-60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光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并分析细胞周期;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caspase-3、p21WAF1的表达.结果:MTT法显示复方木鸡冲剂能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细胞呈凋亡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为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出现GO/G1期阻滞.Bcl-2表达降低,caspase-3表达增高,p21WAF1表达强阳性.结论:复方木鸡冲剂明显抑制HL-60细胞的生长,其抗肿瘤的机制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促进细胞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