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土壤酶主要由植物根系和微生物分泌产生, 参与有机质降解和元素循环等重要过程。研究降水量变化和氮(N)添加下土壤酶活性及其与植物群落组成以及微生物活动间的联系, 可为深入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植被-土壤系统中元素的循环与转化机制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基于2017年在宁夏荒漠草原设立的降水量变化(减少50%、减少30%、对照、增加30%以及增加50%)和N添加(0和5 g·m-2·a-1)的野外试验, 研究了2018-2019年土壤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的变化, 分析了其与植物群落组成、微生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 与减少降水量相比, 增加降水量对3种酶活性的影响较大, 但其效应与N添加以及年份存在交互作用。2018年增加降水量对3种酶活性的影响缺乏明显的规律性。2019年增加降水量不同程度地提高了3种酶活性。N添加对3种酶活性影响较小(尤其2019年); 草木樨状黄耆(Astragalus melilotoides)生物量与脲酶和磷酸酶活性负相关。糙隐子草(Cleistogenes squarrosa)生物量与3种酶活性正相关。除Patrick丰富度指数外, 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普遍与3种酶活性负相关; 对酶活性影响较大的因子包括土壤pH、土壤全磷(P)含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碳(C):N:P。因此, 短期内降水量变化及N添加对荒漠草原土壤酶的影响较小(尤其在减少降水量条件下); 降水量增加及N添加通过提高植物生物量、改变植物多样性、调节微生物生物量元素平衡以及增强土壤P有效性, 直接影响着土壤酶活性。鉴于土壤酶种类的多样化和功能的复杂性, 今后还需结合多种酶活性的长期变化规律, 深入分析全球变化对酶活性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62.
慢性炎症和感染性疾病与致病菌生物膜(biofilm,BF)的形成密切相关,目前治疗BF相关疾病还局限于应用抗生素,但抗生素滥用会导致多重耐药,治疗不彻底会引起慢性感染,预防和治疗BF相关疾病的新方法亟待提出。随着益生菌生物制剂应用价值的不断体现与验证,益生菌生物制剂不断发展为消除某些致病菌BF感染的新方案。其中发展的最好的莫过于乳杆菌活菌制剂,大量的科研文献及临床实践已证明其具有强大的益生潜力,特别是在抑制致病菌生物膜方面,这为临床治疗BF相关感染开拓了新视野。本文主要综述当前国内外乳杆菌对生物膜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旨在通过综述相关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生物膜相关感染提供全新思路。  相似文献   
63.
宁夏荒漠草原不同植物群落微斑块内土壤微生物区系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群落斑块化是天然放牧草地最基本的特征之一.为探索植物群落斑块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以宁夏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法对比分析了不同植物群落微斑块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 1) 4种植物群落微斑块内土壤微生物种类丰富,且都表现为细菌含量最高,真菌和放线菌含量较少,革兰氏阳性菌含量高于革兰氏阴性菌;2)4种植物群落中,甘草微斑块的土壤微生物总量显著高于猪毛蒿、苦豆子和黄芪;3)冗余分析表明,磷脂脂肪酸总量、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厌氧菌、真菌/细菌均与土壤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与pH呈显著负相关,表明土壤有机碳、pH是荒漠草原土壤微生物生长和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4.
目的:通过检测环状RNA Circ_0001073在恶性黑素瘤细胞与正常表皮黑素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及其对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恶性表型的影响,阐明Circ_001073在恶性黑素瘤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方法检测正常表皮黑素细胞和恶性黑素瘤细胞中Circ_0001073的表达水平;应用小干扰RNAs沉默恶性黑素瘤A375细胞中Circ_0001073表达,5-乙炔基-2'-脱氧尿苷(5-Ethynyl-2'-deoxyuridine,EdU)实验检测沉默Circ_0001073对A375细胞增殖的影响,平板克隆实验检测沉默Circ_0001073对A375细胞克隆形成的影响,细胞划痕实验评估沉默Circ_0001073对A375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Transwell实验评估沉默Circ_0001073对A375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qRT-PCR结果显示Circ_0001073在恶性黑素瘤细胞中的表达低于正常表皮黑素HEMa-LP细胞(P0.05)。应用Circ_0001073si RNA转染A375细胞后,Circ_0001073的表达水平较转染Circ_0001073 NC的细胞显著降低(P0.05)。EdU实验结果显示:沉默A375细胞中Circ_0001073的表达后,A375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P0.05);平板克隆实验结果显示:沉默A375细胞中Circ_0001073的表达后,A375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显著增强(P0.05);细胞划痕实验结果显示:沉默A375细胞中Circ_0001073的表达后,细胞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沉默A375细胞中Circ_0001073的表达后,细胞侵袭能力显著增强(P0.05)。结论:Circ_0001073在恶性黑素瘤细胞中低表达,并可抑制A375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侵袭。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托伐普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对照组给予氢氯噻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托伐普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Hcy、NTpro-BNP、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层黏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62%,74.47%,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Hcy、NTpro-BNP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血清Hcy、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LVESD、LVEF、6min步行距离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LVEF、6 min步行距离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LVESD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心肌纤维化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LN、HA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0.64%、14.8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伐普坦联合氢氯噻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单用氢氯噻嗪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Hcy、NTpro-BNP水平,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6.
实验教学是细胞生物学课程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当前国内高校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的教学模式,分析了细胞生物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从实验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为增强生物专业学生的实验课能力提供方案。  相似文献   
67.
H5N1禽流感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坤  黄伟  李刚 《生物技术通讯》2009,20(2):217-220
目的:建立H5N1禽流感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快速检测方法。方法:从GenBank中获得H5N1禽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序列,应用DNAStar软件MegAlign程序分析其序列,利用PrimerExplorerV3软件在序列保守区域设计LAMP引物,即外引物、内引物和环引物,同时以所克隆的阳性质粒为模板,对试验中的几个重要参数进行优化。结果:LAMP检测方法对H5N1禽流感病毒的灵敏度达到4~6个拷贝,其引物对于H1、H9亚型禽流感病毒和新城疫病毒无非特异性扩增,表现出良好的H5亚型特异性。结论:建立的H5N1禽流感病毒环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为快速检测禽流感病毒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68.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种信号传导通路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多种肿瘤发生过程中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出现异常活化,该通路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参与肿瘤细胞存活、增殖、侵袭与迁移的调控。抑制该通路的方案已成为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文章对PI3K/AKT通路的组成、分子机制、功能以及与肿瘤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9.
昆虫色斑型与基因型的关联性以及与环境适应性的关系,是昆虫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作为一种重要的昆虫色斑多型性资源,受到广泛重视。本文于2012-2015年通过调查统计泰安市异色瓢虫不同时期鞘翅底色、不同位置斑点、联斑、二窗型和四窗型、性比等指标的变化特点,并进行了多项式拟合、χ2(卡方)检验和相关性分析,明确了异色瓢虫色斑型和性比的周年变化特点及其与月平均气温的关系。结果表明,浅色型异色瓢虫中,浅色型、不同位置斑点和联斑数量比例均随月份先降后升,与月平均温度显著负相关,均在夏季出现最低值。深色型中,深色型数量比例随月份先升后降,与月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其中的二窗型数量比例在夏季和冬季上升,春季和秋季下降,四窗型则相反,但均于月平均气温相关性不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09和0.09。异色瓢虫种群、浅色型和深色型均表现为偏雌现象,在夏季更为明显,且与月平均气温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9、0.90和0.66。χ2检验可知,异色瓢虫浅色型和深色型数量、不同位置斑点数量、联斑数量、二窗型和四窗型数量以及种群、浅色型和深色型雌雄数量均与月份显著关联。综合分析可知,异色瓢虫浅色型中各指标受月平均气温影响均较大。除数量比例和性比受温度影响较大外,深色型中二窗型和四窗型比例变化较小。异色瓢虫各指标均月份显著关联。  相似文献   
70.
利用双层平板筛选由定向进化方法产生的瑞氏木霉内切葡聚糖酶III (EGIII)突变体文库 ,根据水解圈在平板上形成的速度判断酶活高低。采用这种方法在不同的筛选条件下分别筛选得到了几株在低温或碱性条件下高活性的EGIII突变体。比色法测定的酶活性与平板筛选结果一致。该方法的建立将使通过定向进化方法改造现有蛋白质 ,获得具有新的优良性状的工业用酶的途径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