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7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31.
质子自杀法选育克雷伯氏菌产乳酸突变株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产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xytoca) M5al为出发菌株, 经亚硝基胍诱变处理, 运用质子自杀法选育, 从含0.17 mol/L NaBr-NaBrO3的初筛平板上选出44个具有稳定遗传性的单菌落, 然后结合培养基优化后的摇瓶发酵复筛, 获得3个产乳酸突变株, 其乳酸脱氢酶活性分别为出发菌株的50.6%、58.8%、61.3%。对其中乳酸脱氢酶活性最低的菌株在5 L自动发酵罐上进行批式发酵, 结果显示: 突变株乳酸产量大幅降低, 而乙酸、1,3-丙二醇的产量则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32.
张征田  夏敏  彭宇  杜瑞卿 《昆虫学报》2009,52(9):994-999
为了探明重金属含量对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本研究于2008年7月在河南南阳地区5种不同生境下, 共采集50份土壤样本和150头拟水狼蛛样本,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5种不同生境下雌拟水狼蛛体内重金属含量, 并测定了雌蛛头胸甲宽、体重、卵袋重量、卵数目和卵体积等生物学指标。结果表明:不同样点拟水狼蛛重金属含量与土壤重金属含量显著正相关, 4个重金属污染区与宝天曼自然保护区(Baotianman, BTM)拟水狼蛛体内Cd、Cu和Zn的含量差异极显著(P<0.001), 桐柏铜矿(Tongbai Tongkuang, TBTK)和南阳油田(Nanyang Youtian, NYYT) 的Pb含量与BTM的差异极显著(P<0.001), 主成分分析表明Cd、Cu和Zn是反应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指标。在重金属胁迫下, 4个重金属污染区与保护区的拟水狼蛛头胸甲宽、雌体重量、卵袋重量、卵数目和卵体积差异均达到极显著(P<0.001)或显著水平(P<0.05), 主成分分析表明背胸甲宽、卵袋重量和卵体积是重要生物学指标。 拟水狼蛛的背胸甲宽、卵袋重量和卵的体积与重金属含量显著相关, 重金属含量高的地方拟水狼蛛背胸甲宽较小, 雌性体重、卵袋重量和卵数目较小, 卵的体积大, 因此说明拟水狼蛛处在逆环境中时, 动物为保持总的繁殖力不变的前提下, 后代个体的大小与数目间满足某种平衡, 即达到协同进化的目的, 拟水狼蛛可以作为重金属污染的监测指示生物。  相似文献   
233.
病毒感染与癌症的关系是生物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 估计当前全世界至少20% 人类肿瘤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有密切联系。本文对反转录病毒诱发肿瘤的各种作用机制进行了详细阐述。根据致病速度的快慢, 反转录病毒被分为两大类: 能迅速诱导肿瘤产生的急性转化反转录病毒和缓慢诱导肿瘤产生的非急性转化反转录病毒。急性转化反转录病毒通过其自身携带的癌基因快速诱导肿瘤产生, 而细胞原癌基因的插入激活则是非急性转化反转录病毒引起肿瘤的主要机制。对反转录病毒致瘤机制的研究揭示了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原理和机制, 包括原癌基因激活以及肿瘤抑制基因失活等, 对探讨非病毒引起的人类肿瘤的发生机制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34.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发生与再生科学综合研究中心的基因组与重编程研究小组的负责人若山照彦和研究员若山清香等的研究小组.利用-20℃冷冻保存1周或1个月的小鼠的体细胞.通过核移植的方法,成功地制造出克隆小鼠。  相似文献   
235.
哈佛大学干细胞学院(Harvard Stem Cell Institute,HSCI)的Kevin Eggan副教授等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Columbia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的研究小组,用82岁的遗传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女性患者的体细胞成功培养出诱导多能性干细胞(iPS)。研究小组也成功地使iPS细胞诱导分化出了运动性神经元。  相似文献   
236.
目的:研究灌胃脱氢表雄酮(DHEA)对大鼠脂类代谢和抗氧化作用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灌胃给予灭菌生理盐水,实验组灌胃给予20mg/kg、10mg/kg、5mg/kg体重的DHEA受试溶液,灌胃量均为1.5ml。每天一次,连续35d。实验结束后采血测定血糖(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和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DHEA显著降低大鼠血糖、TG、HDL-c及血清和肝脏MDA含量,显著升高血清LDL-c含量和肝脏SOD活性,而对大鼠体重、血清TC含量和SOD活性没有显著影响。结论:DHEA具有降低大鼠血脂和增强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7.
透明贴预防微量泵输注尼莫地平引起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玉琴  田兔红 《蛇志》2009,21(1):68-69
尼莫地平注射液适用于各种原因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和急性脑血管病恢复期的血液循环的改善。临床上应用尼莫地平时常选用酒精作溶媒,对血管壁刺激较大,周围小静脉注射易引起局部疼痛及静脉炎。一旦发生静脉炎,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而且也增加了护理人员静脉穿刺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影响了尼莫地平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我们于2007年1月~2008年12月对6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微量泵输注尼莫地平注射液时,对其中34例患者采用透明贴(丹麦康乐保公司生产)进行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38.
为了观察牙鲆胚胎在冷冻保存过程中的形态受损情况,将其浸入20%PM(20%丙二醇和20%甲醇1∶1的混合液)中平衡,并用程序化法和玻璃化法对其冷冻保存2h后解冻,用摄影显微镜记录其在抗冻剂里平衡时和冷冻保存后的形态。结果显示在平衡过程中胚胎卵膜出现凹陷(称为溶液损伤),但可以恢复;在冷冻过程出现胞内冰损伤,是致命的;用程序化法冷冻保存的尾芽期胚胎卵膜和卵黄完好,胚体边缘受伤;用玻璃化法保存的尾芽期胚胎,卵膜和卵黄损伤较重,胚体损伤较轻;因此将玻璃化法和程序化法结合可以达到扬长避短的效果。  相似文献   
239.
目的:利用染色质免疫沉淀法筛选转录因子Nanog调控的目的基因。方法:用甲醛固定胚胎干细胞,利用超声将其染色质随机断裂成0.5~1.0kb的染色质片段,通过免疫沉淀富集与Nanog结合的DNA片段,回复交联后分离纯化DNA片段,最终用凝胶迁移阻滞实验验证Nanog与DNA片段的结合。结果:我们发现fzr为Nanog调控的目的基因,并通过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证明了二者的结合。结论:Fzr在细胞周期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为阐明Nanog的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40.
本文从形态学、解剖学、化学等方面对采自中国西北地区的树花属Ramalina地衣进行了研究,鉴定出该属地衣18种,其中簇树花R.chihuahuana和平树花R.complanata为中国新记录种,西北地区新记录种有12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