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甘露寡糖对纯培养和共培养的乳酸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三株(S、L和M)猪源乳酸杆菌以甘露寡糖(mannan-oligosaccharide, MOS)为碳源体外纯培养或与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共培养, 研究MOS对乳酸杆菌的选择性生长作用。结果表明, 纯培养时, 三株菌MOS组的OD值和乳酸浓度均高于对照, pH均低于对照, 但菌株之间存在差异。共培养时, 乳酸杆菌和大肠杆菌都可利用MOS进行生长, 但乳酸杆菌的生长强于大肠杆菌, 产生较多的乳酸、显著降低pH(P<0.05) , 这种促生长作用在最初的12 h较明显。  相似文献   
462.
茶树内生木霉种的鉴定及其在植物体内的定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分离自健康茶树叶片组织的一株长枝木霉Trichoderma longibrachiatum菌株CSN-18,研究茶树内生木霉的人工接种、再分离及其在茶树地上部组织中的内生性。该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快,产孢量大。用CSN-18回接茶苗,接种后一个月可以从茶苗的茎和叶组织中再分离获得该真菌。接种后的茶苗没有观察到明显的病害表现;与对照相比,接种后6个月组培苗生长良好,叶色更绿;接种后1个月,实生苗生长正常。通过石蜡切片和苯胺蓝染色,在已接种的茶树组培苗的叶片内部组织中可观察到木霉的存在,从而证明了木霉能够在茶树地上部组织内定殖,是茶树的一种内生真菌。  相似文献   
463.
广西青天葵野生资源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走访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青天葵野生资源在广西的分布、药材品种、群落特征、资源蕴藏量等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青天葵在广西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地区,其药材品种按商品规格分为小叶和大叶2种,小叶青天葵为该文的调查对象毛唇芋兰,大叶青天葵为同属植物毛叶青天葵,亦当作青天葵出售和使用;青天葵生长群落结构在不同产区略有差异;由于人为过度采挖和生态环境条件的变化,广西青天葵野生资源的分布面积逐年减缩,蕴藏量急剧减少。经调查,广西青天葵野生资源蕴藏量(鲜品)仅为4 815 kg。建议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保护青天葵野生资源,保证青天葵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64.
微囊藻毒素对油菜幼苗生长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秦优9号'油菜为材料,研究不同浓度藻毒素(MC)对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叶绿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以及并对MC-LR和-RR在幼苗体内的积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仅5 000 ng/mL MC处理的油菜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显著低于对照和其余浓度处理,而其他处理及对照间无显著差异;在高浓度(1 000~5 000 ng/mL)MC处理下,幼苗出现植株矮化、叶片呈黄褐色、叶面积减小,以及主根变短、变粗且根系呈现黄褐色等毒害症状;叶绿素含量随着藻毒素浓度的递增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MC对SOD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但对POD的活性具有促进作用,CAT活性随MC浓度的增加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单位鲜重幼苗体内MC-LR和-RR含量随MC处理浓度的升高而增加,但MC-LR和-RR的积累率随MC浓度的增加而减小.研究发现,高浓度微囊藻毒素能显著抑制油菜幼苗生长,同时显著改变其体内保护酶活性,且MC可被油菜植株吸收并在其体内积累.  相似文献   
465.
分离自冬虫夏草子座的子囊菌, 产生大量具网状包被的子囊果。其代表菌株Pseu-F经形态学及分子鉴定, 确定为Pseudogymnoascus roseus。该菌株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7.5 °C?20.0 °C; 用正交试验法对该菌株进行了液体发酵培养基筛选试验, 试验因素包括马铃薯、黄豆、蔗糖+葡萄糖、蛋白胨、酵母膏、矿物盐、维生素等, 筛选出的优化液体发酵培养基为(g/L): 蔗糖20+葡萄糖10, 蛋白胨10, 酵母膏5, 黄豆50, 马铃薯100。  相似文献   
466.
人小肠粘膜内神经元的组织学与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胃肠道粘膜内不存在神经元,粘膜神经丛仅由神经纤维组成。本文使用常规组织学方法和 NADH 黄递酶组化法证明在人小肠粘膜内可见到单个的神经元或由2~5个神经元组成的神经节。神经元胞体大小不等,形态多样,除梭形、卵圆形和不规则形外,还有呈扁平形的。粘膜内神经元多数位于固有层内,常紧贴粘膜肌;粘膜肌层内也可见到神经元。我们认为,小肠粘膜内神经元是肠神经系中粘膜神经丛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67.
<正> 肝昏迷患者普遍存在血浆氨基酸代谢紊乱和营养补给问题,若输注普通的氨基酸输液相反会诱发和加重肝昏迷症状,我们根据新肝昏迷发病机制,血清氨基酸代谢平衡失调学说,参照国外原始文献试制了一种含高浓度支链氨基酸复方输液制剂。  相似文献   
468.
469.
在红霉素生产过程中,曾多次出现噬菌体的感染。我们从被感染的发酵自溶液中分离出7株噬菌体,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P1、P3、P6的形态。以不同类型的噬菌体选育出抗噬菌体菌株,其中一些抗性菌株的抗菌素产量,比敏感的出发菌株高,曾先后用于生产。用噬菌体处理得到的抗性菌株的产量,比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因素处理得到的菌株提高幅度大。  相似文献   
470.
我们从临床分离的二株大肠杆菌与二株痢疾杆菌中,分别分离出带有抗药质粒ER275、ER396(所带的抗性基因为:Tc~r、Cm~r、Sm~r、Ap~r、Su~r),与DR233、DR416(所带的抗性基因为:rc~r、Cm~r、Sm~r、Su~r)。把这些抗药菌株(为了实验方便,将DR233与DR416转移到大肠杆菌C_(600)~(Rif)~r)与大肠杆菌J5-3/R144drd3(Km~r)配对,使R144drd3质粒进入上述菌株,组成二种质粒共存的菌株。在此菌株的细胞中,ER275与ER396质粒中的Ap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