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为确定拟南芥抗逆相关基因AtRPK1启动子的顺式功能元件,对其启动子区进行了分段克隆。通过5'端缺失方法得到203、316、604、809 bp 4个启动子片段,分别构建成p1300-pro-GUS表达载体,并转入拟南芥,进行GUS染色和GUS定量检测。通过对809 bp全长启动子转基因拟南芥GUS染色发现,转基因拟南芥的叶片、茎、花、根中均有表达,在分生能力强的组织和维管束集中的组织,AtRPK1基因启动子具有较高启动表达能力。5'端缺失启动子检测结果表明,转录起始点到启动子上游-114位点区域包含AtRPK1基因启动子的关键顺式作用元件。对启动子缺失片段转基因植株利用200 mmol·L-1NaCl胁迫3 h后,β-葡萄糖苷酸酶活力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在启动子上游-19位点处的GT-1顺式作用元件GAAAAA可能直接与盐胁迫应答相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CD)与影像学改变的相关性,并应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价FCD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改善以及癫痫缓解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FCD癫痫患者MRI检查,观察病变部位影像学变化;回顾60例FCD癫痫患者手术前后所填写的生活质量量表,分析患者总体健康水平,总体生命质量,情绪健康,日常精力,认知能力,对药物副作用的担忧,对癫痫发作的担忧,以及社会功能的变化。结果:60例FCD患者有23例(阳性率为38.3%)表现出FCD的病理特征。这23例中表现有四种:灰白质交接模糊,皮层增厚,异常脑沟脑回图案,脑叶萎缩。生活质量量表显示FCD患者(术前)生活质量明显差于正常人群,FCD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比术前得到改善。结论:FCD患者的MRI表现呈现多样性,但主要有四种类型。FCD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提示癫痫缓解率提高。  相似文献   
103.
犬传染性肝炎DNA疫苗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犬传染性肝炎核酸疫苗pVAX1-CpG-Loop的安全性。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高剂量组(肌内注射每只200μg)、低剂量组(肌内注射每只100μg)、联合免疫组(肌内注射每只100μg,皮下注射50μg,滴鼻每只50μg)和PBS组,每两周免疫1次,共免疫3次。末次免疫后4周、6个月检测血常规和血液生化及对F1代的影响,用PCR和RT-PCR的方法检测DNA疫苗的生物学分布和存留时间,末次免疫后4周和6个月取脏器观察病理损伤。结果各剂量组的主要血液学检测指标、对F1代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末次免疫后4周各剂量组AST明显高于对照组。DNA疫苗在注射部位可存留8周,其中高剂量组和低剂量组在肝、脾、肾和注射部位有分布,联合免疫组在肺组织也有分布。末次免疫后4周小鼠肝肾有淋巴细胞浸润,6个月后慢性炎症明显好转。结论由犬传染性肝炎病毒DNA疫苗引起的肝肾损伤是一过性的,并且pVAX1-CpG-Loop没有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也没有传递给F1代。  相似文献   
104.
为探究西藏地区藏仔猪粪便中真菌菌群结构,本研究采用ITS1序列分析新生藏仔猪和断奶藏仔猪新鲜粪便中真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从5头新生藏仔猪新鲜粪便中,共鉴定出5个门、13个纲、 25个目、33个科和38个属的真菌;从5头断奶藏仔猪新鲜粪便中,共鉴定出5个门、12个纲、20个目、24个科和28个属的真菌。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为优势门,占门级分类的86.35%;布勒担菌科、虫草科、丛赤壳科、曲霉科、丝孢酵母菌科、肉杯菌科、酵母菌科和毕赤酵母菌科为优势科,占科级分类的54.38%。随着藏仔猪的生长,其粪便中真菌菌群的数量和优势真菌的相对丰度均发生变化,这说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会影响藏仔猪粪便中真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5.
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是从脂肪组织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多元分化潜能的干细胞,且脂肪组织在人体内的储量丰富,取材简单。因此,人源脂肪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ADSCs)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如干细胞治疗、再生以及药物研发等。然而,要将这些基础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必须通过临床前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潜在的风险评估。而在实验动物中,猪与人类在解剖学、遗传学和生理学上非常相似,因此猪脂肪干细胞(porcine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pADSCs)的相关研究对人脂肪干细胞走向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基于猪脂肪干细胞的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猪脂肪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免疫表型、分化能力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6.
龙感湖近代沉积硅藻组合与营养演化的动态过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龙感湖浅孔沉积物硅藻分析,结合210Pb代代测定和鞘拱对应分析(DCA)方法,恢复近两个世纪以来龙感湖硅植物群演替历史和营养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20世纪初期(1906AD),硅藻种群中小型底禁的Fragilaria类型,Amphora libyca,Pinularia sp.等迅速减少或消失,而浮游种Aulancoseira granulata 增多,与Eunotia类型共同组成优势属种,反映龙感湖开始由贫营养状态向中营养状态转变,为水体富营养化开始发生时间;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硅藻又逐渐由营附生为主的Cocconeis placentula,Epithemia sp.,Gomphonema,.sp。等占主导地位,反映了营养程度的又一次提高,并呈现加重趋势,硅藻组合变化反映的湖泊营养级的增加与流域人类活动影响有关,早期的湖泊富营养化响应于流域土壤侵蚀速率的增加,而70年代以来湖泊营养程度的加重则与龙感湖流域农业化肥的使用和湿地植被的破坏导致湿地拦截功能的减弱或消失有关。  相似文献   
107.
从香蕉胚性细胞悬浮系获得再生植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个主栽香蕉品种的未成熟雄花诱导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接种至液体培养基中,经3~4个月的继代培养后长成质地均匀的胚性细胞悬浮系(ECS),悬浮系中60%~80%是胚性细胞团.ECS接种至体胚再生培养基上约4~5周后开始出现再生体胚,萌发的体胚以MS培养基培养后可获得再生植株.  相似文献   
108.
紫苏挥发油抑制皮肤癣菌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紫苏挥发油,进行抑菌以及抑制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实验.结果表明紫苏挥发油对红色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癣菌,絮状表皮癣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并能有效的抑制O2-.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9.
目的:pmr1基因编码P型钙转运ATP酶Pmr1,参与维持细胞壁完整性和调控胞质分裂。以粟酒裂殖酵母为模式细胞,探究pmr1缺失后对细胞有性生殖及细胞分裂中肌动蛋白环精细动力学的影响,揭示pmr1缺失后细胞异常生长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和代谢通路。方法:通过细胞生长速率测定、产孢统计、绿色荧光蛋白标记肌动蛋白和活细胞成像的方法,检测pmr1缺失对细胞有丝分裂和有性生殖的影响;采用RNA-Seq对野生型菌株和pmr1Δ菌株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进行qRT-PCR验证。结果:pmr1缺失后细胞生长减慢,分裂期细胞长度减小,子囊孢子长度增加,且肌动蛋白环的形成时间增加。RNA测序结果显示,mfm1mfm2mat1-Mc下调,错配修复通路cdc1exo1上调以及糖酵解/糖异生途径pgi1pfk1dld1下调是引起pmr1Δ孢子长度增加的主要因素;糖酵解/糖异生途径tdh1pgk1下调,以及脂肪酸合成代谢途径fas1fas2cut6lcf1下调导致了pmr1Δ分裂期细胞长度减小;hsp9上调是影响pmr1Δ收缩环形成时间增加的关键基因。qRT-PCR实验证实,pmr1缺失后关键基因的表达趋势与RNA-Seq结果一致。结论:pmr1缺失后,粟酒裂殖酵母细胞中错配修复通路、糖酵解/糖异生途径及脂肪酸合成代谢途径发生障碍,导致细胞及孢子形态均异常,且肌动蛋白环形成受阻,细胞增殖减缓。  相似文献   
110.
本研究通过热水浸提法从四川小金县的野生羊肚菌中提取多糖(Morchella esculenta polysaccharide,ME-P),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质谱连用(GC-MS)和核磁共振(NMR)波谱等技术鉴定ME-P的结构,采用CCK-8法检验ME-P的药物毒性并探寻ME-P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ME-P中含有吡喃糖环,单糖组成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比例为4∶4∶1;具有1,2,3,4,6-D-甘露糖、2,3,4,6-D-甘露糖交替连接为主链,1,6-D-葡萄糖和1,2,6-D-半乳糖作为支链,4-D-葡萄糖与1,2,6-D-半乳糖连接作为末端糖的重复单位的结构新颖的多糖。ME-P对巨噬细胞(RAW 264.7)无毒害,且有极显著(P<0.01)增殖作用,在质量浓度为1.25μg/mL时对RAW 264.7的增殖率可高达79.5%。同时,对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WT)和胃癌细胞(MFC)均有抑制作用,且均为低浓度时抑制效果较好,在ME-P为1.25μg/mL时,ME-P对CT26.WT和MFC的抑制率分别为28.20%和34.23%。本研究解析出四川小金县羊肚菌多糖(ME-P)为甘露糖、葡萄糖、半乳糖组成的结构新颖的多糖,无毒且对肿瘤细胞显示出显著的抑制作用,该结果为羊肚菌多糖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