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1篇 |
免费 | 49篇 |
国内免费 | 192篇 |
专业分类
6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10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15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9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35篇 |
2010年 | 13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9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3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22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5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66年 | 2篇 |
1965年 | 4篇 |
1957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CO2和O3浓度倍增及其交互作用对大豆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模拟大气CO2和O3浓度倍增及其交互作用(开顶箱法)对大豆叶肉细胞叶绿体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倍增促进了大豆叶绿体的发育,内含淀粉粒积累明显增多、体积增大;叶绿体被膜保持完好;叶绿体基粒片层排列整齐,而O3浓度倍增抑制了叶绿体内淀粉粒的累积,并导致叶绿体被膜破碎,片层解体,严重地破坏了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CO2和O3浓度倍增的交互作用对叶绿体超微结构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但二者浓度呈梯度增加对叶绿体的损害作用要大于二者浓度持续倍增对叶绿体的影响,进一步表明CO2正效应对O3负效应的补偿作用。 相似文献
32.
核酸检测试剂盒在微生物快速检测领域飞速发展,使检测过程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便于现场检测的优势,食源性致病菌核酸检测试剂盒在制备过程中需要通过计量溯源以确保其定性及定量的测量能力。核酸标准物质(nucleic acid reference materials,NARMs)应用于临床卫生、食品、仪器检定/校准以及核酸检测等多个领域,通过片段化分割遗传物质,最大程度地保障生物安全性,满足质量评价和计量溯源的需求,能够对核酸检测试剂盒进行有效质控,为核酸检测试剂盒的量值评价提供精准的“标尺”。综述了我国NARMs的研制方法,重点阐述了目前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现状以及在国家标准物质资源共享平台的应用情况,分析了面临的技术挑战以及未来核酸计量工作发展的可能性,以期为核酸检测行业的早期诊断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以烟草((Nicotiana tabacum,品种CF90NF)为寄主,苗期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测定G.m与烟草共生过程中烟草根部H2O2含量以及多胺氧化酶(PA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研究外源H2O2对G.m侵染烟草的影响以及H2O2清除剂和合成抑制剂对烟草侧根H2O2含量及烟草侧根和菌丝中H2O2荧光强度的影响,以探究H2O2在AM真菌侵染烟草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接种G.m 20d后烟草侧根中出现H2O2含量的猝发,一定浓度的外源H2O2促进G.m对烟草的侵染,而H2O2清除剂抗坏血酸(AsA)显著削弱烟草侧根和菌丝中的H2O2荧光强度,降低G.m对烟草的侵染率,表明H2O2参与G.m与烟草共生过程;在G.m与烟草共生过程中,PAO和POD活性显著升高,PAO抑制剂二氨基十二烷(DADD)和POD抑制剂水杨羟肟酸(SHAM)显著降低烟草侧根中H2O2荧光强度,对菌丝中H2O2荧光强度无显著影响,表明烟草根部和G.m均可产生H2O2,PAO和POD参与烟草侧根中H2O2的合成,菌丝中可能存在其他来源的H2O2。 相似文献
34.
初选藤仓赤霉菌(Gibberella fujikuroi)农大17菌株为赤霉素A_4、A_7(GA_4、GA_7)的生产菌,该菌株GA_(4+7)的积累量,除与营养条件有关外,温度和pH是极为重要的因子,随着发酵温度从28℃上升至32℃,GA_(4+7)的产量由21μg/ml增至81μg/ml,GA_3由702μg/ml降至328μg/ml。pH回调至中性,GA_(4+7)的产量由75μg/ml增至180μg/ml,GA_3由322μg/ml降至211μg/ml。此外,设法延长发酵周期也是增加GA_(4+7)的一个因素。综合上述条件,即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由48h前的4回调并维持在6.7左右,温度由28℃上调并控制在32℃,摇瓶培养12天,GA_(4+7)的产量达890μg/ml,20—600L发酵罐发酵240h,GA_(4+7)产量达680μg/ml左右。GA_(4+7)浓度的测定亦作了简化处理,发酵液不经提取,可直接用硅胶板G薄层层析(TLC)后进行荧光比色,产品测定宜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按照上述条件培养的农大17菌株,产生GA_3、GA_7和GA_4的比例为23.131:16.105:31.258,GA_4高于有关报道。 相似文献
35.
36.
37.
真菌漆酶(laccase)是一种多酚氧化酶,在真菌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的方法,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株W1为受体菌株,在Leactin基因启动子调控下过表达Lelcc1基因;对其中7个单拷贝插入的转化子进行qRT-PCR分析,7个Lelcc1基因表达量较出发菌株W1均上调了1.5-8倍。进一步分析了这7个转化子的遗传稳定性;挑取了3个稳定的转化子进行表型分析,主要包括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速度、代料栽培过程中菌棒转色程度、以及透射电镜观察菌丝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现转化子和受体菌株W1的生长速度无显著差异,但代料栽培过程中转化子较W1转色更快,菌棒表面颜色更深;透射电镜观察菌丝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现在细胞壁厚度、细胞膜形态等方面,其中两个超量表达转化子与W1间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香菇Lelcc1基因可能参与了转色过程中色素合成或积累,也可能与细胞壁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38.
pBV220载体中外源基因高效表达的自动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BV220载体是国内科学家构建的原核系统表达载体,目前仍在广泛应用.但是,实现 外源基因的高效表达需要综合考虑诸如RNA二级结构等多种因素,极其耗时费力.为此,基于我们提出的pBV220载体中外源基因高效表达数学模型,编写了外源基因高效表达的自动化设计软件,并可定性用于原核系统其它载体中外源基因表达水平分析,最终为加快实验进程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9.
从小麦、油菜、浮萍、番茄、烟草的叶片中分离得到NR-SF。不同植物材料中NR及NR-SF能起交叉反应;不同NR-SF影响NR酶动力学性质相同;不同NR-SF的凝胶电泳谱带显示蛋白和糖蛋白性质。NR-SF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中。 相似文献
40.
海南岛玉米上的多堆柄锈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在采集植物病害标本的过程中,我们曾于1972年12月中旬在海南岛乐东县尖峰地区“金-03”号玉米自交系的植株上采得一种锈菌——多堆柄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其后,1974年和1979年在该岛的陵水及崖县等地亦分别采到过此菌。据 Weber(1973)和 Kranz(1978)等报道,P.polysora广泛地发生于世界热带地区的玉米上;在我国,戴芳澜等(1937)、天云章(1949)、谌多仁(1963)以及戚佩坤(1978)等所报道的国内玉米上的锈菌均属于高粱柄锈菌 P.sorghi。作者在海南岛玉米上采得的这种锈菌(P.polysora),国内尚无报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