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1.
作为高校负责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不可或缺的一支队伍,高校辅导员应认真思考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应如何发挥自身作用。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辅导员就业工作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2.
摘要 目的:探讨系统性炎症指标对脓毒性休克预后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贵州省铜仁市石阡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救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46例(治疗组),46例患者随访60 d后根据临床预后分为存活组22例和死亡组24例。收集患者入院后治疗前血常规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血小板计数,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同时记录生化中肌酐(C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比较治疗后存活组和死亡组上述指标的差异,观察NLR、PLR、LMR与Cr水平的相关性。以Shapiro-Wilk检验进行正态性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非正态分布的两组计数资料;相关性研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影响脓毒性休克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危险因素预测脓毒性休克发生死亡事件的价值。结果: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入院时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血小板计数、NLR、PLR、LM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入院当天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CRP在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脓毒性休克患者肌酐水平与NLR呈正相关(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仅有NLR是影响脓毒性休克患者60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38,P= 0.031)。ROC曲线分析发现曲线下面积为0.705(95% CI: 0.597~0.812,P=0.001);根据约登指数原则提示NLR预测死亡风险的截断值为16.35(敏感度为66.7%,特异度为72.7%),即NLR>16.35时脓毒性休克的死亡率较高。Kaplan-Meier法分析治疗后60天生存预后,结果显示NLR≤16.35组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NLR>16.35组,(χ2=5.568,P= 0.018)。结论:ICU初始NLR有助于脓毒性休克的病情判断并对患者生存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是发生死亡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3.
114.
骨质疏松是一种隐匿性骨密度降低的全身骨代谢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而骨质疏松作为糖尿病在骨骼系统中的常见并发症,在临床治疗中却忽略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采用分开诊治的方案。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多种代谢性疾病相关,而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着明显的肠道菌群失调。因此考虑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影响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发生发展。本文通过深入阐明三者之间的关系,积极探索肠道菌群在糖尿病及骨质疏松中的作用,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可导致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缺少,进一步影响骨代谢过程,进而提出调节肠道菌群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15.
建立了大样本的桑黄发酵液样品中总黄酮的高通量测定方法。通过L9(3^4)正交实验设计优化,确定了基于亚硝酸钠.硝酸铝比色法的微孔板检测方法,优化后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最佳反应条件:5%亚硝酸钠30μL,10%硝酸铝30μL,10%氢氧化钠50μL,室温反应10min,检测波长为510nm。检测结果表明,针对大样本检测,该法稳定性高,平均回收率为100.7%,相对标准偏差为0.607%,线性范围为0—50μg/mL,线性相关系数r^2=0.9994。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和多种传统总黄酮测定方法相比,实验所建立的高通量测定方法检测大样本快速、准确、用药量小,且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116.
厚朴种源苗期生长差异及优良种源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生长量实测法,对19个种源的厚朴幼苗进行了连续测定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厚朴的苗高、地径、地下部干重、根冠比及总含水量等性状在种源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厚朴苗木苗高地径年生长量变化规律均呈现“S”型增长,并且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厚朴苗高和地径生长的主要时期是7~9月,该时期苗高和地径分别占全年生长量的77.7%和50.0%.厚朴种源苗期地理变异表现为经纬双向变异.苗高、地径与生物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苗高与地上部鲜重和干重呈显著正相关,地径与总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综合其生长表现,选出5个优良种源是道县、江华、安化、融水及潜山种源.  相似文献   
117.
结合标签的基因序列延伸(GLGI)是随着基因表达序列标签(SAGE)应运而生的一种鉴定新标签的技术。为了克服该技术操作繁琐、成本高的弊端,根据已经构建的家蚕限性茧色品种的2个LongSAGE文库,选择30个差异表达的标签(tag)进行GLGI延伸。尝试了几个简化,(1)用totalRNA代替mRNA进行dsDNA的合成;(2)调整磁珠吸附DNA的顺序;(3)在PCR反应中用普通的DNA聚合酶代替高保真酶(Pfu)。结果显示,30个标签有27个获得有效扩增,扩增序列真实包括了SAGE标签的17bp序列,3个标签的结果符合NCBI的家蚕数据库已有注释,13个未注释标签经过延长后得到了注释,11个标签序列为待确定的新基因序列。这种简化能够作为家蚕SAGE文库其他tag和新基因研究的有效简化操作体系。与传统的方法相比,可减少成本30%以上,缩短操作时间20%。  相似文献   
118.
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5尾不同体长顶鼻康吉鳗标本嗅囊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顶鼻康吉鳗嗅囊近卵圆型;嗅囊长径与眼径的比值为1.3~1.6;单个嗅囊的嗅板数为82~122片;嗅板厚度约100μm;嗅板垂直对称地排列于嗅轴两侧,不同部位的嗅板大小和形状不一致;嗅板从嗅轴向两侧分出,至嗅囊腔顶部几乎相互接触;嗅板远离嗅轴端和向嗅囊腔一侧游离,其余部分与嗅囊膜相连;嗅板向嗅囊腔的游离缘分布有许多嗅孔;未观察到次级嗅板,但在嗅板的表面具有脊状隆起和凹陷;嗅板表面密被纤毛,包括非感觉纤毛、感觉纤毛和微绒毛,嗅板远离嗅轴的端部还观察到一种大型的杆状纤毛。嗅板表面存在大量纤毛表明,顶鼻康吉鳗嗅囊的水动力机制应属纤毛摆动型(isosmates)。  相似文献   
119.
目的观察饲料生产过程中的膨化处理对各种营养素的影响情况。方法随机选取不同批次的膨化饲料按GB/T14924.9-2001标准,进行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氨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的测定,得出膨化前后理化检测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饲料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氨基酸、维生素经过膨化处理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其中维生素损失较大,致使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叶酸大部分损失。结论膨化加工方法对于饲料中的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维生素水平有较大程度的影响,为满足动物生长、发育、繁殖等需要,应采取添补措施,以保证其营养成分。  相似文献   
120.
青阳参组织培养及愈伤组织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青阳参(Cynanchum otophyllum)的嫩枝和芽在Ms 2.0mg/L2,4-D 0.1mg/L KIN的培养基上诱导愈伤组织。通过不同的培养基和激素配比实验,发现6,7-V 2.0mg/L2,4.D 0.3mg/LKIN最适合愈伤组织的生长。但在6,7-V 1.0mg/L2,4.D 0.1mg/L KIN培养基中的愈伤组织次生代谢物含量最高。愈伤组织的生长周期为27d,但在33d时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最高。从愈伤组织中分离到7个化合物:(1)9,10,11-三羟基-十八碳-12(Z)-烯酸甲酯(methyl9,10,11-trihydroxy-12-octadecencate),(2)胡萝卜甙(daucosterol),(3)β-谷甾醇(β-sitoster01),(4)华木酸(betuliniic acid),(5)齐端果酸(oleamlic acid),(6)棕榈酸(hexadecanoic acid),(7)十八碳-9-烯酸(9-octadecenoic acid)。首次报道从植物愈伤组织中分离到多羟基十八碳烯酸,并讨论了化合物(1)对植物细胞生长的可能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