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51.
海菖蒲(Enhalus acodoides)是典型热带亚热带沿海常见大型海草, 但关于海菖蒲对赤潮藻的抑制作用研究少见报道。研究选取海菖蒲为实验材料, 利用人工海水和两种有机溶剂提取海菖蒲中抑藻活性物质并对锥状斯氏藻进行抑藻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三种提取物对锥状斯氏藻均有显著抑制作用, 在试验设定浓度下, 水浸物在 2.5 g·L–1 时具有最高抑藻率 95.34%, 乙醇提取物在浓度为 12.5 mg·L–1 时即达到 78.55%, 正己烷提取物在浓度为 50 mg·L–1 时最高抑制率达到58.28%。研究表明, 海菖蒲水提液抑制效果最好, 具有应用于近海水体富营养化的治理和开发新型抑藻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152.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是全球分布的病原体之一,其潜伏特性为其治疗带来巨大困难,患者多为终身携带,因此研究HSV病毒潜伏和复发机制在对其治疗和防控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对单纯疱疹病毒的潜伏感染的建立、维持和再激活以及潜伏感染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3.
本论文以葡萄穗霉属真菌Stachybotrys sp.CPCC 401591为研究对象,对其phenylspirodrimane(PSM)类化合物进行化学分离并评价单体化合物抗肿瘤活性。采用OSMAC(one strain many compounds)技术对菌株CPCC 401591发酵培养基优化,并结合LC-MS/MS质谱分子网络分析、正相硅胶柱、反相硅胶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技术,对目标菌株CPCC 401591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提取相,进行化合物分离纯化。结合质谱、核磁波谱数据、钼试剂诱导圆二色谱(CD)以及文献检索比对,共分离获得8个PSM类单体化合物。同时,采用CCK-8比色法对化合物1~8的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1~8均为聚酮来源杂萜分子,分别为chartarlactam H(1)、chartarlactam F(2)、stachybotrin(3)、chartarlactam K(4)、stachybotrylactam(5)、F1839-A(6)、Mer-VGF724B(7)、3α-hydroxyl-N-isopropyl carboxyl-ph...  相似文献   
154.
细胞作为生命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元,在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随着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们借助电镜对细胞以及细胞器的空间结构已经有非常清晰的认识,但是对它们的功能以及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却了解得非常少,而这恰恰又是疾病治疗和药物开发亟需了解的信息,因此对离体活细胞(简称活细胞)和活体生物组织细胞(简称活体细胞)中亚细胞器的研究变得非常重要。然而细胞中许多细胞器的结构在纳米量级,传统的光学成像技术由于受到光学衍射极限的限制是无法观察到纳米量级的生物结构,因此光学超分辨成像技术是目前研究亚细胞器结构和功能的有效工具。在所有光学超分辨显微技术中,受激发射损耗显微术(stimulated emission depletionmicroscopy,STED)由于具有实时成像、三维超分辨和断层成像的能力,非常适合用于纳米尺度的活细胞和活体细胞成像研究,而且STED超分辨成像技术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广泛用于活细胞甚至活体小鼠细胞的超分辨动态观测。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活细胞和活体小鼠神经元细胞等领域STED超分辨成像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用于活细胞和活体细胞STED超分辨成像的荧光染料...  相似文献   
155.
底栖动物是山地溪流生态系统的关键生物类群, 其群落组成结构与时空分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组成物种的生活型以及生活型构成。为认识我国高纬度地区山区底栖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的关系, 以长白山龙湾自然保护区的典型源头溪流为对象, 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对五个断面进行定量样品采集, 结合溪流生境信息初步分析了源头溪流中不同生活型底栖动物的分布以及时空动态。共采集到底栖动物4525头, 隶属于5纲11目35科82属, 其中水生昆虫以78属占有绝对优势, 优势种类包括Oulimnius属一种、直突摇蚊亚科一种(Orthocladiinae sp.)、Podmosta属一种、纹石蛾一种(Hydropsyche sp)、弓石蛾一种(Arctopsyche sp.)和钩虾属一种(Gammarus sp.); 底栖动物的生活型相对丰度表现为固着型最高, 其次为蔓生型和穴居型, 游泳型最少, 分别为50%、25%、17%和8%; 人为活动显著降低了底栖动物的密度、多样性和物种丰富度, 其中固着型和蔓生型底栖动物反应最为敏感。因此, 在源头溪流, 人为干扰对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影响显著, 生活型组成较物种组成对干扰的响应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56.
借助健康网站评估标准HONcode,对39健康网、中国公众健康网、WebMD、和MedlinePlus的健康信息质量进行评估,发现国内健康网站的缺陷,以期为我国健康网站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