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8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41.
猕猴桃为雌雄异株植物,但在丹东宽甸地区栽培的软枣猕猴桃‘龙成2号’和‘桓优1号’在不配置授粉雄株的情况下,仍能正常结果,且种子发育正常。该研究通过花粉活力测定、花粉扫描电镜观察、花粉管行为的荧光显微镜观察以及不同套袋授粉技术等,研究其授粉坐果特性,以明确‘龙成2号’和‘桓优1号’的生殖特性,为软枣猕猴桃栽培生产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龙成2号’和‘桓优1号’的花粉均没有活力。(2)‘龙成2号’和‘桓优1号’花粉粒空瘪,与正常雄性花粉存在很大差异,果园中的蜜蜂携粉足携带花粉中可见少量雄性花粉。(3)自花授粉的柱头未见花粉萌发,人工正常授粉(绿王花粉)的花粉萌发率显著高于自然授粉。(4)人工套硫酸纸袋或防虫网不授粉的结实率均为0,人工正常授粉的坐果率、单果重和果实纵横径略高于自然授粉,而果实侧径和单果种子数显著高于自然授粉。(5)该栽培地区周边山上约1km处可见野生软枣猕猴桃分布。研究认为,‘龙成2号’和‘桓优1号’为雌性品种,其在丹东宽甸地区不需配置授粉树即可结果的原因是周边有野生软枣猕猴桃分布,授粉昆虫为蜜蜂。充分授粉有助于提高其坐果率及果实大小,因此在正常栽培生产中应配置授粉雄株。  相似文献   
842.
目的:探讨荷叶水提物的减肥降脂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离体脂肪组织灌流实验观察荷叶水提物对正常SD大鼠离体脂肪组织游离脂肪酸(FFA)释放的影响;利用高糖高脂饮食诱导建立实验性肥胖大鼠模型,探讨荷叶水提物给药4周后,大鼠体重和血脂水平的变化,并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对脂肪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和瘦素(leptin)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离体实验发现荷叶水提物可明显促进离体脂肪组织FFA的释放。在体实验发现中剂量荷叶(60 mg/kg)与奥利斯他相似,可使实验性肥胖大鼠体重、血脂水平明显下降(P<0.05),使脂肪组织PPAR-γ和瘦素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荷叶水提物可通过改善大鼠脂肪组织PPAR-γ和leptin的表达,促进脂肪的动员和分解,降低肥胖大鼠体重和血脂水平,有望研发为减肥药物。  相似文献   
843.
针对西非安哥拉回国的不明原因发热病人,筛查其可能携带的传染病病原体。采用荧光PCR的方法对口岸重点关注的黄热病毒、寨卡病毒、登革病毒等病原体进行筛查;采用深度测序的方法,搜索病毒库、细菌库、寄生虫库,进行序列比对筛查各类病原体,采用全基因组测序的方法获得病原体全基因组序列。2017年1月2日凌晨1点,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国家国境口岸卫生监督检测重点实验室接到一份紧急样本,样本来自1名安哥拉回国的28岁男子。该男子在安哥拉当地医院初筛黄热病阳性,该男子要求自行回国治疗。针对病人的血液样本和尿液样本,开展黄热病毒、登革病毒、寨卡病毒、裂谷热病毒、基孔肯雅病毒、西尼罗病毒、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疟原虫等多种虫媒病原体的荧光PCR检测,结果显示阴性。通过对血液样本的深度测序发现,该病人感染了一种新型的弹状病毒,中文命名为库波热病毒,并获得了库波热病毒全基因组序列,与尼日利亚发现的库波热病毒比较,同源性为96%。  相似文献   
844.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2(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22)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FGFs)的成员之一。研究发现,FGF22主要在大脑和皮肤中表达并且能够影响大脑发育和神经突触的形成。由于FGF22在难治性癫痫发生机制中所发挥的特殊作用,有可能作为研究癫痫疾病的新的切入点。此外FGF22与脊髓损伤修复、神经系统疾病、皮肤癌、抑郁等疾病有着重要的联系。特别是在神经突出的形成过程中FGF22起着调节因子的作用。尽管作为重组蛋白药物的开发其功能和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但相信FGF22所具备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非常广阔的研究领域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45.
绿豆(Vigna radiata(L.)Wilczek)作为一种医食两用作物,不仅是重要的食物资源,在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相对于大宗作物而言,绿豆基础研究薄弱,基因组研究更是落后。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迅速发展,在绿豆基因组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内外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已构建了超过20张绿豆遗传连锁图谱。一些优良基因尤其是与抗性相关的基因被鉴定或精细定位,为绿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打下基础,加快了抗性新品种的培育进程。本研究通过对分子标记技术在绿豆遗传连锁图谱构建、重要功能基因的定位等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绿豆遗传育种研究及功能基因组学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46.
盐胁迫对海岛棉和陆地棉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法,以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品种新海21号、新海34号和陆地棉(G.hirsutum)品种新陆早50号、新陆早57号为材料,探讨了盐胁迫下海岛棉和陆地棉植株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及丙二醛含量变化的差异。结果显示,随着盐浓度的增加,4个供试品种幼苗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而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可溶性糖含量随着盐浓度的增加呈先增后降的趋势,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均上升。不同品种之间,新海21号和新海34号受胁迫的影响程度小于新陆早57号和新陆早50号。在0.6%Na Cl胁迫下,海岛棉和陆地棉品种均表现出较好的耐盐性。而0.8%和1.0%的Na Cl胁迫对4个供试品种的生长抑制作用大,导致新陆早57号和新陆早50号幼苗生长缓慢、叶面积小、干物质积累少甚至死苗。在较高浓度的盐胁迫下,棉花品种幼苗第1片真叶展开受到显著抑制,可以作为棉花耐盐品种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847.
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 aterrima)为典型的林栖兽类,对栖息地干扰和破碎化极为敏感,被视为森林生态系统的指示物种。为了科学有效保护该物种,于2020-2021年在黑龙江省老爷岭南部区域布设红外相机642台收集黄喉貂活动位点信息,利用最大熵(MaxEnt)建模方法开展黄喉貂栖息地适宜性研究,探究影响种群生存的关键环境因素,并利用最小成本路径方法构建潜在的种群扩散生态廊道,探讨研究区域黄喉貂种群的栖息地连通性。研究结果表明:(1)MaxEnt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结果的平均曲线下面积(AUC)值为0.861,能够较好的反映研究区域黄喉貂栖息地适宜性的实际分布情况;(2)本研究利用的13个变量中,距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东北豹(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距离12 km黄喉貂出现概率最高,且贡献率达20.6%,是影响黄喉貂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变量,其次坡向(9.9%)、农田(9.5%)、草地(9.0%)、常绿针叶林(8.9%)、道路(7.0%)、河流(6.6%)、居民点(6.1%)和海拔(5.9%)是影响黄喉貂栖息地质量的次要变量;(3)研究区域黄喉貂适宜栖息地面积为793.54 km2,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21.4%,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绥阳林业有限公司的柳桥沟、青山和万宝湾林场。黄喉貂栖息地破碎化严重,因此通过栖息地适宜性分布图获得15块总面积为401.61 km2的核心栖息地,并构建14条生态廊道利于黄喉貂栖息地生态恢复管理。研究综合分析了黑龙江省老爷岭南部黄喉貂栖息地现状及连通性,促进黄喉貂扩散、栖息地的连通性和适宜性。  相似文献   
848.
深松与包膜尿素对玉米田土壤氮素转化及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耕作方式和氮肥施用是影响土壤中氮肥转化、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夏玉米田的2a(2011—2012)定位试验,研究了两种耕作方式(深松、旋耕)配合不同尿素类型(包膜尿素、普通尿素)的施用对玉米田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脲酶活性、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玉米产量以及氮肥农学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同耕作方式下,包膜尿素处理土壤中脲酶活性较稳定,且增加了旱田土壤亚硝酸细菌数量而降低了反硝化细菌数量,有利于土壤硝态氮含量的提高,尤其是作物生长的中后期;包膜尿素处理的产量比普通尿素提高7.25%—10.82%,同时提高氮肥农学效率。深松处理增加了土壤中的反硝化细菌数量,配合施用包膜尿素进一步提高了土壤脲酶活性,增加了亚硝酸细菌数量;旋耕与包膜尿素配合施用在一段时期内能显著增加土壤硝态氮含量,减少反硝化细菌数量。深松配合包膜尿素处理能够显著的增加玉米产量,2a分别比旋耕配合包膜尿素增加1.41%和10.62%。因此,深松措施配合施用包膜尿素能够增强土壤脲酶活性,增加亚硝酸细菌数量,提高氮素转化速率,增加作物产量和氮肥农学效率,其稳产效果在干旱年份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849.
羊草是欧亚大陆草原东部区域的一个优势物种。其优势地位的取得是羊草种群年复一年不断克隆复制过程中进行螺旋扩张的结果,其中,每一个螺旋圆环代表一个生长季,进而每个生长季可再分为不同的种群成长阶段,执行不同的生存发展策略:5月下旬—7月下旬为成熟扩张期,羊草的成熟母株通过水平伸长根茎执行扩张策略;7月下旬—10月下旬为幼苗占领期,通过地下芽输出为地上子株执行占领策略;10月下旬—来年3月下旬为羊草的休眠期;3月下旬—4月下旬为它的生长准备期;4月下旬—5月下旬为生长巩固期,子株发育为成熟的母株,完成了领地的彻底控制,执行的是巩固策略。羊草的游击型分株和密集型分株源自于共同的母株,二者位置相互分开,不但可以避免内部竞争,而且通过根茎之间的连接进行资源共享,从而在对外竞争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这是羊草的克隆区隔避险策略;羊草种群通过产生遗传异质性的种子来避免因外界环境条件巨变所造成的整体灭绝,执行的是一种有性繁殖避险策略。羊草在既定策略基础上也表现出明显的二八规律,即通过80%比例的密集型分株进行旧领地的巩固,以20%比例的游击型分株进行新领地的扩张。总之,羊草通过扩张,占领,巩固,再扩张,再占领,再巩固,这样的年复一年的螺旋扩张,成为了当地的优势物种。其研究结果能为提高羊草生产力和种子产量及恢复受损草原生态系统提供十分重要的科学支持。  相似文献   
850.
降香黄檀不同混交林土壤细菌多样性差异分析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为探讨降香黄檀不同混交林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分别与奥氏黄檀(Dalbergia oliveri)、大果紫檀(Pterocarpus macarocarpus)、檀香(Santalum album L.)和母生(Homalium hainanense Gagnep.)混交的4种模式土壤细菌多样性,并结合土壤的理化、酶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4种混交林土壤的理化、酶活均存在差异。其中降香黄檀与檀香混交林土壤的含水量、有机质、全氮、有效钾和脲酶含量最高,分别为:5.24%、27.5 g/kg、0.85 mg/g、37.46 mg/kg和0.32 mg/kg,降香黄檀与大果紫檀混交林土壤的p H、有效磷和多酚氧化酶含量最高,分别为:4.48、6.04 mg/kg、4.19 mg/kg。2通过高通量测序表明四种混交模式土壤细菌的丰富度为:降香黄檀×檀香降香黄檀×大果紫檀降香黄檀×奥氏黄檀降香黄檀×母生,土壤细菌多样性为:降香黄檀×大果紫檀降香黄檀×奥氏黄檀降香黄檀×檀香降香黄檀×母生。其中,变形菌门、酸杆菌门、放线菌门、绿弯菌门和厚壁菌门为4种混交模式中的主要菌群。3经冗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影响降香黄檀混交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细菌多样性的主要土壤理化因子为:p H值、脲酶、多酚氧化酶和有机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