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8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植物叶色突变体是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机制、叶绿素生物合成分解途径的理想材料。为了研究白桦T-DNA突变株(yl)叶色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及yl苗高生长特性,实验以yl突变株为材料,测定其叶绿素与叶色的时序变化规律,分析生长特性。实验结果显示,白桦在生长季的不同发育时期,yl突变株的叶色一直呈现深黄绿色,色度计测定发现其叶片黄色程度及亮度均高于对照株系,叶色参数b*值分布于CIELab系统色拼图的黄色区域;从早春到9月中旬,yl突变株的叶绿素SPAD值一直显著低于对照株系(P<0.05),该值与a*值呈显著的负相关。yl突变株苗高显著低于对照株系,苗高年生长仅是对照株系均值的35.15%,其速生期内苗高日生长量均值(GD)也显著低于对照株系,是对照株系均值的58.50%,认为苗高生长量的降低是由于T-DNA插入突变影响了叶绿素生物合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2.
目的观察林生地霉在5种不同培养基中的形态;通过一些常规的生理学实验,初步了解林生地霉的生理学特征。方法将林生地霉分别接种在沙堡培养基(SDA)、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麦芽汁琼脂(MEA)、玉米粉琼脂(CMA)和察氏琼脂(CZA)平皿培养基上,置37℃和27℃温箱培养2周,每天观察菌落生长情况。通过芽管试验、厚壁孢子试验、硝酸盐同化试验、放线菌酮耐受试验、尿素酶试验、糖发酵试验及API20C酵母系统等初步了解林生地霉的生理学特性。结果菌落在PDA、SDA和MEA培养基上生长较快、较好,在其他培养基上生长较差。芽管试验、硝酸盐同化试验、糖发酵试验均阴性;厚壁孢子试验、放线菌酮耐受试验阳性;尿素酶试验弱阳性;API20C酵母系统鉴定中葡萄糖、甘油、木糖、山梨醇为阳性,余为阴性。结论PDA、SDA和MEA较适合林生地霉生长;尿素酶试验可作为地霉属属内鉴定的参考依据。API20C鉴定结果及厚壁孢子试验可为其与毛孢子菌属的属间鉴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3.
血凝素(HA)是位于流感病毒囊膜表面的一种Ⅰ型跨膜糖蛋白,是流感病毒结合宿主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病毒入胞的关键分子,也是中和抗体以及疫苗研制的重要靶标.HA表面糖基化与病毒毒力、感染宿主范围等密切相关,且其表面糖链变化会影响其结构与功能.然而目前关于流感病毒HA糖基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糖基化位点上,而对于HA上详细的糖链结构知之甚少.本文应用禽流感病毒特异识别的唾液酸糖链(SAα2-3Gal)受体,制备特异的糖链磁性微粒复合物,进而从H7N2禽流感病毒中分离纯化HA,并采用SDS-PAGE及质谱技术进行鉴定.确定提取物系HA后,进一步利用凝集素芯片联合质谱技术研究禽流感病毒H7N2的HA表面糖型,结果显示H7N2禽流感病毒HA表面主要含有岩藻糖、半乳糖、N-乙酰半乳糖胺、甘露糖、N-乙酰葡糖胺等糖链结构,共获得16个糖链结构较为准确的寡糖,这些糖链可能与HA生物学功能相关.本研究有助于揭示禽流感病毒感染宿主的糖链作用机制,有助于设计制备针对HA相关的糖链疫苗.  相似文献   
134.
艾美游仆虫(Euplotes amieti)含有几乎所有已知的纤毛病基因,但绝大多数基因及其表达产物的细胞定位和功能未知。为明确中心粒蛋白43(CEP43)和卷曲螺旋域蛋白13(CCDC13)在艾美游仆虫中的细胞以及亚细胞定位,本研究采用免疫荧光和免疫电镜技术对其进行显微与超微结构观察。免疫荧光结果显示,CEP43主要定位于艾美游仆虫的细胞核、腹面纤毛器(口围带、尾棘毛、额腹横棘毛)的基体及其附属微管,CCDC13主要定位于腹面纤毛器杆部和基体以及银线系统,附属微管及大核未见其定位。CEP43与γ-微管蛋白定位相同,CCDC13与γ-微管蛋白仅在腹面定位相同。2种蛋白在免疫电镜下显示与荧光标记定位相同,而且CCDC13在额腹棘毛基部的胶体金数量远多于CEP43。结合已有研究推测,纤毛形成后多余的CEP43受γ-微管蛋白复合体调控且被募集于细胞核,CCDC13参与形成银线系统,但为增加生长期艾美游仆虫的微管再生能力,附属微管结构不需要CCDC13的参与。本结果为进一步研究上述蛋白在腹毛类纤毛虫中调节和维持皮层微管类细胞骨架的装配和稳定性中的作用和机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比较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与经胸壁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心房右→左分流患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8年1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证实的41例心房右→左分流患者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及经胸壁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所见及诊断结果,并回顾性分析其中29例患者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经胸壁超声心动图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检查所见及诊断结果。结果:在经手术证实的41例心房右→左分流患者中,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阳性结果 41例,阴性结果 0例,诊断准确性为100%;经胸壁超声心动图检查阳性结果 20例,阴性结果 21例,诊断准确性为48.8%。其中,同时进行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经胸壁超声心动图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29例患者中,经胸壁超声心动图阳性结果 12例,阴性结果 17例,诊断准确性为41.4%;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阳性结果 24例,阴性结果 5例,诊断准确性为82.8%。结论:对比增强经颅多普勒超声可提高心房右→左分流的诊断准确率,其与经胸壁超声心动图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结合应用可提高心房右→左分流的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36.
近年来,骨组织工程已成为口腔种植和正颌外科手术新的治疗靶点。骨组织工程包括种选取种子细胞,制备细胞生物支架,构建细胞支架复合物体三大步骤,选取优良的种子细胞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牙髓干细胞凭借其自身多向分化潜能、来源广泛、安全排斥小等特点成为优秀的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然而,牙髓干细胞还存在分化方向不固定、分化效率偏低的问题。因此,找到一个合适的微环境诱导牙髓干细胞产生更多的成骨细胞至关重要。牙髓干细胞成骨诱导应用最普遍的成骨诱导方式是矿化液诱导。目前成骨分化相关的细胞因子成为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包括骨涎蛋白(BS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桥蛋白(OPN)、Runx2、纤维联结蛋白(FN)、腱生蛋白(TN)等。本文就这些细胞因子之间关系,及其吸附于生物材料表面诱导牙髓干细胞定向成骨向分化的能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7.
二甲双胍是全球范围内治疗2型糖尿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具有使用方便、疗效好、价格低廉且毒副作用小等优点。近年来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及体内外实验研究发现二甲双胍能够用于多种肿瘤的治疗及预防,然而其分子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主要包括调节体内胰岛素/IGF-1轴、激活AMPK信号通路、调控micro RNAs的表达、活化Caspase分子、阻断AGEs-RAGE系统等,这些机制为将来二甲双胍应用于肿瘤的预防及临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针对糖尿病治疗药物二甲双胍在抗肿瘤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进行全面综述。  相似文献   
138.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RPE)在维护视网膜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是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proliferative vitreous retinopathy,PVR)发生发展的主要细胞,而其增殖与细胞内调控信息失调密切相关。多项研究成果表明,三氧化二砷(As2O3)已经被用于医药几千年。其在白血病治疗的使用早在一个世纪以前就有所描述。As2O3在医学上的作用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在最近的几个世纪它几乎被遗忘在西方医学。三氧化二砷在白血病、肿瘤的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中已取得较大进展,引起广泛关注,但在眼科领域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增殖性视网膜疾病的发病日趋严重,已经成为全球性的重大负担,此病所导致的眼部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视功能及生活质量,因此,有必要就三氧化二砷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眼科疾病的防治研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9.
蓝色花的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色是花卉的一个重要特性,自然界中花卉颜色种类繁多,但却普遍缺少蓝色系的花。如具有梦幻般色彩的蓝色月季的市场需求很强烈,但目前还没有育成真正的蓝色月季。蓝色花花色素的结构和形成机理以及使花显蓝色的基因工程研究一直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笔者就蓝色花的形成机制做一简单介绍。植物的花色(flower color)广义是指显花植物花器官中一切花瓣状结构的颜色,狭义仅指花瓣的颜色。植物花色是多种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但在根本上是因为特定色素在花瓣细胞中的存在。蓝色花的色素苷类型主要是飞燕草色素苷及其衍生物,即3′,5′-羟基花  相似文献   
140.
微生物降解纤维素的新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界中能够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分布广泛,纤维素降解的方式也呈现很高的多样性。Cytophaga hutchinsonii属于拟杆菌门,具有很强的结晶纤维素降解能力,但是其降解机制既异于已经发现的游离纤维素酶降解体系,也不同于纤维小体的降解模式,推测其存在第3种细胞结合型纤维素降解模式。本文简要阐述以C. hutchinsonii为代表的一种新的纤维素降解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