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鲮鱼[Cirrhina molitorella(Cur.&Val.)]是广东地区饲养的家鱼之一,群众有一套用“大草”养它的经验,但在饲育过程中,鱼苗往往发生一种流行病,导致大量死亡。患病的鱼苗,身体瘦弱,体色发黑,游动缓慢,常浮游在靠近池边的水面上,不久即翻身死亡。情况严重时全池鱼苗能全部死完。但过去并没有引起水产科学工作者的注意。为了提高角苗的成活率和鱼苗的体质,给培育鱼种和饲养成鱼打下更好的基础,对鲮角鱼苗病的研  相似文献   
152.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热胁迫和氧化胁迫间存在着内在联系. 最近的研究发现, 热激转录因子(Hsfs)在联系热和氧化胁迫信号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对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AtHsfA2在热激和氧化胁迫反应的功能进行了分析和鉴定. 利用Northern blot和定量RT-PCR的方法, 我们发现AtHsfA2的表达不仅被热激诱导, 同样也受到氧化胁迫诱导. 对AtHsfA2敲除突变体和超表达植株进行功能分析表明, 突变体降低了基础性和获得性耐热能力以及氧化胁迫耐性, 而超表达植株却增强这些耐性, 并且这些表型的改变与APX1和一些热激蛋白基因的表达, 离子渗漏水平, H2O2的水平和膜过氧化伤害程度的变化相关联. 以上结果表明, 拟南芥热激转录因子AtHsfA2通过调节胁迫反应基因的表达而提高热和氧化胁迫耐性. 因此, 我们提出热激转录因子AtHsfA2在联系热和氧化胁迫信号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3.
种子贮藏蛋白的运输、积累和基因表达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子中贮藏蛋白的运输和积累途径主要有:(1)蛋白质合成后经内膜系统转移到蛋白质贮藏液泡(PSV)中积累;(2)合成的蛋白质直接在粗糙内质网的膜囊中积累形成蛋白质体;(3)贮藏蛋白不经高尔基体的加工由粗糙内质网上合成后直接运输到PSV中积累。贮藏蛋白基因的表达受该基因的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的共同调控,此外染色体的结构也影响贮藏蛋白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4.
人类乳癌易感基因1(BRCA1)是乳癌,卵巢癌和前列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且表现出许多的生物功能.采用WesternBlotting和半定量RT-PCR的方法,我们检测了内源性BRCA1蛋白质和mR-NA在从十一种人类肿瘤组织中建立的四十三种肿瘤细胞系的表达水平.在不同的肿瘤细胞中BR-CA1的表达水平是各不一样的.而且并没有发现BRCA1的表达和细胞的内源性p53基因状况有明显的相关性.通过采用细胞转染乳头状瘤病毒-E6致癌基因或采用畸变的p53基因(143Ala→Va1)而导致的p53基因功能失活并不对内源性BRCA1本底表达水平产生任何的影响,但两种与p53功能有关p21(-/-)和Gadd45基因剔除则轻微地增加BRCA1蛋白质的表达.因此,虽然我们目前还不清楚BRCA1在人类肿瘤细胞中不同表达的功能意义,但本文的结果为进一步研究BRCA1在不同肿瘤细胞系的生物功能提供了有价值的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55.
从采自云南德钦白马雪山的冬虫夏草子实体上,利用改进的子囊孢子弹射法获得其无性型中国被毛孢,并利用冬虫夏草子囊孢子的微循环产孢和无性型菌丝的载片培养,证明我们获得纯培养是冬虫夏草的无性型。  相似文献   
156.
1999年《SCI》收录我国期刊 (不含台湾期刊 ) 56种。经国家科技部领导同意 ,从 2 0 0 0年起《SCI》论文统计用检索系统改为《SCIE》 ,约 560 0种期刊源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为国内被收录的 56种期刊源之一。该刊 1999年《SCI》的影响因子为 0 0 7,比去年增加 0 0 3。总被引次数 63。  我国被收录的 56种期刊是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MMM英文版 )材料科学技术 (英文版 )大气科学进展 (英文版 )代数集刊 (英文版 )地球物理学报地质学报 (英文版 )分析化学钢铁研究学报 (英文版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高等学校化学研究 (…  相似文献   
157.
水的磁化和磁化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在对水的结构和性质的论述基础上,着重介绍水经磁化处理后,引起的物理性质和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评述了磁化水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实效,以引起人们对磁化水应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8.
秸秆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农田光能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秸秆覆盖和灌溉对冬小麦农田光能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覆盖降低了冬小麦的基本苗、分蘖数及生育前期的叶面积指数,但到生育后期,覆盖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反而升高.覆盖和灌溉降低了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底层透射率和冠层反射率,使PAR总截获率升高.覆盖和灌溉主要增加了40~60 cm高度的PAR截获率.覆盖处理籽粒光能利用率降低,茎叶光能利用率和总光能利用率升高.  相似文献   
159.
在盆栽条件下 ,采用 1 5N叶片富积标记方法 ,研究了旱作水稻与花生间作系统氮素的双向转移及供氮水平对氮素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 15 kg hm- 2、75 kg hm- 2、 15 0 kg hm- 2等 3个氮肥水平下 ,间作水稻的干物质生物量和氮素吸收量分别为9.4 1g株 - 1、12 .0 6 g株 - 1、13.5 3g株 - 1和 2 0 7.35 mg株 - 1、2 4 1.81mg株 - 1、2 5 9.37mg株 - 1 ,分别比单作水稻增加了 2 1%~ 2 9%、7%~ 2 9%、18%~ 30 %和 4 3.4 3%、4 5 .72 %、32 .81% ,间作对水稻的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量有显著促进作用。间作和单作系统中花生的干物质生物量和氮素吸收量间的差异均不显著 ;用花生叶片标记 1 5N试验表明 ,在 3个氮肥水平下花生体内的氮素中分别有 9.93%、5 .6 5 %、4 .2 2 %转移到了水稻植株体内 ,其转移量随土壤氮素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用水稻叶片标记 1 5N则分别有 4 .39%、2 .0 6 %、1.38%的水稻体内氮素转移到了花生植株体内 ,其转移量也随土壤氮素水平的提高而降低 ;用 1 5N叶片标记的方法证明花生与水稻旱作的间作系统中存在着氮素的双向转移 ,但净转移方向是由花生植株向水稻的氮素转移。对豆科与禾本科间作系统中氮素转移的机理、途径也做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0.
在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实验站长期定位试验基础上,研究了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黑土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和转化酶活性及土壤全碳和全氮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均不同程度地提高了0~20cm和20~40cm土层土壤磷酸酶、脲酶和转化酶活性,特别是化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显著增加了该3种土壤酶的活性,增幅分别为43.6%~113.2%、25.9%~79.5%、14.7%~134.4%(0~20cm)和56.1%~127.2%、14.5%~113.8%、16.2%~207.2%(20~40cm),长期施用化肥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不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磷酸酶、脲酶和转化酶活性均有所降低;长期施用氮肥对土壤脲酶、施用磷肥对土壤磷酸酶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长期施肥对土壤全C、全N含量及C/N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