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1.
双歧杆菌DNA对巨噬细胞MAPK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索青春型双歧杆菌的DNA对巨噬细胞丝裂素活化的蛋白激酶(MAPK)活性的影响。方法 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量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APK家系中ERK1/2、JNK和p38的含量。结果 双歧杆菌DNA注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ERK1/2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JNK和p38的平均荧光强度在2组间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青春型双歧杆菌的DNA能提高巨噬细胞ERK1/2的活性,这可能是其激活巨噬细胞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2.
血管生长因子基因转移诱导的血管新生已成为治疗心肌缺血的一种新的思路.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移能够有效诱导治疗性血管新生. 为评价重组腺病毒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Ad-HGF)转移治疗冠心病效果, 本实验利用Ameroid 缩窄环建立了小型猪慢性心肌缺血的研究模型, 并评价了Ad-HGF对慢性心肌缺血的治疗作用. 18只小型猪随机分成3组: 手术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 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在回旋支近端放置Ameroid缩窄环, 模型成功后分别直接注射安慰剂和Ad-HGF到缺血心肌部位进行治疗. 治疗4周后对心功能和血液供应的改善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和模型组相比, Ad-HGF组的心肌灌注有了明显改善. 在治疗后4周, Ad-HGF组新形成的血管密度和血管数量明显高于模型组. Ad-HGF组心肌缺血面积明显减少, 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改善. 这些结果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治疗慢性心肌缺血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相似文献   
23.
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对巨噬细胞产生IL-18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分叉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对巨噬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以完整肽聚糖注射于小鼠腹腔,用ELISA法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IL-18的含量.结果完整肽聚糖注射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IL-18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叉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能激活巨噬细胞,并使之分泌多量的IL-18.  相似文献   
24.
本文以大肠癌裸鼠移植瘤为动物模型,将实验分为双歧杆菌注射组以及肿瘤对照组,用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了移植瘤组织的凋亡细胞百分率。结果显示:双歧杆菌注射组大肠癌移植瘤的凋亡细胞百分率为26428±1862,而对照组则为2062±880,两者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青春型双歧杆菌可诱导大肠癌组织的凋亡,这可能是其抑瘤机理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25.
26.
双歧杆菌对裸鼠腹腔巨噬细胞激活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青春型双歧杆菌注射于裸鼠腹腔,分别以中性红吞噬法以及M TT 法检测了裸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能量代谢水平。结果显示双歧杆菌注射组裸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和能量代谢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提示青春型双歧杆菌能激活巨噬细胞,增强其吞噬功能,提高其能量代谢水平  相似文献   
27.
在胎儿组织中存在一类低分子肿瘤抑制物。胎肝细胞的甲醇-丙酮提取物中保留有大部分抑瘤活性。用体外液体培养条件下对人急性粒系白血病细胞系(HL-60)的抑制作用为指标,跟踪指导分离过程。提取物经反相C18中压液相色谱、SephadexLH-20凝胶色谱及氨基键合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一纯活性物质,经NMR和MS鉴定为7-酮基胆固醇(7-ketocblesterol,7-KC)。体外琼脂培养条件下7-KC对小鼠WEH1-3和S-180细胞较对正常小鼠骨髓粒一巨噬系祖细胞有更强的抑制增殖及集落生成作用。7-KC对HL-60细胞增殖较对正常人骨髓CFU-GM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8.
双歧杆菌对裸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IL—1及IL—6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给裸小鼠腹腔注射活的青春型双歧杆菌,并以小鼠胸腺细胞增殖法及ELISA法分别检测了裸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的IL1活性及IL6含量。结果表明:实验组裸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的IL1活性以及IL6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提示青春型双歧杆菌可激活巨噬细胞产生IL1以及IL6,它们在该菌调节机体免疫反应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9.
双歧杆菌对裸鼠腹腔巨噬细胞NO形成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给裸小鼠腹腔注射青春型双歧杆菌,每天一次,连续5天,以Gries试剂测定了裸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NO的含量。结果表明:双歧杆菌注射组其腹腔巨噬细胞产生NO的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青春型双歧杆菌可激活巨噬细胞,使之产生一定量的NO,NO在介导双歧杆菌的多种生理功能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0.
摘要:目的 构建能在双歧杆菌内稳定存在并高效分泌表达外源基因的长双歧杆菌质粒表达载体。方法 以质粒pBAD/glll为基础,以双歧杆菌内源性阿拉伯糖苷酶的分泌性信号肽取代质粒原有的分泌性信号肽,并将双歧杆菌天然质粒的聚合酶基因克隆入载体中,构建表达载体pBBADs。将人Tum-5基因克隆入载体中,构建质粒pBBADs-Tum-5,电转化长双歧杆菌NCC2705,L-阿拉伯糖诱导表达后,Western Blot鉴定基因表达。结果 成功的构建了长双歧杆菌分泌型质粒表达载体,Tum-5基因在双歧杆菌内可以表达。结论 构建的表达载体为双歧杆菌用于肿瘤靶向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