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60篇
  645篇
  2023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3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高翼之  李明发 《遗传学报》1991,18(4):300-303
本文对一个DMD家系中先证者之妹的致病基因携带者风险用3种方法进行估计。单纯根据系谱分析,其风险为50%;以CPK值为条件概率作Bayes分析,其风险为25%;用RFLP连锁分析,推断其风险仅为5%。将RFLP连锁分析的结果作为又一个条件概率进行Bayes分析,其风险估计又进一步准确到不超过2%。三者结合,得到了最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2.
前言寒武纪早期生物辐射性演化事件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是底栖生物造型方式的辐射性的演化,以便适应于海床表面,以及海床表面之上和之下的不同生态空间;与此同时它们采取了形形式式的相应食性行为和采食方法。以海水中悬浮营养颗粒为生的生物不在少数,在竞争过程中,不同生物发展了不同的采食模式。本文所描述的早寒武世高足杯状海生动物Dinomischus是一种极为稀少的底表固着生物,以食悬浮性营养粒为生。这种生物以其固着柄将其采食器官(萼部)举起,以便提高采食器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3.
牡丹染色体的Ag-NORs和Giemsa C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首次报道了紫斑牡丹和栽培牡丹5个重要品种的Ag-NORs和Giemsa C带带型。所有材料的核型组成均为2n=2x=10=6m+2sm+2st。多数材料具6个Ag-NORs,但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位点不同。C带的差别主要表现在第1、2、3对染色体上。以上两种核学特征,具有品种的特异性。分带所显示的端(T)带和Ag-NORs的数目及分布基本一致。牡丹染色体的端带,本质上是N带;常规染色所显示的所谓随体,实际上是瑞部核仁组成区(NORs)。此外,对牡丹的细胞学研究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4.
以甜瓜伊丽莎白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棚甜瓜生殖生长期设置5个不同梯度的灌水量,甜瓜坐果后开始不同灌水处理,分别为T85(85%θfc,θfc表示田间持水量)、T75(75%θfc)、T65(65%θfc)、T55(55%θfc)、T45(45%θfc),研究不同亏缺灌溉程度下果实生长发育状况及对果实品质影响。结果表明:果实发育分3个阶段,分别为授粉后的7~10 d(果径增长速率3~5 mm·d-1)、10~19 d(1~2 mm·d-1)和19~35 d(1 mm·d-1);果实增长速率随着补充灌水的进行而呈波动趋势,不同灌溉条件下补充灌水后产生不同程度的复水补偿效应,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水分胁迫对产量造成的影响;随着灌水量的减少,各处理与T85相比产量分别降低了0.60%、3.59%、10.18%和16.17%,单果重T75与T85无差异,其他各处理则与T85差异显著;随着亏缺灌溉程度的加深,果实横、纵径减小,果皮变薄,果形指数随之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边糖、心糖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T75最高;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以T75含量最高,各处理差异不显著;Vc及游离氨基酸含量以T65最高,并与其他各处理差异显著;糖、酸含量以T75最高,T65、T55、T45均与之差异显著。在武汉地区可以T75为甜瓜生殖生长期的灌水指标,指导大棚甜瓜的水分管理。  相似文献   
145.
本文以3’HVR为探针,对来自全国17省市的51名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进行PvuⅡ限制性片段长度的多态分析,发现3’HVR在片段大小的变异范围及基因频率的分布上均有中国人的特点.结果表明,纯合子占15.7%,杂合子占84.3%,102个等位基因共有34个长度不同的等位片段,大小从2.0-70kb之间里连续分布,主要分布在2.0-25kb及4.0-6.0kb,频率分别为0.43和0.34.并与刘国仰、余裕炉等的资料进行综合比较,初步揭示了中国人群中3’HVR的多态特点.  相似文献   
146.
于1994~1998年期间调查了浮游植物生产的生源气候气体二甲基硫(DMS)及其前身二甲基硫丙酸(DMSPp)在我国胶州湾、芝罘湾、东海的分布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自然海区中二者浓度都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化.地理分布规律是,高值出现在沿岸海区和陆架海区,低值出现在外海特别是贫营养海区.就不同季节而言,高值出现在春季或夏季,低值出现在秋季.DMS或DMSPp的分布在大尺度上主要受海流和水团的影响,而在小尺度上营养条件和生物因子则更重要.在近岸海区,硅藻是DMS和DMSPp的重要贡献者.研究海区硝酸盐与DMSPp的关系有两种情况:当硝酸盐浓度低于1μmol/L时,二者为正相关,硝酸盐浓度高于这个阈值时,二者为负相关.表明浮游植物细胞中二甲基硫丙酸作为渗透压调节物质其含量受到氮源可得性的调控.此外,研究结果还显示,生活污水入海、海水养殖等也对DMS和DMSPp的浓度分布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7.
张应阔  张正 《昆虫知识》1995,32(3):149-151
本文报道了新合成的两种菊醋杀虫活性。经对3种卫生害虫试验,结果表明:氟炔菊酯(PY902)对淡色库蚊幼虫LC50为6.8×10-3ppm;氟烯氰菊酯(PY903)为6.7×10-3ppm;按5mg/m3喷雾,前者对蚊蝇KT50分别是7.0min及6.9min;后者为16.0及12.6min;两者24h死亡率均为100%。两种化合物对蜚蠊亦有较好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148.
各种动物的核型研究,是分类学、遗传学、 细胞学,甚至还是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基本资料, 故此,颇受重视。近几年,国内陆续有鱼类核型 的研究报道[1-5,7-9]。但多数涉及的是养殖品种 和经济鱼类。本文报道一些小型淡水真骨鱼类 的核型,以期丰富鱼类的信息存取系统。  相似文献   
149.
翻译延伸因子EF 1α(elongation factor 1 alpha)是细胞中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其在确保mRNA正确解码以产生细胞蛋白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采用RT PCR扩增方法克隆香菜CsEF 1α基因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对CsEF 1α基因结构、序列特征及系统进化等进行分析,并采用qPCR探究CsEF 1α基因在香菜不同生长时期和非生物胁迫下的表达模式,为进一步揭示EF 1α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结果显示:(1)成功克隆获得香菜CsEF 1α基因序列;CsEF 1α基因包含1个1 344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47个氨基酸,分子式为C2202H3544N594O644S20,蛋白质分子量为49.29 kD,等电点为9.12;氨基酸序列组成中赖氨酸数量最多(49个,占11.0%),色氨酸数量最少(3个,占0.7%);属碱性蛋白。(2)CsEF 1α蛋白主要由无规则卷曲(36.91%)和α 螺旋(30.43%)构成,定位于细胞质;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CsEF 1α与胡萝卜、野生番茄、青蒿素和非洲菊的亲缘关系较接近;启动子分析包括4种植物生长发育元件、3种激素响应元件和3种胁迫响应元件。(3)qRT PCR结果显示,CsEF 1α基因的表达量随着香菜生长发育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并且与转录丰度的变化一致;CsEF 1α基因对4种不同非生物胁迫的响应表达模式有所差异;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在盐胁迫下CsEF 1α基因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在低温、高温和干旱胁迫下表现出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研究表明,CsEF 1α基因参与了香菜对非生物胁迫的应答,在香菜生长发育和非生物胁迫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50.
生命体的遗传物质基础是DNA分子,多种因素可以作用于细胞内的DNA分子,导致多种类型的DNA损伤。若受损的DNA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修复,细胞将走向凋亡或发生变异。染色质改构复合物(chromatin remodeling complex)在基因表达调控和DNA复制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依赖ATP的染色质改构复合物SWI/SNF的核心亚基Brahma Related Gene1(BRG1)在染色质结构调整和基因转录调控等多个细胞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仅有有限的文献报道BRG1参与到DNA的损伤修复过程。因此,进一步研究与验证BRG1在调控DNA的损伤修复进而挽救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利用不同强度的UV照射检测细胞凋亡的情况,初步建立了DNA损伤修复的实验体系。将BRG1表达质粒瞬时转染到SW13(BRG1-/-)细胞系中,并利用30J/m2的UV照射,分别在0h、6h和24h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程度。结果表明,SW13(BRG1-/-)细胞中瞬时表达BRG1可以明显降低由UV照射引起的细胞凋亡,其中UV照射后24h的细胞表现最明显。我们进一步在HeLa细胞中通过瞬时表达BRG1验证了上述结果。由于BRG1通过染色质改构在基因的转录调控、复制和重组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推测BRG1可能通过染色质改构参与了DNA的损伤修复过程,进而影响了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