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5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60篇
  2023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4篇
  1962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3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不同光照强度和温度对金钗石斛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系统地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下温度对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生长的影响,在金钗石斛分蘖期,于80μmol·m-2·s-1、160μmol·m-2·s-1、320μmol·m-2·s-1、640μmol·m-2·s-1的不同光强下,各设置5个温度(15℃、20℃、25℃、30℃、35℃)梯度对石斛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石斛的生长与代谢随温度由低到高,表现出弱—强—弱的变化规律;80μmol·m-2·S-1光强下,石斛生长以25~30℃较为适宜;160μmol·m-2·s-1光强下则以20~25℃为适宜温度范围;320μmol·m-2·s-1与640μmol·m-2·s-1的中、强光照下,25℃处理石斛的生长优势尤为明显;不同光强下,石斛鲜重的增长大多以25℃处理更快,繁殖力则以20℃与25℃处理较高,各光强下的MDA含量随温度升高而先降后升,且均以25℃最低;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总糖及叶绿素含量则表现出随温度由低到高而先增后减的趋势,其含量最高点均出现在25℃左右;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随光强和温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种光强下的暗呼吸速率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石斛生长的适宜温度均在25℃左右。光温处理引起石斛生理生化过程明显的相应变化表现出:高温和弱光照条件有利于石斛的株高增长,但不利于产量和质量提高;石斛的生长与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80=-0.9082、r160=-0.9816、r320=-0.8075、r640=-0.8586),与可溶性糖含量呈一定正相关(r80=0.7673、r160=0.8892、r320=0.8179、r640=0.9278),并且石斛的生长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之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2.
王蕊  胡德华 《生物信息学》2014,12(4):305-312
以Web of Science为数据源,简要概括生物信息学数据库研究的发展趋势。利用Cite Space可视化工具展现生物信息学数据库研究的知识基础和研究热点图谱,为开展生物信息学数据库领域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提供借鉴,以便推动生物信息学数据库研究的发展。研究表明:1990年Altschul SF发表的"局部比对搜索工具——BLAST"是生物信息学数据库研究的重要知识来源文献;热点主题集中在序列库、基因组数据库、分类数据库、蛋白质数据库、数据库更新、集成系统等。  相似文献   
123.
大豆及其结瘤突变体超结瘤nts382和不结病Nod49经接种根瘤菌(R.japonicumStrainUSDA110)并于300μEm-2s-1光照下培养,它们的叶细胞中形成高活性的抑制iNll、C1NR和C2NR活性的因子,而在nts382叶细胞中的活性很低。在150μEM-2S-1红光下培养的3种大豆叶细胞中几乎不含NR活性的抑制因子,显示光照和接种是诱导形成该因子的两种条件。  相似文献   
124.
化石(孢粉)识别专家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化石识别(鉴定)是古生物学最基础的研究工作,鉴定错误,研究工作就不可能获得正确的结论。一个经验丰富、鉴别能力很强的古生物专家的成长需要数十年的长期实践。古生物学发展到今天,门类繁多、数以万计的古生物类型使专家们花在浩如瀚海的文献堆中的时间和精力,比用于研究化石本身的时间和精力多得多。  相似文献   
125.
西北地区漆树科四属植物分泌道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6.
大家知道,生物技术已经成为制药业和诊断业的注意中心,而其他一些行业也在调研生物技术在某些更为深奥的领域中的应用潜力。虽然现在还只有美国的一家专业公司在致力于生物技术在采矿和冶金业中的应用——与之相比,专门从事医学或实验室研究与开发的生物技术公司已有100多家了。不过已有几家大采矿和冶金公司在探索微生物工程和遗传工程的可能用途。  相似文献   
127.
目的:观察心衰患者血清IRISIN水平变化规律,研究Irisin对心衰诊疗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收集西京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心衰患者132例,根据NYHA心功能分级将患者分为三组,其中心功能Ⅱ级48例,Ⅲ级44例,Ⅳ级40例,同时选取心功能正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50%)的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Irisin水平,根据Irisin水平分为低Irisin组和高Irisin组,比较两组间心衰的发生率,分析Irisin水平与心衰的关系。结果:①心衰组Irisin水平显著低于心功能正常组(6790±3628 ng/mL vs 12691±2272 ng/mL,P0.01),且从Ⅱ级到Ⅳ级,逐渐降低;②心衰组LVEF值显著低于心功能正常组(45.7±8 vs 59.7±4.3,P0.01),且从Ⅱ级到Ⅳ级,逐渐降低;③心衰组N末端B型利钠肽原(ProBNP)水平显著高于心功能正常组(2938±2795 pg/mL vs 184±151 pg/mL,P0.01),且从Ⅱ级到Ⅳ级,逐渐升高;④低Irisin组心衰发生率明显高于高Irisin组(92.6%vs47.5%,P0.01);⑤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risin水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正相关(r=0.694,P0.05),与proBNP呈负相关(r=-0.45,P0.05);结论:心衰患者血清Irisin水平降低,而且随着心功能的恶化显著降低,心衰患者血清Irisin水平与心衰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8.
引黄灌溉影响下土壤有机碳组分及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灌溉在保障农业正常生产的同时,也对土壤理化性质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以宁夏引黄灌区为例,通过与未进行灌溉、耕作等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土壤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引用含有泥沙的黄河水灌溉、耕作对土壤基本理化属性和土壤有机碳组分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土壤相比,引黄灌溉后,土壤总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增加显著,分别增加了272%、222%和318%(P0.01)。重组有机碳是引黄灌区土壤碳库的主要组分,占总有机碳65%以上,灌区土壤碳库稳定性较高;引黄灌溉耕作后,全氮和全磷含量分别由0.27和0.85 g·kg~(-1)增加到0.77和1.68 g kg~(-1)(P0.05);土壤容重降低,通气保水能力增强,pH下降,土壤盐化趋势减弱,土壤肥力水平提高。引黄灌溉是改善该区土壤性状和提高土地生产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9.
阿尼玛卿山八种柳属植物叶片的形态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阿尼玛卿山柳属八种植物的叶片进行了形态和解剖研究。观察结果表明:除旱柳外,其余7种均为异面叶;栅栏组织2-3层,细胞排列紧密;有些种的叶上表皮有光滑的角质膜,下表皮为复表皮。表面多有灰白色的粉粒蜡质,气孔不下陷;此外,在叶表皮、叶肉及维管束鞘中皆存在有含单宁或胶质的异细胞。这些特征与高山地区严酷的自然环境条件是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30.
张应阔  张正 《昆虫知识》1995,32(3):149-151
本文报道了新合成的两种菊醋杀虫活性。经对3种卫生害虫试验,结果表明:氟炔菊酯(PY902)对淡色库蚊幼虫LC50为6.8×10-3ppm;氟烯氰菊酯(PY903)为6.7×10-3ppm;按5mg/m3喷雾,前者对蚊蝇KT50分别是7.0min及6.9min;后者为16.0及12.6min;两者24h死亡率均为100%。两种化合物对蜚蠊亦有较好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