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3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110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83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65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54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34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06篇
  1999年   96篇
  1998年   80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81篇
  1994年   70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40篇
  1984年   33篇
  1983年   29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31篇
  1979年   18篇
  1978年   8篇
  1964年   7篇
  1960年   7篇
  195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为了解疟原虫在低于其最佳发育温度的变温状况下的发育情况,进行了本实验。方法自四川达县地区购回健康恒河猴,体重3.8kg,实验前血检未查见疟原虫。4月3日静脉接种食蟹猴疟原虫(Plasmodium cynomolgi)B株后第9天开始以实验室饲育的斯氏按蚊叮咬供血猴。自感染后第5天开始抽查蚊胃卵囊,15天起解剖唾腺,观察子孢子。室温控制及分组:恒温对照组置于25±3℃的恒温室。变温l组设在底楼,4月中、下旬和5月上旬平均最低自然室温分别为16.0±1.7、17.3±1.8和18.0±1.2℃;最高自然室温分别为17.0±1.5、20.2±2.1和20.7±1.0℃。变温2组设在顶层(四…  相似文献   
62.
去神经对快,慢肌纤维肌球蛋白ATPase影响的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豚鼠比目鱼肌(SOL)和腓骨第三肌(PT)在去神经后其快、慢纤维肌球蛋白ATPase特性的变化。在正常肌肉中Ⅰ型(慢)纤维和Ⅱ型(快)纤维分别具有酸和碱稳定ATPase活性。慢纤维在去神经后出现了碱稳定ATPase活性,而快纤维则无明显变化。结果表明,只有慢纤维的肌球蛋白ATPase特性才与神经支配有关。  相似文献   
63.
贵州晴隆中营晚二叠—早三世腹足类的食性与形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席与华 《古生物学报》1989,28(5):683-686
  相似文献   
64.
贵州晴隆中营的上二叠统、下三叠统已有详细的研究。本文仅对地层中出现的腹足类化石做生态学的研究。本区上二叠统划分为峨眉山玄武岩组、龙潭组、凉风坡组,下三叠统为飞仙关组。龙潭组是一套碎屑岩夹一层厚层状石灰岩,含海相化石;凉风坡组也是一套碎屑岩,但夹有较多的硅质结核和硅质灰岩层。飞仙关组和凉风坡组之间是连续过渡沉积。根据沉积物和古生物特征推测,从龙潭组到凉风坡组的岩相是由滨海沼泽相变为浅海滨海相(姚兆奇、徐均涛等,1980),海水由龙潭期的时进时退变为长兴期的逐步加深。岩相的变化在古生物面貌  相似文献   
65.
石荠苎精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6.
李春瑶  李军生  梁倩华  杨继华   《广西植物》1989,9(3):243-246+291
本文从形态学和组织学方面研究了甘蔗幼叶胚性愈伤组织发生及体细胞胚胎的形成过程。甘蔗幼叶片切段培养于含2.4—D1.5mg/1的MS培养基上,4—6天后切段开始形成愈伤组织,约10天后愈伤组织表面出现白色颗粒状结构。将含有白色颗粒状结构的愈伤组织转移至不含激素的培养基中,7—10天后可见有小植株长出。组织学和形态学观察表明,甘蔗离体再生植株是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  相似文献   
67.
絮凝法固定粟酒裂殖酵母实现乙醇连续发酵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利用了粟酒裂殖酵母的絮凝颗粒,依此作为固定化手段,在悬浮床生物反应器中,对淀粉糖化液进行了连续发酵的实验研究。对发酵过程中的酵母絮凝颗粒特性作了初步考察。三个月以上的不间断运转,证明该反应器操作可行可靠,酵母浓度可达40-60g(干重)/L,设备的生产强度可达20—24g(乙醇)/L.H,超过一般用载体包埋法固定化酵母的指标。悬浮床反应器由空气为驱动力,由此而供人的有限量氧提高了酵母的发酵活性和对乙醇的耐受性,可使乙醇的比生成速率提高6—8%。本文还根据连续发酵所获得实验数据分别整理出了该发酵体系的动力学方程式,它们是 对通空气情况, V=1.02S-18.2+S(1--112P) 对完全厌氧情况:V=0·943 -24.9+S-S(1-108—P)  相似文献   
68.
恶性疟原虫红内期cDNA库的组建及克隆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中分离纯化总mRNA,将其逆转录为cDNA,组入表达型载体λgt11,建立了恶性疟原虫中国海南岛分离株Fccl/HN红内期cDNA库。经大肠杆菌表达后用抑制性单克隆抗体M26—32、F6—c2、F6—D3筛选。杭有27个克隆与M26—32作用、34个克隆与M26—32和F6—C2都反应。对筛选结果进行了分析。这些阳性克隆的表达产物有可能作为疟疾疫苗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9.
养殖鱼类营养需求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我国池塘养鱼约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经验丰富,产量居世界首位。但是,过去对鱼类营养的研究没有引起重视,以致鱼类营养科学基础十分薄弱。而国外鱼类营养科学的发展已有近四、五十年的历史,并取得广泛的研究成果,推动了养鱼饲料工业和现代养鱼业的发展。近年,我国在发展养鱼生产中,深刻认识到饲料是养鱼的物质基础,饲料问题没  相似文献   
70.
从19株有降解胆甾醇能力的微生物中,筛选出一株节秆菌(Arithrobacter)82菌株,它能在含硫酸钴的培养基中转化胆甾醇和积累3-氧代-联原胆烷-1,4-二烯-22酸(BNc)。转化过程中形成的主要中间体为胆甾烯酮(Cholestenone)。降低培养基中葡萄糖的浓度并增加玉米浆的量,可促进胆甾烯酮侧链的降解,有利于BNC的积累。BNC可在酸性溶液中形成结晶并沉淀下来,故适宜于离心收集。用传统的理化方法及光谱分析技术测定了产物的结构及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