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细胞培养技术是研究生开展科研工作的基础技术。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以丰富的知识体系,多样的授课形式、生动形象的表现手段,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自身素质也得到相应的提高,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近日,Regeneron生物技术公司的David Valenzuela和George Yancopoulos领导他们的小组发明了一种制造基因工程小鼠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人们更快更简便地制造转基因小鼠,并且在多快好省的同时具有更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研究者发现中性粒细胞(一种在炎症反应及机体对抗病原体的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特别的白细胞)是如何定位到感染和炎症反应部位的。该报道发表在2006-12-15版的Seience杂志中,描述了中性粒细胞使用的“内置指南针”的元素。正是这些元素,使得中性粒细胞能够检测到感染及炎症部位所释放的化学引诱物和分子标志,并移行到感染及炎症部位。  相似文献   
14.
催产素与“信任”情绪的联系早已为人所知,然而今日有学者发现催产素的作用是通过作用于产生恐惧的脑区实现的。这一发现不仅可以推动人们更好地理解恐惧的作用,也可以促使人们进一步解读“社会恐惧症”等相关的精神异常。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和高危腺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能够大大降低其死亡率。因而,在临床普及结直肠癌筛查有助于遏制该疾病的危害。目前,结肠镜检查是结直肠癌诊断的金标准,但该方法需要肠道准备,且具有侵入性,易造成肠道穿孔等缺点,导致患者依从性差,不利于其作为大规模筛查技术推广实施。近年来非侵入性的结直肠癌诊断方法发展迅速,这类方法主要通过检测粪便或血液样本中与结直肠癌发生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为结直肠癌的无创筛查提供了可能。但由于粪便、血液样本的成分复杂,对其中生物标志物的检测技术仍然在不断研究和完善中。本文分别从基于粪便样本和血液样本的检测技术两方面入手,探讨了近年来结直肠癌无创筛查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蛋白激酶D(protein kinase D,PKD)属于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家族中的丝/苏氨酸蛋白激酶家族,与其它蛋白激酶家族不同,蛋白激酶D的结构相对保守,但在很多方面都有重要作用。PKD对于细胞的增殖、凋亡有调节作用,在心血管、内分泌以及中枢神经系统中也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本文就蛋白激酶D以上几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月14日“Cell”杂志上报道了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关于神经元极性形成和维持的一篇研究论文,这是近二十五年来中国大陆第一次在“Cell”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论文(蒋辉,郭蔚,梁新华,饶毅.神经元极性的形成和维持需要主动机制:GSK-3B及其上游调节物的关键作用.Both the establishment and the maintenance of neuronal polarity require active mechanisms: Critical roles of GSK-3β and its upstream regulators.cell, 120 : 123 -35. 2005. Jiang H, Guo W, Liang X, Rao Y. Institute of Neuroscience, Shanghai Institutes of Biological Sciences. The Graduate School,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320 Yueyang Road, Shanghai 200031,China)。  相似文献   
18.
粳稻子预44抗LP11稻瘟病菌基因Pizy6(t)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瘟病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水稻(Oryza sativa)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造成10%–30%的水稻产量损失。抗瘟水稻品种的培育和育种利用是解决稻瘟病危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对新的致病性菌株进行分离和筛选是定位与克隆抗病新基因及抗病育种的基础。选择分离自不同稻瘟病发生重灾区的单孢菌株,对广谱抗瘟水稻子预44和感病水稻江南香糯进行致病性鉴定,筛选出两材料间致病性差异明显的5个菌株;进一步利用子预44、湘资3150、9311、日本晴、丽江新团黑谷、中花11、TP309和江南香糯8个抗瘟性不同的水稻材料,对筛选的菌株进行致病性鉴定。结果显示,LP11能使广谱抗瘟籼稻湘资3150严重发病,推测其很可能是新进化出来的强致病菌株。利用子预44和江南香糯杂交构建的F2群体进行抗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子预44对LP11菌株的抗性是由单显性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和图位克隆方法在子预44中定位了1个抗稻瘟病基因Pizy6(t)。研究结果不仅为抗病相关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新菌株,而且为子预44中抗稻瘟病基因Pizy6(t)的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最近,Zhou等发现,高尔基体中的一种蛋白可以作为Numb的伴侣,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参与细胞命运的决定过程,维持细胞的干细胞性。这项研究首次确定高尔基体参与细胞命运的决定,发现了高尔基体一个独特的、全新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成体神经干细胞的研究最终引导人们发现,成熟哺乳动物大脑中一些区域存在着可以终生分裂增生的神经元,打破了人们一直以来持有的成熟的神经元不能分裂,成熟哺乳动物脑细胞数量只会减少不会增加的观念。尽管人们已经观察到新生神经元逐渐整合到神经回路的过程,终生分裂的这些特殊神经元在功能上跟固有的神经元是否存在着差异的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明确的解答。有人猜测成年动物海马齿状回中的新生神经元可能参与“位置”有关的信息编码,最近Dupret等的实验结果为这种观点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