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0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01.
生态系统服务竞争与协同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鹏  姜鲁光  封志明  于秀波 《生态学报》2012,32(16):5219-5229
生态系统服务作为生态系统评估的核心领域,是生态学的研究热点。生态系统提供服务的形式与能力受人类活动强烈影响,反之,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又影响着人类相关决策的制定。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很难甚至不可能同时达到利益最大化,即存在着不同程度此消彼长的竞争关系。此外,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也可能形成相互促进或抑制的协同作用。探讨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相互关系(竞争与协同作用),有利于揭示不同尺度利益相关方与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作用与反馈机制,避免生态系统服务的重复估算;同时可为制定与实施生态补偿、提高人类福祉提供科学依据,优化生态系统服务管理。综合研究了近期国外生态系统服务竞争关系与协同作用的相关文献,在简述当前生态系统服务研究若干问题的基础上,以生态系统服务竞争与协同为视角,厘清了生态系统服务竞争与协同的基本内涵,总结了生态系统服务竞争与协同的主要类型,探讨了生态系统服务竞争与协同的空间与时间尺度效应;介绍并总结了生态系统服务竞争与协同两种主要研究方法(生态-经济综合模型方法、基于土地利用的情景分析法)的特点与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102.
筛选得到能分泌抗锌(Ⅱ)-二乙烯三胺五乙酸( Zn(H)-DTPA)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2E8E3.经测定,此株细胞分泌IgM,轻链K型抗体.为了得到该抗体可变区序列,分别在小鼠抗体的信号肽区域和抗体的第一恒定区半胱氨酸残基(Cys)附近选择合适引物,通过RT-PCR方法,得到重(VH)、轻(V1)链可变区序列.将序列进行BLAST分析、SignalP分析、IMGT-V/QUEST分析,结果显示,克隆到的VH-2E8E3( 465 bp)和VL-2E8E3( 417 bp),序列与小鼠μ重链,κ轻链抗体可变区序列具有同源性(相似度>97%),前端序列符合信号肽特征,抗体骨架区( Framework region,FR)及第一恒定区均含有保守半胱氨酸(Cys)残基.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重组抗体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293T细胞并用间接ELISA法初步验证其具有表达活性.对重组抗体进行了三维模拟,并推测了主要氨基酸残基.试验结果表明,克隆到了正确的2E8E3抗体可变区序列并初步鉴定为有活性.  相似文献   
103.
湖北省十堰市壳斗科植物共5属29种2变种,占全国壳斗科属、种的比率分别为85.7%和9.4%。总结了该市壳斗科植物4个方面的资源特点,同时分析了部分壳斗科植物木材、果实、壳斗、药用以及能源价值,并对壳斗科植物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4.
乙型脑炎病毒sA14-14-2株NS1基因片段的克隆、测序与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减弱毒株SA14-14-2的基因组RNA为模板,采用RT-PCR技术扩增其NS1基因的cDNA,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中,得到克隆质粒pMD18-T-NS1.pMD18-T-NS1经EcoRI和SalI酶切后,回收NS1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EcoRI/SalI位点,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ET-28a(+)-NS1。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诱导获得高效表达。产物经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表达产物分子量约为45kD。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产物具有抗原活性。  相似文献   
105.
家免63只,用乌拉坦(700mg/kg)和氯醛醣(35mg/kg)静脉麻醉,三碘季铵酚制动,在人工呼吸下进行实验。用电刺激下丘脑近中线区的方法诱发定性期前收缩(HVE)。双侧延髓腹侧区内微量注射吗啡(5μg 溶于0.5—1μl 中)可抑制 HVE。在双侧延髓腹侧区微量注射纳洛酬(2μg 溶于0.5—1μl 中)能阻断电刺激中缝核尾端或中缝核尾端内微量注射 L-谷氨酸钠(50mmol/L,0.5—1μl)对 HVE 的抑制效应,也能减少或消除刺激腓深神经对 HVE 的抑制作用。上述结果提示,延髓腹侧部阿片受体的激活可抑制 HVE;另外,腓深神经传入冲动也可能通过中缝核尾端激活延髓腹侧区的阿片受体而抑制 HVE。  相似文献   
106.
对贡嘎南山-拉轨岗日山南坡高寒草原生态系统表层(0~20cm)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布特征研究表明:表层(0~20 cm)土壤活性有机碳平均为(2.4986±0.7864) g/kg,占表层土壤有机碳的(12.7926±21.00)%.在海拔4424~4804m范围内,随着海拔升高,表层(0~20cm)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分布特征,有机碳活度也表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分布特征.影响表层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最关键的环境因子是地上生物量、0~10cm地下生物量、30~40cm地下生物量、20~30cm土壤含水量、0~20cm土壤容重、20~40cm土壤容重和土壤全N量;影响表层土壤有机碳活度最关键的环境因子则是植被盖度、20~30cm地下生物量、0~10cm土壤含水量、10~20cm土壤含水量、20~30cm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K和土壤全N量.  相似文献   
107.
王祥  周东明 《生命科学》2014,(9):943-948
新型广谱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不断变异的流感病毒的重要手段。血凝素(H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糖蛋白,具有免疫原性,但其变异性强,是A型流感病毒发生抗原变异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HA存在保守的恒定区,可诱导机体产生流感病毒特异性广谱中和抗体,拮抗多种流感病毒的感染。因此,如何采取不同策略和方法,研发基于HA的新型疫苗成为流感防治研究的重点。就基于HA的新型流感疫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对低渗条件下竹叶状灰岩内部特有的微生物进行培养,了解竹叶状灰岩内部独特的微生态环境.方法 本研究采用低渗稀释培养法、透射电镜、16S rDNA序列分析方法以及培养基改造,对竹叶状灰岩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 在竹叶状灰岩的培养物中发现了两段未培养细菌16S rDNA的存在;在电镜中观察到两种特殊形态的微生物;采用稀释培养法成功的培养了未培养细菌,且能传代,但经过多种培养基的分离培养,未获得未培养细菌的纯培养.结论 竹叶状灰岩内部有特殊形态的未培养细菌存在,本文为进一步研究未培养细菌特有的生存机制和代谢途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9.
猪与人体在器官结构、生理解剖上相似性高,被认为是最佳的异种移植供体,能够有效解决人类供体器官短缺的问题。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orcine endogenous retrovirus, PERV)是一种C型逆转录病毒,以一种前病毒DNA的形式整合在猪的细胞基因组中,随细胞染色体的复制而复制,无法通过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free, SPF)培育消除,其在异种移植中具有潜在的感染风险。了解PERV的特性,探索PERV预防策略,将有助于猪作为异种移植供体在临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0.
猪细小病毒结构蛋白VP1和VP2的基因免疫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真核表达载体pCIneo和pcDNA3.1( )分别构建了含有猪细小病毒VP1基因的pCIneo VP1和含有VP2基因的pCIneo VP2与pcDNA VP2三种真核表达质粒。将上述三种真核表达质粒分别转染IBRS-2细胞,利用间接ELISA检测表达情况,结果表明上述三种质粒均能在IBRS-2细胞表达,表达产物位于细胞中。在此基础上,利用这三种质粒分别以肌内注射的方式,间隔2周2次免疫小鼠,结果发现所有表达质粒均能诱导产生明显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其中pCIneo VP1质粒诱导的体液免疫最强,与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免疫组相当,pCIneo VP2诱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强于PPV灭活组,pCIneo VP1和pCIneo VP2联合免疫并没有加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