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4篇
  免费   164篇
  国内免费   16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6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刺槐是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典型水土保持植物。以黄土丘陵区甘肃天水吕二沟小流域为研究区,分析了刺槐径向生长过程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并开展了利用刺槐年轮估算小流域年径流量、年输沙量的适用性评估。研究表明:(1)吕二沟刺槐人工林的径向生长随林龄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在幼龄林阶段(1—10 a)刺槐处于快速径向生长期((4.17±0.74)mm/a),之后逐渐下降,中龄林、成熟林、过熟林阶段(11—40 a)平均生长速率为(2.31±0.41)mm/a,较前期下降了44.60%。刺槐胸高断面积增量(BAI)在1—10 a平均以(5.46±2.13)cm2/a的速度生长,在11—40 a仍保持上升趋势但年际间生长波动较大,生长速率平均为(10.80±1.95)cm2/a,流域刺槐生长并未发生明显衰退。(2)刺槐的径向生长与温度多呈负相关,与降水、相对湿度及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多呈正相关。其中刺槐径向生长与上年8月、9月(P<0.05)及当年7月均温、最高温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当年5月最低温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992.
多枝柽柳作为干旱荒漠区重要的防风固沙灌木,其长期与风沙作用过程中形成了柽柳灌丛沙堆,在维持区域生态环境稳定及遏制沙漠蔓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西南缘地区不同发育阶段沙堆上生长的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为研究对象,以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模拟沙堆堆积发育过程,揭示多枝柽柳生理特征对沙堆不同堆积发育阶段的响应及适应机制。结果表明:(1) 在沙堆堆积发育过程中,多枝柽柳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及自由水/束缚水(Vs/Va)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其中,在增长阶段沙堆上最高,衰退阶段沙堆上最低,水分饱和亏(WSD)则呈相反趋势;组织含水量(TWC)呈逐渐上升的变化,清晨水势(ΨPD)及正午水势(ΨMD)呈逐渐降低的变化。 (2) 在沙堆堆积发育过程中,多枝柽柳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叶片温度(TL)、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以及调节性能量耗散[Y(NPQ)]日变化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衰退阶段沙堆上多枝柽柳各参数的日均值最大;各发育阶段沙堆上多枝柽柳的非调节性能量耗散[Y(NO)]日变化均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实际光化学效率[Y(II)]日变化均呈"N"型,且Y(II)日均值大小依次为增长阶段沙堆 (0.489)>稳定阶段沙堆(0.463)>雏形阶段沙堆 (0.455)>衰退阶段沙堆 (0.439)。(3) 气温(TEMP)和PAR与叶片Y(II)均呈显著负相关,与ETR均呈显著正相关;Y(II)与ETR、Y(NO)与Y(NPQ) 均呈现显著负相关;PAR、TEMP是影响不同堆积阶段沙堆上多枝柽柳生理特性的主要环境因子。综合分析表明,在沙堆堆积发育过程中,多枝柽柳可通过调节光合作用和水分利用之间的协同关系来响应微环境的变化,从而减少其脱水风险以实现最大程度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新疆传统发酵食品馕饼是维吾尔族的传统主食之一,在不同地区居住的维吾尔族家庭都具有不同的面团发酵方法。对吐鲁番托克逊县坎儿井饮用水制成的传统馕饼酸面团进行可培养微生物组成分析及其面团在发酵过程中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方法】采用纯培养、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法、26S r RNA基因D1/D2区序列分析法对发酵面团微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HS-SPME-GC-MS)检测挥发性香气成分。【结果】从两种样品中共鉴定到9株旧金山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nfranciscensis)、4株食窦魏斯氏菌(Weissella cibaria)、11株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1株嗜热解淀粉杆菌(Bacillus shackletonii)、1株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ls)和10株酿酒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其中2号样品中未分离到任何可培养酵母菌。GC/MS检测表明,两组酸面团的主要香气成分有脂类、醇类、醛类。【结论】吐鲁番托克逊县传统馕饼酸面团中得到的优势细菌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和旧金山乳杆菌,优势酵母菌为酿酒酵母菌。虽然2号样品中没有酵母菌,但并未影响到其多种风味物质的产生。用坎儿井水和成的面团均比自来水和成的面团(对照)产生的芳香类物质种类丰富,相对百分含量高。  相似文献   
994.
鸟类究竟有多大并仍能保持其飞行能力?通过对化石的研究,科学家原认为找到了答案,因为发现过两种早已绝灭的鸟类骨骼化石:一种是陆上的“巨异鸟”(Teratornis incredibilis);另一种是海鸟“骨齿鸟”(Oste-odontornis orri)。在南加利福尼亚发现的这两种化石鸟,其翅展约10米。看到这个数字,人们不由得惊叹不已:鸟这么大,竟然还能飞翔!但在阿根廷中部那干燥、满是尘埃的平原上,大自然埋藏着一只更加令人惊讶的奇鸟,并保存了数百万年之久。这就是“阿根廷巨鸟”(Argentavis magnificens)的骨骼化石。它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大的飞禽。它的翅展达15米,从其喙尖到尾端有6.5米长。这一鸟类标本之大,你一定要捉摸一阵之后才会明白过来。  相似文献   
995.
近来《柳叶刀》记载了在巴黎东北约120公里的同一地区发生的7例肾综合症出血热(HFRS,鼠类病毒性肾病)。我们报告在法国的另外地区被野生动物咬后发生的一名病例,并记述了管理实验室自然感染汉坦病毒鼠类的工作人员,能遭受危  相似文献   
996.
<正>kohler和Milstein的方法已被广泛地使用以生产能分泌予定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的小鼠杂交瘤。他们的原始方法是使用次黄嘌呤-氨基喋呤-胸腺嘧啶核苷(HAT)敏感的骨髓瘤细胞系P3-X63Ag8。该技术近来的应用中已使用了P3-X63Ag8的不分泌免疫球蛋白的变株。NSI/1-Ag  相似文献   
997.
导言在过去十年里,出现了一股利用植物细胞悬浮液作为生化产品资源的热潮。过去曾由植物生化学家和植物学家统治的领域,现在涌进了许多遗传学家、微生物生理学家、发酵技术人员和生化工程学家。扩大这一科学领域的结果引进了许多标准化的方法,长期以来,这类方法已在工业微生物过程和哺乳动物体系中取得了成就。这些成就使得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技术上的进步又转而促使政府和工业财政家对长期的、纯理论的研究和发展项目进行投资。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分析HLA-DQB1基因多态和HPV16E7蛋白表达与宫颈癌妇女阴道微生态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于我院妇科就诊及住院的宫颈炎患者100例和宫颈鳞癌患者100例,宫颈炎及宫颈鳞癌组织均经病理学证实。分析HLA-DQB1基因多态和HPV16E7蛋白表达与宫颈癌妇女阴道微生态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相较于宫颈炎组,宫颈癌患者的pH值异常、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以及BV阳性率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V阳性率和VVC阳性率则无明显差异(P>0.05)。相较于低表达组,HPV16E7蛋白高表达组患者的pH值异常、菌群密集度、菌群多样性、BV阳性率、TV阳性率和VVC阳性率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宫颈炎患者,宫颈癌组的HLA-DQB1*04、HLA-DQB1*06和HLA-DQB1*09等位基因的携带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其中宫颈癌患者HLA-DQB1*04携带率明显升高,而HLA-DQ...  相似文献   
999.
细菌已广泛用于制造抗菌素、酶和维生素,目前正筹划用于制造疫苗和干扰素,今后10~15年里在塑料、涂料和农药生产中也必将起重要作用。Wavwick大学生物系的豪沃特·道尔顿(Howard Dalton)一直在调查研究那些从北海的油气中制造动物饲料的细菌,发现它们也能用于生产从塑料涂料到农药的范围广泛的一类物质。例如,细菌能使碳氢化合物氧化,并且比常规的工业生产过程有效得多。尽管在生产中利用细菌所遇到的困难是它们的生产能力比较低,但是,现在遗传工程提供了使其生产率提高几百倍以上的手段,从而使得细菌生物工艺学在经济上更富有吸引力。 在70年代初期,道尔顿的研究组就开始对荚膜甲基球菌进行研究。这个菌株是从英  相似文献   
1000.
近红外(NIR)光诱导的光热治疗(PTT)因其无创、非侵入、毒副作用低、可精准靶向治疗等特性,已成为肿瘤精准治疗的新型手段。凭借其独特的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PR)特性及其高效的光热转换效率、生物毒性与良好的光稳定性,金纳米颗粒(Au NPs)已成为理想的光热治疗剂。而高质量成像技术是实现有效光热治疗的可靠有力的工具,尤其是多模态成像技术,比起单一成像方式具有更卓越的性能,为更全面、更精准的肿瘤成像提供了可能,显著提高了非侵入性医学治疗的潜力。NIR光激发的稀土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s),因其丰富的4f电子结构展现出磁性、荧光、X射线衰减和放射等多功能特性,使其作为造影剂在多模态成像领域展现了重要的应用前景。因此,构建NIR光诱导的Au NPs/UCNPs复合纳米体系,可用于多模态成像引导下的光热治疗,有望成为癌症诊疗的一种新策略。本文简单介绍了Au NPs、UCNPs的光学特性,重点综述了NIR光诱导的UCNPs-Au NPs(纳米壳、纳米棒、纳米团簇)复合纳米体系在癌症光热治疗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实现诊疗一体化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