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9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01.
利用PCR扩增方法获得1.5 kb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基因组基因,将其受控于2.6 kb的鼠乳清酸蛋白(WAP)基因的启动子下,构建成乳腺表达载体.通过显微注射方法建立转基因鼠,PCR及DNA印迹鉴定证实获得两只转基因阳性鼠.在其乳腺表达出极低的G-CSF.为探讨低表达的原因,采用RT-PCR方法,从转基因鼠乳腺获得G-CSF cDNA,序列分析表明,其RNA剪接出现错误,将其第四外显子识别为内含子,由此导致其低水平表达.  相似文献   
102.
小麦面粉的烘烤品质与其高分子量谷蛋白5亚基(HMW-GSIDx5)基因的表达有关。本文从该基因的组织、器官特异性和特定发育阶段的表达特性等方面,对其在小麦发育过程中表达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从分子水平为小麦的栽培和育种提供依据。显微切割普通小麦钢82-122的ID染色体长臂为模板,扩增该基因400bp的片段为探针(Fig.1),并经重组后测序(Fig.2)确认扩增无误。小麦苗期、生长期、开花期及成熟期分别取样、分离总RNA、做斑点(Fig.3,4&5)或Northern杂交(Fig.6)、并扫描足量(Fig.7)。结果表明:该基因只在籽粒中表达(Fig.3,4&5),从开花15天起(Fig.4),逐渐增加,至腊熟期达最高,以后渐次降低(Fig.6&7),有趣的是:在干种子和萌发种子亦有少量表达(Fig.1)。Cressey和陈和等方曾报告在开花15天可检测到HMW-GS蛋白。  相似文献   
103.
亚硝酸盐是一种重要的EDRF调节因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许多研究指出内皮细胞衍生舒血管因子,可能不是活泼的一氧化氮气体,而是亚硝基硫醇化合物,通过系统研究发现,NO在中性的性硫基溶液中只迅速被氧化为稳定的亚硝酸盐,当降低反应体系PH时形成的亚硝酸盐才与R-SH迅速地反应生成R-SNO。亚硝酸直力NO均可一脱氧血红蛋白中的亚铁血红素结合为NO复合物。由此证明体系中的亚硝酸盐和PH是决定R-SH亚硝基化的关键因素。而生物体系的PH取决于机体组织细胞的血  相似文献   
104.
105.
中国鳞伞属一新记录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喙囊鳞伞图1 Pholiota veris(R.Singer et A.H.Smith)A.H.Smith et L.R.Hesler,Nor.miner.Spec.Pholiota,98, 1968 =Kuehneromyces rostratus R.Singer et A.H.Smith,Mycologia,38:510,1946 (Non.Pholiota rostrata Velen.1921) 子实体群生或丛生。菌盖直径2.5-7cm,初期钝圆,渐凸起至钟形,后期平展或稍下陷,少数有脐状凸起;菌盖表面湿,水渍状,黏或稍黏,土黄色至褐色,后期边缘渐变浅,呈浅褐色至灰白色,中部色深;初期菌盖边缘平,有纤毛状鳞片,后期脱落,表面光滑,有透明的条纹。菌肉与菌盖表面同色,近水渍状,中部较厚,味道温和,气味不明显。菌褶离生至直生,褶幅中等宽至较宽,厚,密至稍密,初期灰白色,后期近土黄色或肉桂色,薄,边缘平。菌柄长4-9cm,粗0.4-1.2cm,上下等粗或向下渐细, 表面灰白色或与菌盖近同色,菌环以上具丝状或屑状鳞片,白色,菌环以下具屑状小鳞片,基部有棉绒状白色纤丝,内部填充,后变中空。菌环窄,上位,易脱落。  相似文献   
106.
试验以长穗偃麦草基因组DNA为探针 ,与普通小麦 中间偃麦草TAI 2 7进行染色体原位杂交 ,表明有 4条与长穗偃麦草同源的染色体 ;以P .stipifolia (St)基因组DNA为探针 ,有 4条与St同源的染色体 .这说明TAI 2 7中有 4条St染色体 .TAI 2 7是异代换 附加系 .对TAI 2 7中附加的中间偃麦草染色体进行显微切割 ,并建立其微克隆库 ,从中筛选获得了中间偃麦草的特异性探针 ,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序列为一新序列 .这为进一步筛选抗病、抗逆和优质基因打下基础 .  相似文献   
107.
城市道路绿化通常被作为应对机动车污染物排放和改善空气质量的主要措施。但近年来研究表明,城市街谷中行道树的种植易导致内部空气流动受阻并引发污染物堆积。为进一步揭示行道树冠形特征对街谷颗粒污染物分布的影响,采用城市微气候数值模拟软件ENVI-met,模拟分析了平行、斜交、垂直3种来流风向下4种典型行道树冠形对街谷内流场及PM10浓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在何种来流风向下,4种行道树树冠对街谷空气流动均存在阻塞效应;树木冠层的叶面积密度分布是影响阻塞效应的重要因素,通常在叶面积密度最大的冠层高度风速降幅最为显著;行道树冠形在不同来流风向下对两侧行人高度PM10扩散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平行、斜交风向下对PM10积聚程度的强弱顺序为:圆锥形树冠>球形树冠>卵形树冠>倒卵形树冠,而垂直风向下为:倒卵形树冠>球形树冠>卵形树冠>圆锥形树冠;未来在街谷行道树种植管理过程中,应当结合街谷来流风向选择适宜的行道树或对行道树树冠进行修剪整形,从而降低街谷两侧行人的污染暴露风险。研究结果可为行道树种植...  相似文献   
108.
通过形态观察结合rbcL和COⅠ基因序列分析的方法, 对采自广东省汕头市、浙江省温州市和辽宁省大连市的对枝蜈蚣藻Grateloupia didymecladia Li et Ding的11个标本进行了重新鉴定。结果表明: (1)藻体单生或丛生, 红褐色或深红色, 质地黏滑、肉质、衰老时软骨质, 成熟藻体直立, 高15—50 cm, 主枝明显, 扁平, 宽3—15 mm, 厚约1 mm, 末端渐尖, 1—3回羽状分枝。小枝对生或互生, 生长在主枝上或主枝边缘, 基部缢缩, 长短不一, 最长可达15 cm; 配子体为雌雄异体, 果胞枝生殖枝丛和辅助细胞生殖枝丛均为Grateloupia型, 果胞枝生殖枝丛主枝由5个细胞组成, 辅助细胞生殖枝丛主枝由4个细胞组成(5cpb-4auxb型); 四分孢子囊由四分孢子体的内皮层细胞产生, 呈十字形分裂。以上特征均与亚栉状蜈蚣藻G. subpectinata Holmes一致。(2)基于rbcL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显示, 11个样本之间无碱基差异, 形成独立的进化支, 与产于韩国和日本的亚栉状蜈蚣藻G. subpectinata Holmes碱基差异分别为1 bp (0.08%)和2 bp (0.17%), 属于种内差异; 基于COⅠ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显示, 11个样本之间无碱基差异, 形成独立的进化支, 与韩国产的亚栉状蜈蚣藻碱基差异为1 bp (0.18%), 属于种内差异。根据形态、结构及基因序列分析, 确定对枝蜈蚣藻与亚栉状蜈蚣藻为同一种, 根据优先法则, 将对枝蜈蚣藻G. didymecladia Li et Ding作为亚栉状蜈蚣藻G. subpectinata Holmes的同物异名。亚栉状蜈蚣藻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109.
将录自北京、甘肃、四川和陕西7个地区共117段云南柳莺(Phylloscopus yunnanensis)的鸣唱样本分别提取短时特征Mel倒谱系数(MFCC),利用系统聚类方法,构建云南柳莺不同地理种群鸣声特征之间的树状关系图,并对云南柳莺地理鸣声差异产生机制的可能因素(地理距离、海拔等)进行探讨。这是基于鸣声短时特征的物种识别在研究同一物种不同地理种群关系中的首次尝试。结果显示,其鸣声地理差异与距离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Pearson,r=﹣0.036,P=0.762,n=117),但与海拔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earson,r=﹣0.836,P0.001,n=117)。  相似文献   
110.
对山葡萄(Vitis amurensis)种质资源样品的ITS、ITS2、psb A-trn H、rbc L和mat K序列进行PCR扩增及测序,优化PCR反应的退火温度,比较各序列的扩增效率、测序成功率、品种间和品种内的差异及barcoding gap图,使用BLAST和NJ树法比较不同序列的鉴定能力,最终从5条DNA片段中筛选出可用于山葡萄种质资源鉴定的DNA条形码通用序列。结果表明,在采集的11份33个山葡萄样品中,psb A-trn H和ITS2序列的扩增与测序成功率较高,其品种间、品种内差异及barcoding gap较ITS、rbc L和mat K序列具有明显的优势,且ITS2序列能够鉴别psb A-trn H序列无法鉴别的品种。实验证明,ITS2和psb A-trn H序列是较适合鉴别山葡萄资源的DNA条形码序列组合。DNA条形码弥补了形态学鉴定的不足,可为山葡萄种质资源的准确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