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谭琳  陈慈  朱昆鹏  韩诺  王璐  韩博平 《生态学报》2023,43(10):4176-4189
β多样性指不同生境间群落物种组成的差异,其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是生物多样性维持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典型的南亚热带中小型河流—广州流溪河为对象,在对底栖硅藻进行季节调查的基础上,采用Baselga对β多样性的分解框架,基于S?rensen相异性系数将底栖硅藻的β多样性分解为周转和嵌套两个组分,运用广义非相似性模拟(Generalized Dissimilarity Modelling, GDM)分析了空间与环境因子对β多样性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底栖硅藻β多样性、物种周转和嵌套组分无明显季节差异,物种周转是流溪河底栖硅藻β多样性的主要组分(>75%);环境与空间过程共同影响流溪河底栖硅藻β多样性和物种周转组分格局,但环境选择是主要的驱动因子;与枯水期相比,丰水期的空间因素对β多样性和物种周转组分的影响程度降低。作为一种非线性距离回归方法,GDM能较好地识别底栖硅藻β多样性及其组分对环境梯度和空间距离的响应。  相似文献   
42.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和纳布啡持续镇痛对剖宫产产妇术后镇痛和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产妇100例,根据术后镇痛使用舒芬太尼剂量的不同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0例。A组术后镇痛方案:1.0 μg/kg舒芬太尼和1 mg/kg纳布啡,持续镇痛48小时;B组术后镇痛方案:2.0 ?滋g/kg舒芬太尼和1 mg/kg纳布啡,持续镇痛48小时。比较两组术后不同时间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Ramsay评分。结果:(1)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孕周、麻醉起效时间、胎儿分娩时间、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2)B组产妇术后48小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均显著低于A组产妇(P<0.05);(3)B组产妇术后6、24和48小时VAS评分均显著低于A组(P<0.05),而Ramsay评分却显著高于A组(P<0.05);(4)B组产妇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A组(16% vs 12%),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和纳布啡持续镇痛对剖宫产产妇具有较好的术后镇痛和镇静效果,提高舒芬太尼剂量镇痛镇静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3.
本文通过对网织红百分数法测定rHuEPO体内生物学活性进行研究,找出网织红细胞百分数与rHuEPO浓度线性相关的范围。从而确定了用计数网织红细胞百分数的方法测定rHuEPO体内生物学活性。提出在rHuEPO体内生物学活性测定中选择合适的稀释液至关重要。对(3,3)法测定rHuEPO体内生物学活性进行了统计,批间CV、批内CV均接近10%,单次实验FL%平均数为3126%,并提出鼠间差异是造成FL%较大的主要原因;对(3,3)法与(2,2)法测定rHuEPO体内生物学活性进行比较,发现(2,2)法较(3,3)法更适合用于rHuEPO生产过程中rHuEPO体内生物学活性的测定。  相似文献   
44.
采用显微制片技术、组织化学定位和二苯乙烯苷定量分析等方法,对何首乌的各种营养器官分别进行了二苯乙烯苷的定位、含量和相应的组织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二苯乙烯苷在何首乌的各类营养器官中均有分布,依据含量排序为:根状茎块根叶茎。二苯乙烯苷的含量因营养器官的生长发育时期不同而发生变化(茎除外)。二苯乙烯苷在何首乌块根中的积累变化是呈直线上升趋势(4月份除外),10月末含量最为丰富;在根状茎和叶中二苯乙烯苷的变化趋势一致,8月末积累达到最大值;二苯乙烯苷在茎中含量较少,且在任何生长期内变化不明显。何首乌的块根属于异常结构,栓内层、次生韧皮部、三生韧皮部和维管射线是其积累二苯乙烯苷的主要场所;二苯乙烯苷在根状茎中的主要积累组织有栓内层、皮层、次生韧皮和维管射线;栅栏组织是叶内二苯乙烯苷积累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45.
摘要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one marrow mononuclear cells,BM-MNC)植入治疗血管生成对硬皮病严重肢体缺血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6月-2021年1月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cerebral lacunar infarction,CLI)伴系统性硬皮病患者(systemic sclerosis,SSc)患者60例,根据患者治疗意愿区分为研究组(接受BM-MNC治疗,30例)与对照组(接受常规保守治疗,30例),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疼痛度、跛行距离、踝肱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经皮氧分压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跛行距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均降低,跛行距离均延长,组间差异明显(P<0.05),治疗6个月时比较显示研究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跛行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BI、经皮氧分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时两组患者的ABI、经皮氧分压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差异明显(P<0.05),治疗6个月时比较显示研究组ABI和经皮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6个月期间出现中风1例,肝肾功异常2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00 %,对照组治疗6个月期间出现非致命性心肌梗死1例,中风1例,肝肾功能异常3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0.00 %,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LI伴发SSc患者实施自体骨髓衍生单核细胞植入治疗可行性较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及患肢血运,同时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5月到2018年3月接诊的90例脑梗塞患者,依照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支持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Monosialyl tetrahexose ganglioside, GM1)治疗。据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分的改善情况,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过氧化脂质(lipid peroxide, 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有效率为96.86%,显著高于对照组(78.13%,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SOD水平及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而血清LPO、MDA、NO水平及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实验组血清SOD水平及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LPO、MDA、NO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GM1能提高脑梗塞的疗效,可能与有效提高血清SOD水平及降低LPO、MDA、NO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7.
绝大部分灵长类动物存在与人类相似的ABO血型系统,该研究采用改良流式法(flow cytometry method,FCM)检测猕猴及食蟹猴血清中血型抗体水平的分布情况。以流式细胞术为基础,使用商品化人源红细胞为靶细胞,并通过加入特异性荧光标记的抗人IgM或IgG二抗,对收集的实验用猕猴及食蟹猴的血清样本进行检测,以人类健康受试者的血清样本为对照,比较两者血型抗体水平的差异。结果显示:预先用人O型浓缩红细胞吸附猴血清中所含种属间非特异性抗体后,FCM法能够准确检测其血型抗体水平及分型,并且发现猴血清中天然血型抗体的水平明显低于健康人(P<0.05)。由此得出:通过预处理清除非特异性抗体的干扰后,FCM法同样适用于灵长类动物血清中血型抗体的检测,也为构建灵长类动物模拟人ABO血型不合器官移植模型提供了技术保障和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48.
为更好对杜仲种质资源果实进行评价及描述,丰富数量化、规范化的杜仲种质资源描述系统。本研究以331份杜仲种质资源为材料,对杜仲果实18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和概率分级。结果显示:杜仲果实数量性状变异较为丰富,硬脂酸变异系数最大,为17.88%,其次是种仁大小指数(17.17%),亚麻酸变异系数最小,为4.64%。经K-S检验,除种仁横径和种仁大小指数Sig值小于0.05外,其余性状均大于0.05,符合正态分布。种仁横径和种仁大小指数呈偏态分布,去除拖尾部分,也近似看作正态分布。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量性状统一用(X-1.2818S)、(X-0.5246S)、(X+0.5246S)、(X+1.2818S)4个点分为5级,使1~5级出现的概率分别为10%、20%、40%、20%和10%。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杜仲种质资源果实数量性状概率分级指标体系,对杜仲种质资源果实性状评价、利用及良种选育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同时为我国杜仲种质资源果实性状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化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9.
目的:探讨离子型谷氨酸受体中的AMPA受体(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 propionate receptor, AMPA受体)和NMDA受体(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对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以及兴奋性神经元的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原代培养皮层神经元,通过药物干预AMPA受体和/或NMDA受体的方法阻断神经元的离子型谷氨酸受体,并采用GAD67-GFP鼠的绿色荧光来显示混合细胞群中抑制性神经元、CaMKII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兴奋性神经元。结果:当阻断AMPA和/或NMDA受体时,光镜下显示神经元网络的密度降低,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神经元网络的变化更明显。对于GFP阳性的抑制性神经元,当阻断AMPA受体时,神经元突起分支数降低至对照组的约65%(低浓度)和55%(高浓度),突起长度缩短至对照组的大约43%(低浓度)和36%(高浓度);当阻断NMDA受体时,分支数降低至约70%(低浓度)和45%(高浓度),长度缩短至约43%(低浓度)和31%(高浓度);联合用药时,分支数和长度分别为对照的约42%和38%。对于CaMKII阳性的兴奋性神经元,尽管变化程度稍弱,但其形态也出现类似变化。当阻断AMPA受体时,神经元的分支数降低至对照组的64%(高浓度),突起长度变化不大;当阻断NMDA受体时,分支数降低至约50%(高浓度),长度缩短至约77%(低浓度)和71%(高浓度);联合用药时,分支数和长度分别为对照的约69%和62%。结论:在神经元发育的过程中,离子型谷氨酸受体介导的兴奋性突触传入可影响抑制性神经元和兴奋性神经元的形态发育,最终对神经环路的形成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急性低血糖应激对大鼠下丘脑增食欲素-A(orexin—A)的表达影响。方法:胰岛素皮下注射建立急性低血糖大鼠模型,检测外周血中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下丘脑orexin-A表达的改变和灰度值测量,观察其染色强度。结果:低血糖禁食组大鼠下丘脑orexin-A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而低血糖进食组orexin-A表达无明显改变。灰度分析显示低血糖禁食组染色强度最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血糖的降低可以增强大鼠下丘脑orexin-A的表达,而摄食行为可抑制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