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9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61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57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4篇
  1974年   5篇
  1966年   5篇
  196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黄芪总黄酮对DNA损伤防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DNA解旋荧光检测法(FADU)研究了黄芪总黄酮(TFA)对γ射线和H2O2所致V79细胞DNA链断裂的防护作用. 结果表明TFA对这两种损伤因子所致的DNA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防护作用, 当TFA浓度达到0.4g/L和0.6g/L时, 分别对H2O2和γ射线所致的损伤有保护作用(P<0.05), 而浓度增至0.8g/L和1.2g/L时, 分别对两种因素所致的DNA链断裂损伤有非常显著的防护效果(P<0.01), 对H2O2的防护效果优于对γ射线.  相似文献   
52.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ST同工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抑制剂“AMANO-3”水解样品中的线粒体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同工酶(m-AST),测定血清中剩余的胞浆型AST同工酶(c-AST)活性,进而与总AST活性相比较并计算出受抑制剂水解的m-AST同工酶活性.由于此方法采用蛋白水解反应破坏m-AST,因此测定方法可直接应用于生化自动分析仪.亦建立了一个适于日立7150分析仪的AST同工酶联合测定方法.其测定和计算出的m-AST同工酶批内CV为3.5%~7.9%;其结果(y)与AST同工酶电泳迁移率(x)相关.y=1.019x-0.489,r=0.996(n=30).测定了113名健康人m-AST和c-AST,其m-AST参考值范围1.64~9.64U/L,x±s=(5.641±2.013)U/L;c-AST参考值范围5.69~16.81U/L,x±s=(5.641±2.013)U/L.  相似文献   
53.
杨克俭  阮力 《病毒学报》1996,12(3):227-234
从部分减毒的麻疹病毒L4株感染的Vero细胞中提取mRNA,进行逆转录及PCR扩增,克隆到了长1.9kb的4个血凝素基因克隆,DNA序列分析发现,L4株的血凝素甘因有4个碱基与Edmonston株不一致。造成了3个氨基酸差异,这4个克隆在重组痘苗中的表达后,3个克隆的表达产物均表现出良好的血凝活性,助融合活性(Fusionhelper)和较强的免疫原性,表达血凝素分子量分别为未糖化的68kD以及糖  相似文献   
54.
黄芪有效成分对氧自由基清除作用的ESR研究   总被引:81,自引:0,他引:81  
用电子自旋共振技术研究了黄芪总黄酮(TFA)、黄芪总皂甙(TSA)和黄芪总多糖(TPA)对次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体系产生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H2O2-Fe2+体系产生的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这3种成分均有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效能大于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其作用强度依次为TFA>TSA>TPA.结果提示清除氧自由基可能是黄芪抗衰老的主要机理之一,TFA和TSA是黄芪抗氧化作用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55.
山楂粉蝶NPV的形态发生及其宿主细胞器的超微病理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电子显微技术,对山楂粉蝶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三龄幼虫后,该病毒在体内的形态发生过程及其宿主细胞病理超微结构的变化等进行了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病毒感染72~168h后,山楂粉蝶幼虫中肠上皮细胞内出现病毒发生基质、核衣壳、套膜、丝状纤维或称前多角体蛋白。病毒粒子、病毒束,以及病毒束嵌入多角体蛋白,装配成完全的病毒多角体。在相应的中肠上皮细胞内,细胞器如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核糖体、溶酶体等均发生显著的病理变化。同时还应指出的是内质网呈指纹图谱型,板层体与示髓样小体等膜状结构的病理变化比较特殊。  相似文献   
56.
中国乌桕品种资源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报道对我国16省82县乌桕主产区进行乌桕品种资源调查的结果。通过性状比较研究划分为44个农家品种和11个无性系品种,并描述了这些品种的分布和性状。  相似文献   
57.
By means of dropping GA3 (50 ppm) and NAA (40 ppm) on the hybrid boll-embryo culture in vitro, one F1 plant of G. hirsutum G. bickii was obtained; when F1 branches were grafted on upland cotton and then back-crossed with upland cotton under short-day and cooler-night condition, some BC1 seeds could be harvested. The characteristic segregation was very violent in early generation. Through 3 times of back-crossing and selecting, ten stable hybrid lines with the character of both male parent (viz. red petal-purple spot and strong fibre) and female par-ent (plant type, earliness, white fibre, lint length, etc. ) were established. These lines were assigned as HB red flow-er lines (HBRL). Transference of character of G. bickii to upland cotton was proved to be successful for the first time. These new germplasm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both the genetic research and new cotton variety breeding.  相似文献   
58.
马尾松毛虫雄蛾触角毛状感受器的细微结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 punctagus(Walker)雄蛾有一对羽毛状触角。在触角鞭节的每对侧枝的内侧(迎风面)着生许多毛状感受器。每个毛状感受器由几丁质表皮毛及位于其下的三个感觉神经原和三个呈同心排列的辅助细胞-鞘原细胞、毛原细胞和膜原细胞构成。几丁质表皮毛上有许多孔。毛腔内充满感受器淋巴液。感觉神经原发出的树状突伸入毛腔,浸浴于感受器淋巴液内。这些结构特征表明它是一种司嗅觉的化学感受器。雄蛾终生不取食,推断它的嗅觉感受器主要用以感受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帮助寻找配偶。  相似文献   
59.
马尾松毛虫雄蛾触角毛状感受器的细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毛虫Dendrolimuspunctatus(Walker)雄蛾有一对羽毛状触角。在触角鞭节的每对侧枝的内侧(迎风面)着生许多毛状感受器。每个毛状感受器由几丁质表皮毛及位于其下的三个感觉神经原和三个呈同心排列的辅助细胞──鞘原细胞、毛原细胞和膜原细胞构成。几丁质表皮毛上有许多孔。毛腔内充满感受器淋巴液。感觉神经原发出的树状突伸入毛腔,浸浴于感受器淋巴液内。这些结构特征表明它是一种司嗅觉的化学感受器。雄蛾终生不取食,推断它的嗅觉感受器主要用以感受雌蛾释放的性外激素,帮助寻找配偶  相似文献   
60.
本实验采用玉米、谷子、水稻、甘蔗和小麦的根表上分离获得具有较高固氮酶活的细菌61株,根据其形态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将61株固氮螺菌归属于Azospirillum属Azospirillum brasilense种,同时根据它们还原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明显差异分为两群:第一群(a)具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还原酶,不累积亚硝酸盐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