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2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18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41.
为探讨沙漠公路防护林地表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动态对施肥的响应,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对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地乔木状沙拐枣(Calligonum arborescens)同化枝、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同化枝和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枝凋落物在施肥处理下的分解及养分释放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过420d的分解,3种凋落物质量残留率在对照(不施肥)、施用氮肥、施用磷钾复合肥处理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乔木状沙拐枣同化枝、梭梭同化枝和多枝柽柳枝在对照处理下的质量残留率分别为56.95%、31.32%和50.24%。施肥处理下3种凋落物均呈现出梭梭同化枝分解速率最快,多枝柽柳枝次之,乔木状沙拐枣同化枝分解最慢。施用磷钾复合肥极显著提高了3种凋落物的分解速率(P0.01);施用氮肥则促进多枝柽柳枝的分解,抑制乔木状沙拐枣和梭梭同化枝的分解。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对照组3种植物凋落物的C、N、P和K元素均呈现净释放状态;施肥后凋落物的N、P和K元素呈现出富集-释放的模式。凋落物初始P含量和C/N、C/P比值是分解初期的主导因素,初始K、木质素、纤维素含量和C/N、木质素/N比值是分解后期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施肥显著影响沙漠公路防护林地表凋落物的分解,增加防护林地表凋落物的养分归还量,延后养分释放的时间,改善塔里木沙漠公路防护林地的土壤肥力。凋落物初始C/N比值是预测塔里木沙漠凋落物分解的重要因素,且不同分解时期影响凋落物分解的初始化学组成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642.
海南岛吊罗山山地雨林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在海南岛吊罗山热带山地雨林设置两5000m^2的样地,分别从物种多样性指数,种-多度曲线,空间格局多样性,时间格局多样性,组成格局多样性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岛吊罗山山地雨林物种多样性指数Shannon-Weaver和Simpson指数分别为4.195和0.021,均匀度为0.880和2.962。  相似文献   
643.
本研究主要目标为探讨整合素β2 (ITGB2)的高表达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迁移,侵袭与粘附能力的影响。本研究首先构建了ITGB2过表达质粒,实验设阴性对照组(pcDNA-3.1+)与ITGB2基因过表达组(pcDNA-3.1+/ITGB2)。ITGB2过表达质粒转染MCF-7细胞后,采用逆转录PCR与Western blotting方法分别检测ITGB2 mRNA转录水平与蛋白翻译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划痕实验检测细胞横向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纵向迁移能力及侵袭能力;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粘附实验检测癌症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的粘附能力,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侵袭相关指标MMP9,整合素经典通路中FAK蛋白磷酸化水平的改变。研究结果表明:转染ITGB2过表达质粒后,MCF-7细胞中ITGB2的m RNA水平(p<0.01)与蛋白水平(p<0.05)均显著增高;流式细胞术实验中,实验组S期的细胞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小室实验中,实验组的迁移侵袭能力显著性增强;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实验中,实验组乳腺癌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能力强于对照组(p<0.05);且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MMP9和p-FAK蛋白水平明显上升。由以上结果可得出结论,过表达ITGB2后会增强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迁移、侵袭与粘附能力,而对其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44.
鸟类鸣声行为对其物种分化和新种形成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鸟声和鸟类的形态特征一样,具有物种的特异性,在鸟类分类和野外识别方面是有意义的,从生物种的基本概念出发,新种的形成有赖于两个亲缘种群间不能相互婚配和繁殖隔离的产生。鸟类主要的有关特征是在配对形成过程中的听觉和视觉特征,如果出现鸣声特征的差异,而且这种差异已经超出了种间“语言通讯”的变化范围,那么它就有可能与群内其它异笥无法配对,从而被排除到该种群或种的范围之外,然而鸣禽的鸣唱有时在不同种群间变化很大,而在同一种群内比较稳定,从而形成种群的方言,在方言种群之间,如果长期隔离,就会在种群之间形成障碍乃至遗传上的隔离,从而使种群间失去了相互配偶的机会,新的亚种或种可能由此形成,文章最后假设出了基于鸣声行为的鸟类新种形成机理图解。  相似文献   
645.
黄嘴白鹭的繁殖生物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尹祚华  雷富民 《动物学报》2002,48(6):824-827
The Chinese egret is a globally endangered speci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reeding behavior of the Chinese egret (Egretta eulophotes) on Xingrentuo Islet, Changhai County, Liaoning Province between April and August 2001. 150 breeding pairs were found at this site, and 60 more pairs were found on nearby Yuanbaotuo Islet, the largest breeding colony in China. Chinese egret arrived at the islet from mid April and departed from late August. Their nests were built in the branches of low trees and fleabanes. 2~6 light greenish blue eggs were layed in each clutch. 40 eggs averaged 45 56(±2 05)mm×33 57(±0 74)mm in size,and 26 46±1 88)g in weight. The hatching period was 21~23 days.  相似文献   
646.
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对夏玉米生长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后,添加一定的无机肥后制作成有机无机复混肥,使其肥料化资源利用.为了进一步研究有机无机复混肥的肥效,2001~2003年在夏玉米上进行了连续3年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以促进玉米生长,增加玉米生物产量1958.0~2770.5kg·hm-2,改善玉米产量结构,提高玉米籽粒产量866.0~1144.5kg·hm-2.并能降低玉米耗水系数,提高玉米水分利用效率2.680~3.399kg/ mm·hm2 .在旱地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以提高旱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647.
本文首次报道纵纹腹小Xiao,雕Xiao,长耳Xiao卵壳的气孔、木册层、锥体层、乳锥体、壳膜,基底帽等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并对不同种类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了它们的分类价值和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648.
本文首次把ABC法应用于反体流动性测量中的膜表面体荧光标记,利用FRAP(Fluorescence Recovery After Photobleaching)技术实现了细胞内吞过程中膜受体流动变化的测量。实验用ConA-Biotin和Avidin-FITC(ABC法)标记巨噬细胞ConA受体,测量ConA刺激不同时间细胞膜表面受体的荧光强度、扩散系数和荧光恢复率的变化。结果显示ABC标记法适合于  相似文献   
649.
解析鸟类对高海拔高寒、低氧与强紫外辐射等极端环境的适应性状与遗传基础一直是演化生物学和群体遗传学的重点研究内容.在表型上,比较形态与生理学等方法揭示了高海拔鸟类形态、飞行能力以及血液生理等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基因型上,与氧运输和氧利用相关基因(如血红蛋白基因、细胞色素C氧化酶基因等)在高海拔鸟类中发生了适应性演化,进而改变相应蛋白的功能以适应低氧生存.近年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大规模比较基因组与转录组分析正逐步揭示鸟类高海拔适应的遗传机制.尽管传统手段与测序技术从不同角度揭示了鸟类高海拔适应方式,但当前仍缺乏对高海拔适应性状与遗传机制的系统性分析,尤其是在解析高寒低氧环境鸟类能量代谢策略上更加滞后;同时对涉及表型可塑性的复杂性状遗传解析也是当前的一大难题.因此,整合传统与各种组学手段,引入功能实验与同质园实验将会更高效、彻底地破译鸟类高海拔适应性状的遗传基础,这也是未来解析鸟类高海拔适应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50.
以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为材料,取幼叶分离mRNA,反转录合成cDNA,以cDNA第一链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菠菜磷酸丙糖转移蛋白(Triose phosphate translocator,TPT)cDHA目的片段。对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的目的片段核苷酸序列与文献报道相比同源率为99.9%,只不1个碱基发生改变。将得到的菠菜tpt cDNA与CaMV3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