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螺序草属(茜草科)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对螺序草属(Spiradiclis B1.)的11种和1变型共16份植物的花粉样品在光镜和电镜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本属植物花粉为单粒,小型和中型花粉,近球形至椭球形,辐射对称,常具3孔沟,偶为4孔沟,外壁表面纹饰为孔状。花粉外壁由不连续的具穿孔的覆盖层、柱状结构和基层组成,内外壁明显。此外,本属植物的花粉具有花粉2型和“芽状”结构的现象。螺序草属植物的花粉形态在属下分类上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个体的系统发育上却可以提供极有价值的信息,如具有花粉单型的种类比花粉二型的种类进化。  相似文献   
12.
极小种群植物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Staunton ex D.Don)K.Koch)是著名的孑遗植物,被列为我国Ⅰ级重点保护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在IUCN红色名录中被评估为"极危"等级,且种群数量仍在继续减少。水松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南和东南地区以及越南和老挝。本研究对我国42个水松种群周边植被、种群健康状况、群落干扰类型、外来植物入侵状况等进行了调查,采用系统发育多样性相关指数对该物种所在群落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系统发育多样性指数对水松种群状况具有一定的指示性,人为干扰对所在群落的影响越严重,种群的健康状况愈差;具有较高系统发育多样性水平(PD值)的群落内水松种群状况良好;入侵物种的存在会使群落系统发育结构聚集,系统发育多样性水平降低。因此,在对水松种群进行保护时,要尽量减少群落中人为恶性干扰因素和外来植物的入侵威胁,以增强水松种群和个体的健康水平,维持群落系统发育的多样性,从而提高水松种群抵抗力和恢复力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2008-2016年广州市外来入侵植物的变化,采用文献查阅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近期对广州市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2016年广州市外来入侵植物共有38科112属144种,比2008年分别增加了40.7%、89.8%和97.3%。新增加的71种植物主要有豆科(Fabaceae) 14种、菊科(Asteraceae) 13种、旋花科(Convolvulaceae) 6种、禾本科(Poaceae) 6种和茜草科(Rubiaceae) 5种。外来入侵植物主要来源于美洲(共104种),多为陆生草本植物。广州约一半以上的外来植物是通过人为有意引进,进而形成入侵的。恶意和严重入侵的植物种类约占入侵物种总数的40%,表明广州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已经面临着严重威胁。因此,需加强对广州市外来植物入侵动态的监测,提高对外来陆生草本植物引入危害风险的评估,并开展对外来入侵植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研究,以构建稳定的生态安全格局,保障绿色生态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4.
湛江市红树林资源及其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东省湛江市现有红树林面积7242.0hm2,人工造林未成林25.6hm2,天然更新红树林509.4hm2,另有红树林宜林地9688.6hm2。红树林及其伴生植物主要有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秋茄(Kandelia candel)、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等15科24种。由于毁林养虾、养鱼等导致1980~2001年占用红树林地面积6363.6hm2。从总体上看,湛江红树林种类多,群落类型丰富;红树林面积大幅减少,影响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除乡土种外,无瓣海桑是一种较成功的外来引树种;宜林地多,但人工造林保存率不高;破坏红树林,挖塘养殖依然较普遍。为了实现湛江红树林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下列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对现有红树林湿地的保护;开展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资源监测和鸟类环志;科学规划后加快红树林的恢复和重建;积极推动退塘还林并合理利用红树林;依法保护管理好红树林;多途径筹集保护资金;加强红树林、湿地的保护和宣传。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描述了 8种国产毛茛科植物的地理分布新资料 ,并且在分类学上将铁线莲属锈花铁线莲毛变种归并入原变种。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五桂山的土沉香(Aquilaria sinensis)种群空间遗传结构,利用18个微卫星位点对143株胸高直径大于5 cm的土沉香个体基因型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五桂山土沉香种群的观测杂合度和期望杂合度均为0.534;近交系数为0.000 1,说明五桂山土沉香遗传多样性并不低,且种群处于随机交配状况。空间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五桂山土沉香缺乏空间遗传结构,不同遗传背景的个体相互混杂,导致相邻个体遗传差异较大。这可能是五桂山土沉香种群发育过程中自疏所致,也可能是这一地区土沉香为人工种植,而非自然发育形成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乡土植物在广州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州市园林绿化植物的种类进行调查并对其组成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广州市园林植物种类较多,但在组成上仅一小部分植物占有优势,且乡土植物种类不多,外来物种却占有较大比例,有毒植物的种植也很普遍。在对广州地区野外植物资源状况调查的基础上,选择了具有较高观赏和应用价值的11种乔木、6种灌木和3种草本地被乡土植物,对其特性及园林用途做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广东省的兰科植物及其遗传多样性得到有效的保育, 保存我国重要野生植物资源, 在2017-2019年间, 采用样线和样地相结合的调查手段、专家快速评估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评估技术以及Wilcoxon符号秩检验和Friedman检验的统计方法, 对广东省自然分布的兰科植物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濒危等级评估, 并对其在广东省自然保护区中的就地保育情况和全国植物园中的迁地保育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广东省分布有兰科植物80属235种, 其中广东特有种20种; 广东兰科植物受威胁物种有186种, 其中极危11种、濒危114种、易危61种; 就地保育的兰科植物有111种, 迁地保育的兰科植物有156种, 就地和迁地共同保育的兰科植物有96种, 保育的有效程度较低; 另外, 就地、迁地、就地和迁地共同保育的兰科植物之间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差异, 保育工作缺乏选择性和针对性。基于此, 我们建议广东兰科植物的保育工作应重视基础数据的收集和持续的野外监测、提高保育物种的数量、优化迁地保育物种的选择性和针对性、完善迁地保育和就地保育之间的协同性, 同时也应重视立法和公众教育, 并构建广东兰科植物保育的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9.
王瑞江 《广西植物》2022,42(Z1):62-70
植物分类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其发展也受到了社会历史变革的深刻影响。该文通过对我国植物分类学研究和发展史进行简要回顾,根据人们对植物分类学科的认识程度以及社会重大历史事件等,将我国植物分类的发展史大体分为原始、古代、近代和现代4个阶段,并对各阶段进行了简要说明。植物标本是植物分类研究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凭证材料,因此我国的植物标本采集史也见证了植物采集人员在我国植物分类学研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所付出的血汗、泪水甚至生命。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正日益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在新时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背景下,植物分类学和植物分类研究人员将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0.
海桑科的系统进化及地理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瑞江  陈忠毅 《广西植物》2002,22(3):214-219
对海桑科植物的系统学进行了分析 ,并对海桑属的两个组进行了修订 ,即以柱头头状为主要特征的海桑组和柱头蘑菇状为主要特征的无瓣海桑组。结合海桑科海桑属植物的古孢粉学、细胞学以及古气候等资料 ,可以推论出海桑科植物的起源时间为早始新世 ,起源地点为特提斯海岸 ,3条可能的主要扩散途径是从起源中心向南沿着岛屿扩散到澳大利亚 ,向西扩散经过印度扩散至非洲 ,向北沿着海岸向日本散布。第四纪的冰川作用对海桑科植物的现代分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