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探讨茉莉酸诱导的桑树Morus alba枝挥发物对桑天牛卵啮小蜂Aprostocetus prolixus趋性行为的影响,研究桑枝挥发物的动态变化规律,为揭示茉莉酸诱导桑枝产生的间接抗虫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利用嗅觉测定仪,研究了不同浓度茉莉酸处理24,48和72 h后的桑枝对桑天牛卵啮小蜂的引诱作用,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茉莉酸(1 000μmol/L)处理不同时间后的桑枝挥发物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在10μmol/L茉莉酸处理后的不同时间内,桑枝对桑天牛卵啮小蜂均未表现出明显的引诱作用;当茉莉酸浓度为100μmol/L时,桑枝仅在处理48 h后对桑天牛卵啮小蜂具有显著的引诱活性;然而,经1 000μmol/L茉莉酸处理24 h和48h后,桑枝对桑天牛卵啮小蜂的引诱活性明显高于对照(24 h,P0.05;48 h,P0.01),72 h后桑枝的引诱作用消失。Spearman等级相关性分析表明,茉莉酸浓度与桑枝对桑天牛卵啮小蜂的引诱百分率显著正相关(ρ=0.791,P=0.006)。茉莉酸(1 000μmol/L)处理桑枝挥发物组分包括醇类、酯类、萜类物质、芳香族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其中萜类物质种类最多(13种)。随着处理时间的变化,桑枝挥发物组分及总释放速率也随之发生改变。处理24 h后,桑枝释放出18种组分,比对照多11种组分,其总释放速率也明显提高,为对照的8.2倍;48 h后桑枝释放出22种组分,比对照多15种组分,其总释放速率进一步提高,为对照的44.6倍;72 h后桑枝释放出13种组分,比对照多6种组分,其总释放速率大幅降低,为对照的3.9倍,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随着茉莉酸浓度的提高,桑枝对桑天牛卵啮小蜂的引诱活性逐渐增强。茉莉酸能诱导桑枝挥发物的大量释放及新组分的产生。  相似文献   
42.
选取黑曲霉、黄曲霉、桔青霉、出芽短梗霉、球毛壳霉和绿色木霉这六个霉菌的孢子悬浮液,在未离心和已离心两个条件下,对木板、橡胶、涂料和塑料四种受试底物在模拟环境(恒温恒湿环境)下分别培养28 d,并观察7 d、10 d、20 d和28 d的结果。结果表明,未离心的孢子悬浮液和已离心的孢子悬浮液对受试底物的长霉等级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究产前超声检查在中孕期胎儿严重先天性心脏病(CHD)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产前常规超声检查的孕妇12076例,年龄22-41岁,平均(28.6±8.3)岁,孕周20-36周,平均(25.2±6.7)周。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孕妇8953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初产妇6023例,经产妇2930例。对纳入研究的孕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妊娠结局进行追踪,将确诊情况与筛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出胎儿CHD38例,经尸检或新生儿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确诊为CHD,对胎儿期未筛查出CHD的孕妇进行新生儿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4例,产前超声检查胎儿CHD检出率为90.48%(38/42),检出准确率100%(38/38)。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筛查孕中期胎儿CHD,灵敏度和特异性高,安全无创伤,操作简便快速,值得推广为产前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4.

实验室信息系统是临床实验室运作的重要部分。文章根据CNAS-CL02: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等同ISO 15189:2012中对LIS“系统安全性”和“数据输入和报告”的要求,通过阅读大量文章、展开调查、采访实验室使用者以及个人经验和观点,进行总结,提出了临床实验室信息系统的相关基本要求,以便更好地完善LIS,优化临床实验室操作并通过实验室信息的智能化管理改善临床医疗。

  相似文献   
45.
在河北秦皇岛柳江盆地山羊寨附近中更新世洞穴堆积中发现一种小型野兔化石:秦皇岛兔Lepus qinhuangdaoensis sp.nov.,该种以其个体小、p3后外褶沟深达内侧齿缘或贯穿整个齿冠面、部分标本p3具有釉岛及前内褶沟等特征区别于其他已知种。它是迄今为止所知的体形最小的野兔。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苍砂白芥汤联合平消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性激素水平和子宫动脉血流指数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及随机余数分组法分为对照组(30例,给予米非司酮片治疗)、观察1组(30例,给予米非司酮片+平消胶囊治疗)和观察2组(30例,给予米非司酮片+平消胶囊+苍砂白芥汤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三组中医临床疗效、肌瘤体积、T淋巴细胞亚群、性激素水平、子宫动脉血流指数和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总有效率观察2组为96.67%,观察1组为86.67%,对照组为70.00%,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三组卵泡刺激素(FSH)、孕酮(P)、雌二醇(E_2)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3个月后观察2组低于观察1组,观察1组低于对照组,观察2组肌瘤体积、子宫动脉阻力指数(RI)、子宫动脉搏动指数(PI)低于观察1组和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三组CD3~+、CD4~+及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1组、观察2组CD3~+、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苍砂白芥汤联合平消胶囊可提高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性激素水平和子宫动脉血流指数,且并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7.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以肾功能急剧衰退为主要表现的常见危重临床疾病.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是AKI的主要病因之一.由于缺乏早期诊断方法和针对病因的特异性治疗,AKI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IR快速诱发固有免疫反应,激活补体和固有免疫细胞,释放大...  相似文献   
48.
清香型白酒固态酿造过程中酵母种群结构和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薇  吴群  徐岩 《微生物学通报》2012,39(9):1272-1279
【目的】探索清香型白酒固态酿造过程中酵母的种群结构和生态多样性变化规律,为科学认识白酒酿造的过程与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WL鉴别培养基和26S rRNA D1/D2序列分析方法对清香型白酒3种典型大曲和酒醅发酵过程的酵母进行分类学研究。【结果】从清香型白酒固态酿造过程中共鉴定出10种酵母,分别为Saccharomyces cerevisiae、Issatchenkia orientalis、Pichia anomala、Saccharomycopsis fibuligera、Pichia fermentans、Trichosporon asahii、Hanseniaspora osmophila、Pichia farinosa、Pichia membranifaciens和Clavispora lusitaniae。其中T.asahii、C.lusitaniae、H.osmophila、P.membranifaciens、P.farinose和P.fermentans为首次从清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分离获得的酵母种类。考察3种典型大曲(清茬、红心、后火曲)和大茬、二茬酒醅发酵过程的酵母种群结构变化规律显示,3种大曲具有相同的优势菌种S.fibuligera,但三者酵母结构组成差异较大,且清茬曲含有最多的酵母数量和种类。酒醅发酵过程中的酵母种群结构与3种大曲均明显不同,大茬和二茬酒醅酵母结构也不同,两种酒醅发酵后期的优势酵母均为S.cerevisiae,而发酵前期优势酵母则分别是H.osmophila和P.membranifaciens。【结论】深入研究了清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微生物的分布特征和规律,对认识清香型白酒酿造过程和群体微生物的发酵机制,以及丰富我国传统酿造食品微生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9.
本文对一种新型生物聚合物Ss的流变学性质及成胶特性进行了研究。该聚合物的流变学性质与黄原胶类似, 具有高粘性、假塑性及耐盐性。0.6%以上的Ss溶液加热(≥75℃)并冷却至室温可形成凝胶, 加入金属离子可以改变其成胶所需的最低聚合物浓度及所成凝胶的性质。利用质构分析(TPA)方法, 研究了不同聚合物浓度和钙离子浓度下凝胶的质构性质。钙离子的加入能促进凝胶的形成, 凝胶的硬度、弹性、内聚性随聚合物浓度及钙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但大于最适钙离子浓度时, 硬度、弹性及内聚性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50.
工科微生物学课程考核方法改革的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裘娟萍  钟卫鸿  王薇   《微生物学通报》2002,29(2):102-103
微生物学新的考核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微生物学导师系统》,让学生复习测验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微生物新产品,通过查阅资料写出可行性报告,并进行论证。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