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46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41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3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对华山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huashanica Keng ex P.C.Kuo)营养叶的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的日变化曲线进行了分析,并在对叶温(Tl)、气孔阻力(Rs)、光合有效辐射强度(PAR)和气温(Ta)的日变化曲线进行测定的基础上分析了它们对华山新麦草Pn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华山新麦草Pn的日变化曲线呈"三峰"型,峰值分别为6.5、6.2和9.0μmol.m-2.s-1,依次出现在9:30、11:30和16:30,而且具有明显的"午降"现象;Tr的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最大值为1.7 mmol.m-2.s-1,出现在13:30;Tl、Rs、PAR和Ta的日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12:30、11:30、12:30和13:30。华山新麦草的Pn对Tl、PAR和Ta的响应曲线均呈"抛物线"型,Pn在一定范围内与Tl、PAR和Ta呈正相关,随着Tl、PAR和Ta的升高逐渐增加至最大值后逐渐降低;而Pn与Rs则呈负相关,Pn在一定范围内随Rs的增大逐渐降低。根据拟合方程,华山新麦草营养叶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分别为1.1和531.5μmol.m-2.s-1,说明该种类具有很强的喜光性,且对光照强度的适应范围较广。研究结果表明:较大的气孔阻力是造成华山新麦草叶片净光合速率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2.
对缙云山草珊瑚8个天然居群结实特征的20项表型性状的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表型性状在居群内与居群间都存在很大的变异性,其中种实产量、果序数和果序分枝的变异程度较高,而果实和种子的特征指数变异程度较低,同类性状果实的变异程度要大于种子;平均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是四分枝果序百分比(1.477),最小的是种子长宽比(0.041);变异程度最大的居群是居群6(0.564),最小的是居群4(0.292);各居群间除果序分枝总数差异不显著、果序数和二分枝果序百分比差异显著外,其它17项表型指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缙云山草珊瑚各居群间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形态分化;居群内和居群间变异分别占总变异的60.7%和39.3%,说明居群内变异是表型变异主要来源,但居群间变异也不容忽视;欧氏距离聚类将所有居群划归为两大类群,主要与居群的群落类型与干扰程度有关;表型性状的Pearson相关性聚类显示草珊瑚同类性状在表型分化过程中具有很强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3.
红光促进难治性创面愈合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红光照射对难治性创面的创缘组织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治疗难治性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0年12月因难治性创面入住笔者单位治疗的40例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红光照射治疗组20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常规治疗组患者创面以0.5%碘伏与水胶体敷料换药。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红光照射。于治疗后第7天、14天、21天切取创缘组织,研究红光照射对创缘组织中VEGF的影响,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临床实验中,治疗组创缘组织中的VEG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光照射能显著提高创缘组织中VEGF含量,减少创面愈合时间,促进愈合。  相似文献   
84.
针对每个患者使用最适合的药物,以求取得最佳治疗效果.为了实现这样的"个性化医疗",除了需要能控制患者病根的新型治疗药之外,还需要用来选择用药对象的诊断药.  相似文献   
85.
86.
脂筏是质膜双层中富含鞘脂、胆固醇及特殊蛋白质的质膜微区.对其功能的研究,首先要对其进行分离和鉴定.常利用密度梯度超速离心将其分离,然后以脂筏中富含的神经节苷脂GM1作为标志分子,利用荧光或生物素标记的霍乱毒素-B亚基进行亲和标记来鉴定脂筏.但这一鉴定方法操作复杂、费时、易对环境造成污染,所用关键试剂霍乱毒素不易获得,再加上一些组织GM1含量甚微或不含GM1,使其应用受到局限.为建立一个特异性高又对各种组织广泛适应的脂筏鉴定方法.对两种细胞系脂筏的脂类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可用鞘磷脂作为脂筏的特异性标志分子,采用高效薄层层析技术对脂筏进行鉴定.  相似文献   
87.
目的:通过营养干预的手段观察其对糖耐量减低(IGT)人群糖脂代谢厦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通过流调,以服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IGT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通过营养师进行善食调查,营养教育,饮食评价糯导总计1.5年。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指导教育。两组于试验前后检查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胰岛素(Ins)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教(HOMA-IR)等。结果:饮食干预组体质指数(BMI),FPG、Ins及HomA—IR等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仅2人转为糖尿病(DM),对照组试验前后各项指标无显著变化,有6人转为DM,两组经t检验,DM的患病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干预对改善IGT患者的糖脂代谢,胰岛素抵抗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8.
抗氧化酶过表达对趋磁螺菌MSR-1耐氧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格瑞斯瓦尔德磁螺菌(Magnetospirillum gryphiswa ldense)MSR-1中分别过量表达3种抗氧化酶Fe-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HPII,并分析过量表达这3种酶对趋磁螺菌MSR-1耐氧性的影响。通过PCR分别扩增大肠杆菌DH5α的F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B)、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btuE)、过氧化氢酶HPⅡ(katE)基因序列,将前两个片段分别连接到广宿主质粒pBBR1MCS-2上,后一个片段连接到广宿主质粒pBBR1MCS-5上,构建成表达质粒pBBR1MCS-sodB,pBBR1MCS-btuE和pBBR1MCS-katE,将3个质粒通过双亲接合转移的方法分别转入趋磁螺菌MSR-1。3种抗氧化酶过表达对趋磁螺菌MSR-1耐氧性影响的试验结果为过量表达Fe-超氧化物歧化酶对菌体生长影响不明显;过量表达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HPII使趋磁螺菌MSR-1致死。上述试验结果表明抗氧化酶系在菌体耐氧过程中的全局协调调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9.
本研究采用四维杂交试剂,测定PCR产物的特征熔点温度(temperature of melting point,Tmp),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所获得阳性信号(特异性的或非特异性的)的结果进行分析和确认,以使检测结论更客观.将荧光探针模式的实时荧光PCR检测后的标本再进行熔解曲线温度扫描,然后在4℃冰箱冷却5min,向反应管加入1μL四维杂交液,再按照温度扫描程序做熔解曲线实验.结果显示,加四维杂交试剂之后的熔解曲线中信号峰值是收敛的,且信噪比增大.相同扩增产物的Tmp的误差是在±1℃之内.实验结果证明,四维杂交试剂对荧光探针模式实时荧光PCR结果可进行更精细的分析和确认.  相似文献   
90.
跨学科概念是对理科知识共通性的高度归纳,可以强化对学科核心概念的理解,因此进行跨学科概念融入学科教育的研究非常重要.分别通过跨学科概念要素比较、跨学科概念要素的分类与筛选、跨学科概念与高中生物学的关联性的研究,以及跨学科概念与高中生物学课程具体内容的对应的研究,力图回答跨学科概念能否融入高中生物学课程内容的问题,为跨学科概念融入我国高中生物学教育进行基础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