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从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 L.)叶子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8个已知化合物,其结构经波谱解析分别确定为:(-)-kaur-16-en-19-oic acid(1)、(6R,10R)-6,10,14-三甲基-十五烷-2-酮(2)、维生素E(3)、dehydrocos-tus lactone(4)、(-)-α-tocospirone(5)、angeloygrandifloric acid(6)、trans-phytol(7)及3(20)-phytene-1、2-diol(8)。其中化合物2,5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2.
鄂尔多斯高原油蒿种群分布格局对降水梯度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方差均值比率法、聚块性指数及点格局方法,沿着鄂尔多斯高原从东至西的降水梯度(336~249 mm·a-1),设置5个采样点,对油蒿种群分布格局及其对降水梯度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降水梯度的递减,在小尺度上研究区油蒿种群分布格局表现为由均匀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在大尺度上则表现为由随机分布向聚集分布转变.降雨的减少显著改变了油蒿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在进行生态恢复时需对植物个体进行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93.
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生物学通报》1952—2022年刊发的有关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研究的5 974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呈现了发文趋势、作者和结构合作网络、关键词共现图谱。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科学争论、实验教学、教学疑难点探讨、教学实践、考试与复习5个方面的主题。本研究对过去70年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研究的进展进行了全面梳理,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研究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94.
Lathyrus sativus seeds were treated with 60Co gamma-ray and EMS(ethyl methane sulfonate), and their emergence rate and SOD, POD and CAT activities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treatment decreased the emergence rate. The activities of SOD and POD were chang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crease of irradiation dose and EMS concentration, while that of CAT had no obvious change. After treatment, the ODAP content in Lathyrus sativus decreased. Amutant was developed, with toxin content of 0.1%, compared to 0.2% in control.  相似文献   
95.
"蒸发悖论"在秦岭南北地区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潜在蒸散量(ET0)是大气蒸发的估计值,已经广泛应用于灌溉管理和无实测蒸发资料地区的估算.分析ET0的时空变化是研究水资源对气候变化响应的基础工作,同时对于农业水资源的优化利用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秦岭南北47个气象站1960-2011年逐日数据,利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出各站的潜在蒸散量(ET0),研究了气温、降水与ET0之间的长期变化趋势关系,对导致ET0下降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讨论,着重对秦岭南北地区是否存在“蒸发悖论”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秦岭南北整体气温经历了先降后升的变化过程,1993年为突变年份,1960-1993年的降温速率和1994-2011年的升温速率均表现出由南向北递减的规律,1960-2011年整体升温速率由北向南递减.(2)1979年和1993年是ET0变化的转折点,以1979和1993为界ET0经历了“升—降—降”的变化阶段.1960-1979年仅汉水流域和巴巫谷地存在“蒸发悖论”现象,1980-1993、1994-2011和1960-2011年3个时段区域整体和各子区均发现了“蒸发悖论”现象.秋季后18a和52a整体以及冬季前34a和52a整体均存在“蒸发悖论”现象,冬季最为明显.(3)近52年整体降水表现出不显著的下降趋势,相较于年尺度,夏季降水与ET0逆向变化趋势更为明显.(4)年尺度上,太阳辐射(日照时数)下降引起的潜热通量减少是造成ET0下降即“蒸发悖论”现象的主要原因.季节尺度,春季ET0下降的主导因素为风速,其它季节均为太阳辐射(日照时数).  相似文献   
96.
该试验以玉米、花生2∶4间作模式为对象,采用开顶式气室法控制环境CO_2浓度,于2018-2019年设环境CO_2浓度(Ca, 390μmol·mol~(-1))和升高CO_2浓度(Ce, 700μmol·mol~(-1)),以及不施磷(P_0)和施磷(180 kg P_2O_5·hm~(-2),P_(180))处理下,分析CO_2浓度升高对间作玉米和间作花生功能叶光合碳同化关键酶活性、净光合速率以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以明确CO_2浓度升高影响玉米、花生间作体系光合作用的机理,为将来CO_2浓度升高环境下间作高产高效提供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 Ce处理提高了间作玉米功能叶的PEPC、PPDK、NADP-MDH、Rubisco、GAPDH和Ru5PK等光合碳同化酶活性,其中PEPC和NADP-MDH在苗后43 d以及PPDK、Rubisco、GAPDH和Ru5PK在苗后59 d增幅均达到显著水平,此时施磷对其有正向调控作用。(2) Ce处理增强了间作花生功能叶的Rubisco、GAPDH、Ru5PK和FBPase等光合碳同化酶活性,在苗后43 d和59 d增幅均达到显著水平,此时施磷进一步显著提高了Rubisco与FBPase活性。(3) Ce处理下间作玉米、间作花生的净光合速率显著提高,间作玉米、间作花生和间作体系的籽粒产量分别显著提高了4.4%~52.0%、10.3%~24.0%和5.7%~47.0%;CO_2浓度升高和施磷对间作玉米、花生功能叶的净光合速率和间作体系产量具有正协同效应。研究表明,CO_2浓度升高可以通过提高间作玉米功能叶片的PEPC、PPDK、Rubisco、GAPDH和Ru5PK及间作花生功能叶片的Rubisco、GAPDH、Ru5PK和FBPase等光合碳同化酶活性,增强其对CO_2羧化固定能力,提高间作玉米、间作花生的光合速率,最终显著增加玉米、花生及间作体系的产量,并且增施磷肥对其具有正调控效应。  相似文献   
97.
蓝柄丽齿菌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担子菌亚门蓝柄丽齿菌(Calodon suaveolens)中首次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技术并借助必要的化学方法最终确定结构,它们是:(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醇(1),(22E,24R)-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3),(22E,24R)-3β-羟基麦角甾-5,22-二烯-7-酮(4),对羟基苯甲酸(5),尿嘧啶(6),polyozellin(7),(4E,BE)-2-N-(2’-羟基棕榈酰)-1-O-β-D-吡喃葡萄糖基-9-甲基-4,8-sphingadienine(8)。  相似文献   
98.
王飞  丁建丽  魏阳  周倩倩  杨晓东  王前锋 《生态学报》2017,37(15):5007-5022
基于不同地理区域,借助目前已有或者构建新的盐分和植被指数定量评估研究区的土壤盐度状况。但多数指数并未在盐渍化较为严重的中国新疆地区进行系统性对比分析。因此,以新疆阜北地区(采样数=37),玛纳斯河绿洲(采样数=68)和渭干河-库车河绿洲(采样数=38)为研究区,以灌区农田和盐渍地采样数据和Landsat TM/ETM+/OLI为数据源,利用线性模型和多个非线性模型(10个)测试上述指数(14个指数)和原始波段对于研究区土壤盐度的敏感性。结果显示,阜北地区基于遥感获取的扩展的增强型植被指数Extented Enhanced Vegetation Index(EEVI)在全样本和部分样本(盐渍化样本,土壤盐度0.3%)两种模式下(0—10cm),较其他指数和波段而言较为敏感。在全样本和部分样本(土壤饱和溶液电导率2ds/m)两种模式下,与玛纳斯流域各层土壤盐度最为敏感的为band 2,部分样本模式下土壤盐度变异性显著性探测最大下探深度为30cm。渭干河-库车河绿洲全样本模式下,最大土壤盐度变异性显著性探测深度为40cm,0—10cm和10—20cm深度表现最为敏感的是土壤盐分指数SI-T,20—40cm深度则为植被指数TGDVI。部分样本下(土壤饱和溶液电导率2ds/m),0—10cm深度最为敏感的为band5,10—20cm深度最为敏感的为TGDVI,20—40cm深度则为EEVI。其他指数因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气候,土壤盐分类型,土壤类型,采样时间),与土壤盐度之间并未达到显著性(sig=0.05或者0.01)的水平。以上结果只是初步结论,但也暗示其中的某些指数在本区具有一定土壤盐度的识别潜力。此外,由于土壤本身的复杂性,需要采集更多的样本以深入分析不同盐度等级下上述指数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99.
评估一种快速和敏感富集草莓中诺如病毒的方法,为病毒性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支持。以鼠诺如病毒-1(MNV-1)为模式病毒,考察Tralk洗脱液、TGBE洗脱液和NaOH洗脱液对MNV-1的洗脱效果,检测5%、10%和15%PEG6000/0.3M NaCl对MNV-1的富集效果,评估优化后方法对草莓中诺如病毒的富集效果和超滤二次浓缩对诺如病毒富集效果影响。结果表明TGBE缓冲液洗脱效果优于Tralk洗脱液和NaOH洗脱液;10%PEG6000/0.3M NaCl与15%PEG6000/0.3M NaCl对MNV-1的富集效果相同,且二者的富集效果均高于5%PEG6000/0.3M NaCl;该优化方法可在7h内完成草莓中诺如病毒的富集,诺如病毒的回收率最高可达44.04%,超滤二次浓缩后,诺如病毒的检测限达到102基因拷贝数/10g草莓。  相似文献   
100.
该试验在玉米单作茬口、玉米-花生间作茬口(间作茬口)、花生单作茬口共3种茬口,以及0 kg P_2O_5·hm~(-2)(P_0)和180 kg P_2O_5·hm~(-2)(P_1) 2个磷水平下,研究了间作茬口与施磷对冬小麦分蘖、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机制,为玉米花生间作与小麦-玉米复种轮作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间作茬口较玉米茬口显著提高了冬小麦有效分蘖数、LAI、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并提高了冬小麦旗叶的SPAD值、CO_2饱和点、光饱和点及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表观量子效率(AQY)、羧化效率(CE)、最大羧化速率(V_(cmax))、最大RUBP再生的电子传递速率(J_(max))和最大磷酸丙糖利用速率(V_(TPU)),且CE、V_(cmax)、V_(TPU)的增幅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有效改善了冬小麦产量构成,显著提高籽粒产量(P0.05)。(2)间作茬口较花生茬口提高了冬小麦乳熟期的P_(nmax)、AQY、CE,增加了穗粒数和粒重,提高了产量。(3)与不施磷相比,施磷180 kg P_2O_5·hm~(-2)显著促进间作茬口冬小麦生长,显著提高冬小麦旗叶的SPAD值、P_(nmax)、AQY、CE、V_(cmax)、J_(max)、V_(TPU)和籽粒产量(P0.05)。研究发现,间作茬口较玉米茬口能有效增强冬小麦旗叶表观量子效率和CO_2羧化能力,显著提高小麦花后光合能力,促进冬小麦生长,从而增加穗粒数、粒重和籽粒产量,且间作茬口结合施磷180 kg P_2O_5·hm~(-2)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